宗教市場論

宗教市場論,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種用經濟學原理詮釋歐美教會問題的理論。創始人為美國斯塔克(Rodney Stark,1934— )。他把“宗教經濟”和“理性”辭彙引入對現代西方尤其是美國宗教復興和運作的機理和解釋中。他建構了一個關於宗教經濟和過程的模型,其中供應方面提供動力,而需求方面是穩定的基礎。認為在一些主要元素上,宗教系統與經濟系統具有極大相似性。其起點就是將宗教行為理解成“理性”的,宗教徒“消費”宗教“商品”,與他們消費世俗商品一樣,都是權衡代價和利益之結果。宗教變化主要取決於宗教產品的供應者。在完全市場調節的環境下,教士的努力程度和水平將決定宗教的興衰生滅。此論認為,人們的宗教需求是不同的,存在著各自的宗教“區位”。因此宗教多元是先天的。任何一種宗教都不能滿足所有人的宗教需要,每一家宗教公司都會定位在一個特定的信仰區位或一組相關聯的區位上。即使有國家的全部強制力量作後盾,宗教市場也不可能被完全徹底地壟斷。代表作有斯塔克和羅傑·芬克的《信仰的法則——解釋宗教之人的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宗教市場論
  • 創始人:斯塔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