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良鈞

宋良鈞

宋良鈞(1928—1948),祖籍浙江省上虞縣人。1928年出生。1948年秋,宋良鈞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10月30日,宋良鈞不幸中彈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良鈞
  • 國籍中國
  • 籍貫:浙江省上虞縣
  • 出生日期:1928年
  • 逝世日期:1948年10月30日
人物生平
宋良鈞,祖籍浙江省上虞縣人。1928年出生,1935年進入湖北省武昌第七國小讀書。抗日戰爭爆發後,家鄉被日本侵略者侵占,宋良鈞隨父母向內地撤退。不久,父親亡故,留下宋良鈞兄弟姐妹四人,母親一人無法撫養四個年幼的子女,就將宋良鈞送進了兒童保育院。從此,宋良鈞就在兒童保育院裡生活、長大,並認真地攻讀書本。
1944年8月,宋良鈞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重慶中央工業專科學校。在校時,他閱讀了大量進步的報刊和文藝書籍,如《新華日報》和《民眾》雜誌等,思想覺悟不斷提高。
重慶中央工業專科學校當局,一貫阻撓學生閱讀進步刊物,壓制學生們的進步活動,引起了廣大學生的強烈不滿。1945年初,校方又發生了剋扣學生糧食、貪污學生一伙食費事件,激起了全校學生的公憤,大家強烈要求學校當局撤換總務主任、訓育主任和軍事教官。宋良鈞被選為班代表之一,帶領同學們與學校當局據理力爭,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這次鬥爭,不得不使學校當局以撤換事務長,改善學生一伙食為條件而宣告結束。但學校當局則把參加這次鬥爭的學生代表,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地找岔子,紛紛給予開除或強迫其退學。1945年暑期,宋良鈞也被迫退學了。
宋良鈞被迫退學後,經人介紹,在重慶《民主周刊》社擔任編輯工作。1947年初,白色恐怖籠罩著整個重慶市,不少進步人士遭受國民黨反動派的暗殺、綁架或殘酷迫害。這樣,宋良鈞只得離開重慶,輾轉到了上海,寄住在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宿舍里。當時,宋良鈞很想投奔到解放區去,但又想及弟妹年齡尚幼,做大哥的有撫養教育的責任,思想非常矛盾。
1947年5月,宋良鈞在朋友的幫助引薦下,到江蘇省靖江中學任教。不久,校方發現他思想進步,就懷疑他是共產黨,並派人暗中監視他的活動。宋良鈞察覺後,隻身回到了上海。在上海期間,他積極參加進步學生的座談會,並編輯出版進步刊物《菜花》(油印),還將他的親身經歷寫成文章,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支持國民黨統治地區的學生反美反蔣運動。在此期間,他下定決心,要投奔解放區或游擊區去。
1947年11月,宋良鈞經友人介紹,離開上海市來到了樂清,參加了革命工作。他先在括蒼中心縣委舉辦的第二期知識青年訓練班裡學習。結業後,分配到括蒼支隊第二中隊工作,後任文化教員。
宋良鈞,個子不高,面孔黑黑的,平時沉默寡言,好象性格非常內向,而實際上性格是很開朗的。在部隊里,他經常與馬齡(陳振倫)同志合演《王大娘補缸》等節目。表演時聲形並茂,維妙維肖。當他化裝成補缸匠,腰插一桿旱菸筒,邁著沉重的步伐,唱著“擔子一挑響叮噹哎!”出場時,煞是動人,常常引起觀眾們的滿場大笑。
1948年秋,宋良鈞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一名堅強戰士。
在部隊,宋良鈞不怕困難,刻苦學習,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寒冬臘月,他同大家一起,穿著單薄的褲子和草鞋,踩著白皚皚的積雪,頂著凜冽的寒風,翻山越嶺,從不叫一聲苦,也從不喊一聲累。他思想活躍,富有創造力,部隊學文化沒有課本,他與虞孝和一起自編自刻自印,油印時缺少油墨,他利用鍋底灰和菜油拌研而成的代用品來使用。當時,游擊區的民眾時刻想念毛主席,很想見到毛主席形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宋良鈞仿照從上海帶來的一張報紙上的毛主席木刻像,用一塊白布放大起來,在部隊召開民眾大會時懸掛。
同時,宋良鈞又是部隊的衛生員。他時常背著小藥箱,時刻關心著戰友們的疾苦,對傷病員,他細心地包紮護理,無微不至地給予關懷,深受廣大幹部戰士的好評。
1948年10月29日,仙臨黃邊區工作人員金秀登(全生)在仙居縣景鳳鄉的龍潭頭村活動時,被當地的反動分子殺害。30日,第二中隊全體指戰員奔赴龍潭頭,準備搬運金秀登烈士的遺體時,不料,遭到了當地反動勢力的伏擊,宋良鈞奮不顧身,英勇還擊,不幸中彈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