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當陽峪窯絞胎小罐

罐圓口,短頸,鼓腹,平底。頸部施白釉,外腹部釉色為褐白兩色,紋飾呈羽毛狀。

絞胎是唐、宋時期北方地區許多窯口經常使用的一種工藝手法,它以深淺兩種顏色的胎土相互絞合成型,或用兩種顏色的胎泥絞出不同的紋理貼塑在器物上,使器物的顏色和圖案都有一種變化的美感,紋飾有羽毛紋、樹葉紋、木紋、朵雲紋等。

基本介紹

宋當陽峪窯絞胎小罐
【名稱】 宋當陽峪窯絞胎小罐
【類別】 瓷器
【年代】 宋代
【文物現狀】 現藏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9cm,口徑:3.6cm,底徑:5.1cm
絞胎工藝非常複雜,燒制難度很大,因此目前所見器物一般均為小件器。常見的有盤、碗、小罐、小壺、枕等。陝西地區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騎馬人絞胎俑,是目前所見保存較完整、器形較大的絞胎作品。唐代與宋代的絞胎器除造型不同外,兩者的胎釉也有區別,唐代絞胎器的胎釉以黃、褐色調為主,宋代絞胎器的胎釉以褐、白色調為主。絞胎器一般罩透明釉燒成,也有罩綠釉燒制的,別有一番情趣。
從此罐絞出的花紋看與河南修武當陽峪窯址出土的瓷片標本極為相似,因此有可能是修武窯的器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