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瞻駿,電氣專家。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先後將開灤發電廠1-10號鍋爐進行了改造,使蒸汽出力達到250 噸/時,比原設計出力提高30%,將6號、10號、11 號、12號爐加高,出力提高5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瞻駿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
- 出生日期:1907年11月6日
- 職業:電氣專家
- 主要成就:鍋爐給水新技術
簡介,人物生平,“工業報國”,開灤發電廠主任工程師,新中國成立後,成就及榮譽,鍋爐改造,鍋爐給水新技術,個人簡歷,社會評價,不隨波逐流,愛國知識分子,
簡介
將開灤發電廠原有的25周波四號發電機組改造為50周波,使開灤自備電廠發出了50周波電,緩解了當時緊張的用電局面,開創了改造25周波發電機的歷史,填補了當時發電技術上的一頁空白。
人物生平
“工業報國”
宋瞻駿,1907年11月6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一個華僑家庭,父親宋富林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一個公司當職員,靠工資維持家用。他自幼聰明好學,1922年考上福州楊光中學。入學後,他親身經歷落後的民族工業,慘遭西方列強的欺凌,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立志“工業報國”。1927年他考上上海震旦大學工程系。他在“工業報國”遠大志向的激勵下,不僅如饑似渴地刻苦學習電機工程,還學土木建築,甚至包括文學,在震旦大學會考法文文學時,他高居榜首。1932年他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後,被保送去法國高等電氣學院留學。1934年獲工程師學位。是年學成回國後,宋瞻駿在上海華商電氣公司新建的南市發電廠任機務主任。1938年在日本侵略軍侵占南市浩劫電廠之前,宋瞻駿冒著生命危險將南市發電廠發電機全部拆卸到法租界,直到日本侵略軍侵占南市的前一天,他才隨車進入法租界。1941年1月宋瞻駿經震旦愛國同學介紹去越南海防通運公司任運輸課長,通過雲南滇越鐵路向內地運送抗日物資。1941年6月在日本侵略軍侵占越南海防後,他冒著生命危險返回上海,臨時在上海震旦大學任教,但他仍時刻不忘“工業報國”的志向。1941年11 月經震旦大學校長法國人German教授推薦,赴開灤煤礦機電處任高級工程師,成為開灤煤礦最年輕的高級員司。1941~1942 年他在機電處任職期間,面對眾多外國專家,不卑不亢,深受外國專家的尊重。1942年3月他被調任號稱煤礦心臟的開灤中央發電廠任副廠長(兼)高級工程師,從此走上了發展煤礦自備電廠之路。但此時的開灤煤礦屬中外合資企業,實權在英方,他的“工業報國”的夙願難以實現。
開灤發電廠主任工程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宋瞻駿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受到黨和政府的信任、關懷和重視,被任命為開灤發電廠主任工程師。他認為發電廠是煤礦的心臟,是新中國工業建設的支柱,在外國專家全部撤離的情況下,發電廠需要他,他也離不開發電廠,他認為這是為新中國發電事業貢獻自己才智的最恰當的崗位,套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他一心撲在工作上,艱苦創業,大膽技術革新,努力降低消耗,建立規章制度,編寫操作規程,提高工人技術水平,改變了舊開灤機器支配人的歷史,保障了電廠安全運行。特別是他通過大膽地技術革新,將進口25周波發電機組改為50周波,為煤礦自備電廠的發展建立了汗馬功勞。他和廣大工友一起,在黨的領導下,夜以繼日、辛辛苦苦、兢兢業業、高度負責一直工作到1973年光榮退休,時年65歲。
新中國成立後
他原已精通法文、英文,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更多地了解和學習蘇聯的科學技術,他不顧自己已年過50,依然和青年工程師一起努力學習俄語,在參加俄文班學習期間,他的考核課成績優秀。蘇聯專家來電廠指導工作,他熱情接待,用俄語介紹發電廠改造電機事例和管理辦法,專家非常滿意,加以稱讚。
他還努力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反覆鑽研《實踐論》和《矛盾論》並套用於實際,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積極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1965年他被邀請上天安門觀禮台參加國慶大典。此事他終身難忘,他說:“解放後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我也站起來了,黨讓我當家做了主人,充分發揮我的才幹,人生變得有意義了。”1960年他當選為唐山市政協委員。1992年10月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貢獻津貼。
成就及榮譽
鍋爐改造
