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黃邦彥重修蒙亭記

宋黃邦彥重修蒙亭記

此展品為宋代文物。位於伏波山還珠洞,宋紹聖三年(1096)刻,正書,280厘米×172厘米。紹聖三年,廣西經略安撫使胡宗回在毀圮多年的舊址上重修蒙亭,黃邦彥作記。其記敘了蒙亭的興廢沿革,描寫於亭之上見陰晴晨昏、遠山近水的無窮氣象,洋洋灑灑,文采斐然。現收藏於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宋黃邦彥重修蒙亭記
  • 館藏地點:廣西桂林市龍隱路1號
  • 所屬年代:宋
  • 尺寸:280厘米×172厘米
  • 所屬博物館: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
  • 所屬地區:廣西桂林
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宋代文物。位於伏波山還珠洞,宋紹聖三年(1096)刻,正書,280厘米×172厘米。紹聖三年,廣西經略安撫使胡宗回在毀圮多年的舊址上重修蒙亭,黃邦彥作記。其記敘了蒙亭的興廢沿革,描寫於亭之上見陰晴晨昏、遠山近水的無窮氣象,洋洋灑灑,文采斐然。現收藏於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
蒙亭,宋嘉祐七年(1062)由桂州知府吳及在伏波山建造,今已不存。吳及因得罪權貴被貶桂林,建亭意在表達自己一時蒙冤,終將洗雪的願望。轉運使李師中為此撰《蒙亭記》。文中由物及人,發出感喟:“凡物之蒙,在人亦昧。既有見焉,其跡難晦。”紹聖三年,廣西經略安撫使胡宗回在毀圮多年的舊址上重修蒙亭,黃邦彥作記。其記敘了蒙亭的興廢沿革,描寫於亭之上見陰晴晨昏、遠山近水的無窮氣象,洋洋灑灑,文采斐然。並道出了事物本身存在著“蒙”與“顯”,對其辯證關係也作了深解:“夫物之理,無常顯,亦無常蒙。然惟顯為能蒙,而有蒙斯有顯也”。“非特亭也,人事亦然;非特人事,人之身亦然”。極富哲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