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導演、電影策展人宋文)

宋文(導演、電影策展人宋文)

宋文,導演、FIRST青年電影展創始人,1977年出生,安徽人,曾服務於風險投資公司IDG,2006年於中國傳媒大學創辦大學生影像節,2011年落地西寧,更名為中國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影展舉辦十年來,致力於藝術電影策展事業的革新,2015年開始電影創作,其創作的長片處女作《抵達之謎》已經拍攝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文
  • 出生地:安徽合肥
  • 出生日期:1977年
  • 職業:導演、電影策展人
  • 畢業院校:安徽大學藝術學院
  • 代表作品抵達之謎
人物簡介,導演作品,

人物簡介

宋文,導演,FIRST青年電影展創始人。曾先後就讀於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北京廣播學院影視藝術學院。大學畢業後,宋文曾在北京飄蕩過一段時間,混過電視劇劇組,“那時候感覺離電影行業很遙遠。”2003年入職IDG投資公司,當時IDG投資了A-G藝術院線,發行過《天上的戀人》、《運轉手之戀》、《無聲的舞者》等影片。這是他第一份比較正式的電影行業工作,要做的是拖著膠片拷貝,去天津、河北等地給院線經理放片,放映時往往是“觀眾睡倒一片,自己也睡著了”。那段時間,宋文第一次接觸到電影行業,有了要做藝術電影革新的想法。
離開IDG後,宋文又去北京廣播學院念書,2006年,在拍了大量廣告後,他與人合夥成立電影工作室,一邊在各種挫折中拉贊助、找資源辦大學生影像節,一邊準備拍電影,結果卻特別失敗,一個項目擱淺了,另一個擔任製片人的項目拍出來後弄得不倫不類的。“那時候想拍的東西偏文藝偏作者,這也是為什麼我對創投會這個事情,會投入那么大的熱情,因為我知道,當你一文不名的時候去找錢有多難,你幾乎天天在做無用功。十年前是這樣,今天還是這樣,大量時間都浪費在跟電影公司無效的溝通上,找不到話語權,也找不到藝術自信”。
2010年,宋文跟隨中國傳媒大學組織的考察團去瑞士洛迦諾電影節,多角度地感受到電影節的魅力,特別是電影節可以培育一批新導演,考察結束後,他做了一個接近200頁的PPT,拍了大量照片,“那時候我意識到這是一個長久的事業,那一年,我幾乎每天都在想,大學生影像節接下來應該是個什麼樣子,這難度比拍電影還要大,現在講起來好像有點道德標榜,但當時我覺得做電影節也是極具意義的事情。那時候影展競賽平台是一個荒地,並且當時的環境裡好多拍學生短片或拍早期作品的青年導演,要在中國的這個電影行業裡面出位,被人知道,幾乎只能選擇去參加西方的電影節。所以我把影展形容成‘新電影的挖掘機’,去把那些珍貴的思想和創作給挖掘出來,過程像是從泥土裡刨金子,組委會一年中有大半時間都花在甄選影片上,五個初審評審要觀看上千部電影,最終選擇50部左右進入複審,複審時每部影片要在評審的辯論中決定去留,這方法看著很笨拙,但基本上能把這一年有代表性的青年導演作品呈現出來”。
我把影展後端的事情,訓練營、創投會、並馳Lab,理解為一個階梯,未來還需要特別多社會力量的支持,需要贊助商,需要電影公司。我理解的創投洽談將來可能要3到4天的時間。做這個階梯,是因為你要去引導那些想拍作者電影的年輕人,讓他們覺得拍有思考的電影是有出路的,這個太重要了,否則你很容易就被資本洗腦,特別容易進入創作歧途,其實你看現在很多院線片絲毫不帶表達,不帶感情,拒絕和現實溝通,這個是特別可怕的。讓有才華的青年導演獲得一個來自電影節的藝術肯定,然後他可以把這個藝術肯定作為敲門磚,進入到這個行業,所以做創投會,是個任重道遠的事。
我希望訓練營的學員可以持續有機會進入創投會,進入並馳Lab,他們的長片電影可以來FIRST的競賽單元,我以為這樣的閉環不是壞事,我更希望這些年輕的導演在FIRST找到機會,可以去更大的平台,為中國電影藝術的尊嚴而努力。訓練營、創投會、並馳Lab,是FIRST選片、評價、放映體系之外最重要的培育階梯,比如說創投會上的電影公司和創投會的導演能結成對子,或者是有些電影公司,在競賽片入圍影片裡發現了感興趣的導演,並馳Lab在workshop里做互動的培訓,比如有電影公司在電影節上找到導演了,它需要監製,將投資方、導演和監製每年能聚在這個並馳Lab里,這是我們接下來的發展重點,並馳Lab的重點是長片的培育實驗室,我們希望更多的行業公司加入進來。
堅定了要辦電影節的想法後,宋文幾乎就放棄了導演夢想,從2010年到2014年,宋文既沒有拍電影的欲望,也不知道將來還能不能拍電影。直到2015年,38歲,回安徽老家拍了第一部電影長片《抵達之謎》。
2018年10月5日,其執導的劇情電影《抵達之謎》在釜山進行了世界首映。

導演作品

時間作品名稱類型
2018年
電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