開灤煤礦是我國19世紀70年代末開發的大型煤礦企業之一,是“特別能戰鬥”的開灤工人階級的誕生地。20世紀初,開灤煤礦建成了林西發電廠,從此開創了中國煤礦自備電廠的先河。解放初期,由於英國資本家掠奪性生產和消極經營,開灤發電廠的發電設備已千瘡百孔,破爛不堪,發電能力僅達原設計能力的60%。時任主任工程師的宋瞻駿在黨的關懷幫助下,立志實現工業報國的夙願,1952年至1960年,他帶領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對發電廠1~10號鍋爐進行改造:加大了爐膛受熱面積;安裝了水冷壁防渣箱;為了多燒低質煤,將爐碹改為拋物線型。經過以上改造,鍋爐蒸汽能力達到了250t/h,比原設計能力提高30%。1960年,又將6號、10號、11號、12號鍋爐加高,提高出力50%。70年代,隨著採煤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開灤煤礦的電力負荷從1952年的3000kW上升到1973年的10萬kW,煤礦用電需求日趨緊張。為了改變這種局面,1970年、1972年在他的主持下再次將7號、8號鏈條式鍋爐先後改裝成豎井煤粉爐,使兩台鍋爐的蒸汽出力由20t/h提高到65t/h。
鍋爐給水新技術
在鍋爐給水方面,50至60年代他帶領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引進新技術,先後增添了6台軟水器、3台除氧器,保證了合格供水,解決了鍋爐管腐蝕問題。在循環水的處理上,為避免凝結器污濁和結垢,1954年又對循環水進行了化學處理,修建了沉澱池。1955年他又主持修建了一座容量為13t/min的濾水池,將井下一部分渾水過濾成清水作為循環水系統的補充水源,同時採用石灰處理方法,延長了清洗凝結器的間隔時間,降低了汽耗。
1696年,為解決電廠老設備低溫低壓性能,提高熱效率,在宋瞻駿的主持下,設計建立供熱網站,安裝了兩台熱網加熱器和兩台熱水器。利用汽輪機發電剩餘的廢氣作為熱源,向林西礦井口、工業廠房、電廠廠區以及浴室、託兒所、醫院、俱樂部等福利設施進行冬季供暖。該方案實施後,電廠每小時為用戶提供熱力59百萬kJ,供熱面積達10m。林西地區共停用各種鍋爐57台,每年節約勞動力一百餘人,節約煤炭14200t。為電廠發揮機組熱效率,發展集中供熱開闢了道路,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通過宋瞻駿對電廠一系列技術上的改造,這座落後的煤礦自備電廠終於煥發出勃勃生機,發電量開始逐年上升,推動了開灤煤礦採煤業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工業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個人簡歷
1907年11月6日 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
1927年8月-1932年7月 在上海震旦大學工程系學習。
1932年9月-1934年9月 在法國巴黎高等電氣學院學習。(1934年1月-1934年9月)在巴黎電機廠發電廠實習。
1934年11月-1938年8月 在上海華商電氣公司,任南市發電廠機務主任。
1939年1月-1941年6月 在越南海防通運公司,任運輸課長。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在上海震旦大學工程系任教。
1941年11月-1942年3月 在河北唐山開灤煤礦機電處,任高級工程師。
1942年3月-1948年12月 在河北唐山開灤煤礦發電廠,任副廠長兼高級工程師。
1949年2月-1960年5月 在河北唐山開灤煤礦發電廠,任主任工程師(二級工程師)。
1960年5月-1962年5月 在河北唐山科學技術委員會綜合研究所,任總工程師。
1962年5月-1973年8月 在河北唐山開灤煤礦發電廠,任主任工程師(二級工程師)。
1973年8月 退休,時年65歲。
1992年 享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
社會評價
不隨波逐流
宋瞻駿自幼喜歡讀書,長大後加上他精通法文和英文,除了科技書籍,他還博覽古今中外廠史、名著,知識面相當寬廣,解放後他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著作,使他看問題非常透徹、達觀,不論遇到任何情況,堅持說真話,不說假話,對黨、對人民極端負責,從不隨波逐流、阿諛奉承,他堅持實事求是的馬列主義真理。在“大躍進”的年代裡,他不隨波逐流,對超定額發電持謹慎的態度,認為少量超額發電是可以的,如大幅度提高設備出力應慎重考慮。事實證明,大幅度超定額發電對設備會造成嚴重的損害,不利於電廠長期安全經濟運行。
愛國知識分子
宋瞻駿像其他愛國知識分子一樣,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他生活簡樸,作風正派,待人誠懇。他那特別細緻,嚴謹的科學作風、好學精神影響到周圍的人,時刻激勵他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貢獻力量。他一向公私分明,痛惡貪污腐化,從不收禮、吃私,對工友一視同仁。65歲退休後他以普通勞動者自居,除繼續讀書,關心國家大事。如今95歲的他仍堅持聽廣播、鍛鍊身體,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每逢節日電廠領導來看望他時,他仍細心詢問電廠的生產情況和同仁、工友們的健康情況。深為黨對他的關懷而感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50周年華誕之際,他說:“我這一生,歲月無悔,能在新中國艱辛創業、突飛跨越的歲月中,為我國發電事業作出貢獻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