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魏了翁行書提刑提舉帖

宋魏了翁行書提刑提舉帖

此帖是《宋人手簡冊》中一頁,是為趙范趙葵兄弟父弔喪的書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魏了翁行書提刑提舉帖
  • 出自:《宋人手簡冊》
  • 類別中國書法
  • 作者魏了翁
基本資料,名稱,類別,年代,作者,簡介,

基本資料

名稱

提刑提舉帖

類別

年代

作者

簡介

《提刑提舉帖》,宋,魏了翁書,紙本,冊頁,縱36.2cm,橫47.8cm,縱36.2cm,橫51.8cm,草書,27行323字。
本幅鑑藏印鈐“貞”、“元”、“淋印”、“無恙”、“卞令之鑑定”、“式古堂書畫印”、“勝國文獻”、“易庵圖書”、“式古堂”、“安氏儀周書畫之章”、“巢寮”、“關內侯印”、“江德量鑑藏印”、“江秋史”等25方。成親王、成勛裱邊題記。
魏了翁《提刑提舉帖》魏了翁《提刑提舉帖》
宋魏了翁行書提刑提舉帖
此帖是《宋人手簡冊》中一頁。內容為應酬、弔慰類,是為趙范趙葵兄弟父弔喪的書札。“提刑提舉”指趙氏兄弟之父趙方(彥直),趙方,衡山人,張拭弟子,曾官提舉京西常平兼轉運判官,提點刑獄,後為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陽。文中“中興勛德之家”乃指趙方勇抗金兵、保衛京西之業績。文中“機宜大孝賢伯仲”則稱譽趙范、趙葵兄弟。《宋史·趙范傳》記:“十四年,……與弟葵俱授制置安撫司內機事”。據此亦可認定此帖為嘉定十四年(1221年)所作,魏了翁時年44歲。
《提刑提舉帖》翰墨波瀾老成,行筆流暢,筆勢瀟灑,有自然之勢,又含篆隸筆意,使字形具古樸之態。
清吳其貞《書畫記》、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安岐《墨緣匯觀》、李佐賢《書畫鑒影》等書著錄,文物出版社《宋人書翰》冊影印。
手札之書由來已久。因其實用的便捷性和隨意性及其對於書寫者沒有任何明確的要求和規範,使得手札作為書法藝術的一種形式廣為流傳。這種流傳是不經意的、自然的。但是,其對於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而言,卻是功在千秋!因為在歷史的變遷和時間的耗損下,任何的藝術載體都要經受無情的災難和人為的破壞,能夠經過幾百九千年,在時間的縫隙中得以保全下來,真是一件幸運和幸福的事,特別是這些大家平時就已經很不在意的手札之作!同時,也就是這些小小的不起眼的手札,往往最終保留著歷史上諸多書法藝術大家的真實墨跡,如王羲之王獻之米元章趙孟頫,等等。
從另一個方面講,手札的藝術形式本身也為書法藝術的完全保留提供了真實的歷史依據。藝術包羅萬象,存在形式五花八門,但是經過時間的洗禮,能夠最終流傳下來是要經過無數次的歷史淘汰和選擇的。書法藝術從最初的完全實用性到後來漸漸從實用性轉變為近乎完全的藝術性,這一過程,經過了太多的變遷和一代代人的努力和發展。這一過程可能保留下來很多好的東西,也有可能損失掉很多優秀的東西,因為,在歷史的選擇過程中,保存下來的不一定都是絕對優秀的,好多純真的東西也有可能失去。所以,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待歷史遺存,就一定要有辨別力和發現力,所謂去偽存真就是這個道理。手札之書作為一種書法藝術形式,其內容已經很難成為人們進一步發掘的焦點,但是,它本身所蘊涵的書法藝術魅力值得人們探究,特別是學習和研究書法的人們。因為,手札就是書家在日常的生活中最為實用和貼近書家本來面目的一種書法藝術書寫形式。它極少有造作、花哨的修飾,完全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純真無邪”的外在表現。也正因為如此,很多手札幾乎代表了書家最高的藝術成就,在書史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就更具有研究和學習的價值。
宋代書法以“尚意”為最大特色,這在蘇、黃、米、蔡四大家書法中有突出的表現。而生活在這個時代的魏了翁,雖政事纏身,但憑藉其有校書郎的經歷,舞文弄墨的“小事”,對於他而言,可謂信手成篇,拈筆不凡。我們這裡欣賞到的故宮博物院所藏《提刑提舉帖》,氣韻連貫,流暢,一氣呵成,線條變化豐富,極盡變化之能事,於隨意間體現了書家酣暢淋漓墨的筆致和清晰、敏捷的思路。手札之書最忌迂迴頓挫、勾勾抹抹。除非迫不得已,否則概不更改。塗塗改改只能說明書家腹中成文的本領不高、書寫的技能欠佳,同時,對於受書人而言也是極大的不尊敬。因此,書寫手札一類形式的作品,今人大多不懂此理,往往照貓畫虎,被人笑話。這也就是今人學習古人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地方。
從歷史的淵源來看,宋人追求書法本身的意趣與晉人書法的風韻是一脈相承的,這也可以看出魏了翁書法的源頭。而晉人中鋒、側鋒相結合的特點,在宋代書家作品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魏了翁的作品亦是如此:節奏強烈,明快清暢,提處細若毫髮、蒼勁遒逸,按處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如“得”、“見”等字,用筆提按婉轉跌宕,側鋒明顯,字勢優美。作品中“得禮”一行及最後兩行均有“二王”風韻,運筆呈飛掠之勢,而其中不乏提按,於澀逆之勢中注重流暢,剛柔並重,操縱自如,氣韻清新。
魏了翁(1178—1237),字華文,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嘉熙中資政殿大學士。《宋史》記載他“年數歲從諸兄入學,儼如成人。少長,英悟絕出,日誦千百餘言,過目不再覽,鄉里稱為神童。年十五著《韓愈論》,抑揚頓挫,有作者風。善篆,不規規然繩尺中而有自然之勢。嘗以篆法寓諸隸,最為近古”。他著有《鶴山題跋》七卷,對於先代諸家碑版、帖卷等均有鑑賞之語,文辭雋永,頗見華彩。在宋代書家雲集的時代,魏了翁沒有最終成為一流的書家,當為書壇一大憾事!但是其紮實的筆墨功底、聰慧的藝術敏銳力和表現力,使得他的藝術天分和成就最真實地展現了宋代書法藝術史的本來面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