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滅南唐之戰

宋滅南唐之戰

宋滅南唐之戰是北宋開寶七年(974年)九月至八年(975年)十一月,在北宋統一戰爭中,昇州西南面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曹彬等率水陸軍渡江,攻破江寧消滅南唐的著名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宋滅南唐之戰
  • 時間:開寶七年九月至八年十一月
  • 參戰方:北宋,南唐
  • 結果:北宋獲勝
  • 主要指揮官:曹彬
歷史背景,分裂局面,軍事部署,戰爭過程,渡江作戰,全線出擊,宋軍圍城,皖口之戰,江寧城破,結果和評價,戰爭結果,戰爭評價,

歷史背景

分裂局面

主詞條:宋滅南漢之戰
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 ,建立了宋朝,史稱北宋。隨後,趙匡胤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穩定了內部政局,但在宋的轄區外,北方有契丹族強大的遼國及其控制下的北漢政權;南方有占據江漢一隅的南平、占據湖南14州的武平、據有四川和漢中45州的後蜀、據有嶺南60州的南漢、據有江南地區的南唐、據有兩浙地區的吳越等割據政權。為終結五代分裂局面,一統天下,趙匡胤必然要發動統一戰爭,逐個消滅各割據政權。為此,他在採納諸文臣武將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先南後北,南攻北守”的戰略。建隆四年(963年)到開寶四年(971年)間,宋相繼消滅了南平、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在南方各國中實力最強。不過,南唐事宋甚恭,使趙匡胤很難找到理由用兵。因此,趙匡胤先奪取其周邊諸國,形成對南唐的包圍態勢,然後尋找時機和藉口消滅南唐。
滅亡南唐的宋太祖趙匡胤滅亡南唐的宋太祖趙匡胤

軍事部署

宋滅南漢後,置南唐於三面夾擊之中。南唐後主李煜為求自保,明臣服,暗備戰,在遣使向宋請受策封的同時,將兵力部署在長江中下游各要點,以防宋軍進攻。宋太祖趙匡胤志在統一江南,認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加緊作戰準備。
開寶七年(974年)五月,下令在荊湖建造大艦和黃黑龍戰船數乾艘,以備架設長江浮橋之用。九月,趙匡胤派遣使者,要李煜入朝,李煜以生病為由拒絕。趙匡胤以李煜拒命來朝為辭,發兵10餘萬,三路並進,趨攻南唐:東路吳越王錢俶做為昇州東南面行營招撫制置使,率數萬兵自杭州(今屬浙江)北上策應,並遣宋將丁德裕監其軍;中路曹彬與都監潘美率水陸軍10萬由江陵(今屬湖北)沿長江東進;西路王明為池、岳江路巡檢、戰棹都部署,牽制湖口(今屑江西)南唐軍,保障主力東進。

戰爭過程

渡江作戰

主詞條:采石之戰
開寶七年(974年)十月十八日,中路軍曹彬部沿江北岸東下,令八作使郝守溶領艦船跟進。南唐軍誤為宋軍例行巡江,未加阻截,致曹彬軍順利通過湖口。二十五日,曹彬率軍突然襲占峽口寨(今安徽貴池西)。閏十月初五,輕取池州(今安徽貴池)。十三日,於銅陵(今屬安徽)擊敗南唐軍一部,獲得戰艦200餘艘。連克蕪湖(今屬安徽)、當塗(今屬安徽),於采石磯(今安徽當塗北採石)擊敗南唐守軍2萬餘人,俘獲馬步軍副都部署楊收、兵馬都監孫震等千餘人,搶占要隘。遂命郝守溶率兵丁工匠於采石磯架通跨江浮橋,保障後續部隊渡江。李煜聞訊,急派鎮海節度使鄭彥華率水軍萬人和天德都虞侯杜真領步兵萬人阻擊,與宋軍遭遇,在新寨(今江蘇江寧附近)戰敗。
宋滅南唐之戰要圖宋滅南唐之戰要圖
開寶七年(974年)十一月十五日,西路攻鄂州(治江夏,今湖北武昌),擊敗南唐3000餘人。東路軍圍攻常州(今屬江蘇),攻占利城寨(今江蘇江陰)。

