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楷書題林逋自書詩卷

宋蘇軾楷書題林逋自書詩卷

《宋蘇軾楷書題林逋自書詩卷》是中國北宋時期大家蘇軾創作的一幅作品,原屬清宮舊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蘇軾楷書題林逋自書詩卷
  • 作者:蘇軾
  • 創作時期:中國北宋時期
  • 作品類別:中國書法
  • 作品材質:紙本
  • 作品規格:縱32厘米、橫57厘米
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蘇軾生性曠達、率真,且特至情至性,言“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然他也自言“余性不慎言語,與人無親疏,輒輸寫肺腑,有所不盡,如茹物不下,必吐之乃已,而人或記疏以為怨咎……”蘇軾在政治上遭受的最大重創則是捲入了“烏台詩案”而被貶黃州。
由於蘇軾政治上的保守與王安石的變法主張不合,而被歸入“元祐黨人”之列,從此他的政治生涯就沒再平坦過。不要說政敵王安石,就連他過去的好友、時為權相的章惇(字子厚),還有老朋友林希,也變著法子迫害、打擊他,起草謫軾制詞,極詆毀之能事。然蘇軾不計較這些,依然我行我素,仁心寬厚。當晚年王安石失意病老時,蘇軾懷著惺惺相惜的心情,也出於對王安石才華的欣賞,到金陵去拜訪。王安石極為感動,作詩相贈。蘇軾也和詩王安石:“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兩個才華不凡的人到了失意的時候走到了一起,詩歌唱和,讀來頗覺感動。相比之下,章惇則是一副小人嘴臉了。傳章惇對自己的書法相當自負,自謂“墨禪”(《夢溪筆談·補談》)。有記載說他日臨《蘭亭》一本,軾聞之頗為不屑,說“臨摹者非自得,章七終不高爾”。又傳章惇出生時父母不想要他,想把他放在水盆中溺死,後被人救起。軾有贈詩“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尤愛水雲鄉”之句,章認為軾在有意嘲諷自己,因而很不高興。章、蘇交惡,錯不在蘇而在章。章惇素來心高氣傲,不甘居人下,遇到東坡,可算是撞上了他“五百年前孽冤”。論才學,蘇軾遠遠在章之上,章欲與他一較高低,幾乎不可能,因而難免妒火中燒,時刻有控制不住往軾身上狠狠踩一腳的欲望。
蘇軾生性曠達,雖屢遭貶謫,仍能忘懷得失,寄情山水,追求內心世界的精神自由。他的詩文書畫在逆境中更為精進了,既寫出了蘇軾一向崇信佛教,與僧人交往密切,又熟讀各種佛經,深通佛理,因而佛教思想給予他的創作許多的啟示”。劉石《蘇軾創作中與佛禪有關的幾個問題》(《貴州社會科學》1992年第3期)從佛禪典故、佛禪用語、禪意表現等三個方面論述蘇軾詩文善用禪典、禪語表現禪境的特色。高林廣《淺論禪宗美學對蘇軾藝術創作的影響》(《內蒙古師院學報》1993年第1期)從思維特點、審美態度及審美方式等諸方面初步考察了禪宗美學對蘇軾藝術創作的影響。禪宗美學反理性的思維特點為蘇軾所援引,這使他的一部分作品充分強調了個體情感的抒發和文學真正內涵的審度:禪宗美學超功利的審美態度反映在蘇軾的作品中便集中體現為一種超然精神,因而造就了其創作或主淡泊或主豪猛的多方面的風格特點;蘇軾援引禪宗美學“見象而離相”審美方式的直接結果是形成了其以寓意於物而又不滯於物為主要特徵的詩境特點。與之相反,齊文榜《東坡詞風與釋道思想》(《河南大學學報》1993年第2期)認為,釋道思想使東坡詞的一些豪放之作蒙上了一層虛無的色彩,其由積極用世轉向佛老思想的大轉折,反映到創作上便出現了詞風的巨大變化,代之以豪放與曠達相兼以及曠達飄逸的作品。覃召文《佛之夢魘與禪之憂傷——嶺南時期蘇軾的禪佛情結》(《文史知識》1996年第6期)認為:“蘇軾的人格不是單一的曠達,其心中也潛藏著深深的憂傷”,並且“成了後期,特別是嶺南時期蘇軾人格的主導方面”,追求其深層原因,是“蘇軾的禪佛信仰與自我實現的要求劇烈衝突所致”,“蘇軾的禪佛信仰不僅奠定了其後期詩文的感傷主義基調,也重鑄了他自己的人格”,從比喻的意義上來說,此期的蘇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稱得上是禪佛思想的犧牲品。
“欲把西湖比西子”等著名詩句,又寫出了“白露橫江”、“清風徐來”、“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的名篇《前赤壁賦》,“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豪放之詞《赤壁懷古》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中秋》等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還有被認為是中國書法藝術上千古絕唱的《黃州寒食詩帖》。

作品賞析

故宮博物院所藏這件《題林逋自書詩卷》(圖為作品局部),為紙本,通幅縱32厘米、橫57厘米,是清宮舊藏。它向我們透露了蘇對林的欽敬之意:“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我不識君曾夢見,眸子瞭然光可燭。”可謂詩美字清,情動於懷,脫俗入神。蘇字向來不以法度取悅於人,而以情來攝人心魄。他曾言:“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又曰:“天真爛漫是吾師。”故筆者以為賞讀蘇軾之作當從情態、韻致、意境三方面去品咂,不可一味拘泥於法度。儘管蘇軾不太注重對法度的承襲,但其書仍然頗有所自。這件楷書受徐浩顏真卿的影響很大,豐厚沉著,橫向取勢,然在筆意上多取楊風子的清新率意,甚為可人;章法上平穩中寓小字破之,可以說是開當今手卷章法之先河。
這是一件內容與形式高度相諧和的佳作,不愧為才子之書。關於東坡之書,黃庭堅多有推崇:“余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間,此所以它人終莫能及爾。”又言:“東坡簡札,字形溫潤,無一點俗氣。今世號稱能書者數家,雖規摹古人,自有長處,至於天然自工,筆圓而韻勝,所謂兼四子之產有以易之,不與也。”他對蘇軾頗有研究:“東坡道人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酬放浪,意忘工拙……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數百年後,必有知余此論者。”據稱,黃庭堅晚年在家中高懸東坡畫像,每天早晨衣冠整齊,獻香致敬。朋友來訪時,問蘇、黃詩書孰高孰低有何看法時,黃離席驚避,連連搖手說:“庭堅望東坡門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
陳師道《後山詩話》論北宋三家詩:“王介甫以工,蘇子瞻以新,黃魯直以奇。”若移來評三家書法,筆者也以為十分恰當——蘇字之美惟在新耳!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四川眉山“三蘇”——蘇洵蘇軾蘇轍,早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家喻戶曉的人物,而蘇軾則是“三蘇”中的翹楚。他猶如一顆璀璨之星,光芒四射,輝耀千秋。
就是這樣一位卓越才子,人生遭際卻坎坎坷坷。雖官至端明殿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然在政治鬥爭中的漩渦里,蘇軾屢遭排擠和打擊,最終在常州他的寓所里寂寞地走完了他六十六載人生。於詩文書畫,蘇軾是一位天才人物。因而,如果要識讀其詩文書畫,就必須對其人生浮沉、去留徘徊做一番必要的了解,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和由他創造的精神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