全線出擊

主詞條:秦淮河之戰
開寶八年(975年)正月初八,各路全線出擊。黃州兵馬都監武寧謙等渡過長江,攻占樊山寨(今湖北鄂城西);行營左廂戰棹都監田欽祚率軍破溧水(今屬江蘇),擊敗南唐軍萬餘人,殺其都統李雄。十七日,曹彬率大軍攻南唐都城江寧。南唐水陸軍10餘萬人前依秦淮河、背靠江寧城列陣防守。潘美為不失戰機,不待渡河船隻齊備,即令步騎兵涉水進攻;行營馬軍都指揮使李漢瓊亦率部渡過秦淮河,以大艦載蘆葦,對南唐水寨實施火攻,殲滅南唐軍數萬人,進逼江寧城下。未幾,南唐軍再次反擊,企圖溯江而上奪取採石浮橋,又被潘美率軍擊破,神衛都軍頭鄭賓等被俘。

宋軍圍城

開寶八年(975年)正月二十日,宋太祖命京西轉運使李符益調運荊湖軍糧到江寧城下,補給宋軍。至五月,宋軍占領袁州(治今江西宜春)、白鷺洲(今江蘇南京西南)、江陰(今屬江蘇)等州地。東路軍亦攻占常州。王明所部在武昌江州(治湓口,今江西九江)、擊敗南唐軍萬餘人,奪取戰艦500艘。宋軍圍城數月,李煜知形勢危急,調神衛軍都虞侯朱令贇率湖口兵10萬赴援。朱令贇恐王明軍從背後切斷糧道,遲遲不敢東進。

皖口之戰

主詞條:皖口之戰
開寶八年(975年)六月初二,曹彬軍於江寧城下打敗南唐軍2萬餘人,繳獲戰艦數千艘。八月,丁德裕在潤州(今江蘇鎮江)擊敗南唐軍5000人,並於九月初九與吳越軍合勢攻占潤州城。經李煜再三催促,朱令贇方於十月率兵15萬,搭乘百米長的木筏和可容千人的大艦出湖口順流東進,欲沖斷採石浮橋。時逢長江水淺,航道狹窄,大船不能並行;加上屯駐獨樹口(今安徽安慶附近)的王明軍在江邊豎立船桅形木樁,致使朱軍不敢貿然輕進。二十一日,朱令贇孤軍乘大艦行至皖口(今安徽安慶西南,皖水入江口),遭宋行營都指揮使劉遇部阻截,遂用火油攻擊,適風轉向,火勢反燒,朱軍不戰自潰,混戰中朱令贇被燒死,戰棹都虞侯王暉等被俘,數萬件兵器為宋軍繳獲。
李後主李煜李後主李煜

江寧城破

九月,李煜又命侍衛都虞候劉澄率軍趕赴潤州,加強江寧以東防禦。劉澄抵潤州,懼戰投降,吳越軍占領潤州,江寧局勢更加危急。李煜急遣使赴東京(今河南開封)乞宋言和罷兵;同時嚴令湖口守軍火速入援。十月十九日,朱令贇率援軍號15萬分乘巨艦、大筏順江東下,企圖燒毀採石浮橋,解江寧之圍。趙匡胤獲悉後,密令屯於獨樹口(今安徽安慶附近)的王明軍,在沙州多豎長木偽為帆檣。朱令贇見狀疑為伏兵,率軍進入皖口(今安慶西),遭宋軍伏擊。南唐軍縱火攻宋軍,因風向驟變,反遭火燒大潰。宋軍乘勢猛攻,朱令贇被俘,餘部敗退湖口被殲。江寧孤城援絕,李煜再遣使赴東京請緩兵,趙匡胤以"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為辭,予以拒絕。宋軍三面進攻,十一月二十七日,江寧城破。

結果和評價

戰爭結果

開寶八年(975年)十一月十二日,曹彬大軍從三面攻擊江寧城,李煜派5000兵夜襲宋軍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軍破城,守將咼彥、馬誠信、馬承俊等在巷戰中戰死。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

戰爭評價

此戰,是繼晉滅吳之戰和隋滅陳之戰後,中國戰爭史上第三次大規模的江河作戰,宋軍在長江下游成功地架通浮橋,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一個創舉,使大軍克服天險,分兵擊破南唐守軍,攻占江寧,迫降南唐。
其中水軍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宋軍5路出師,分進合擊,其中2路是水軍:一路為主力,自荊南沿長江東下,直取金陵。一路進行戰略迂迴,自汴水而下,經揚州入長江,從南面逆水而上,進攻金陵,對滅亡南唐,起了重要作用。歷史再一次證明,在南方作戰,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水軍的較量。交戰雙方,誰的水軍強大,誰對水上作戰預有準備,誰善於發揮水軍在水網地區機動性強的特點,誰就能贏得戰爭的勝利。晉滅吳、隋滅陳都是如此,宋滅南唐也是如此。南唐後主李煜過分依賴長江天險,欲以“堅壁以老宋師”的防禦戰法,坐失利用宋軍渡江時反擊的時機,終於失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