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戰爭背景,戰爭過程,劉宋進攻,北魏反擊,劉宋失敗,戰爭點評,
戰爭背景
北魏統一北方後,不斷出兵南下,騷擾劉宋。宋文帝見魏不斷派兵南犯,欲伺機北伐,消除邊患。得悉魏誅殺崔浩,又見河道通暢,北魏的北方勁敵柔然遣使遠來,誓為犄角,遂不顧多數大臣反對,於宋元嘉二十七年七月遣大軍伐北魏。
戰爭過程
劉宋進攻
宋以青、冀二州刺史蕭斌督寧朔將軍王玄謨、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鎮軍胳議參軍申坦等水軍入黃河西進;太子左衛率臧質、驍騎將軍王方回直搗許昌、洛陽(今屬河南);除、兗二州刺史武陵王劉駿、豫州刺史南平王劉鑠各率所部,從東西兩翼同時北上;梁州、南秦、北秦三州刺史劉秀之進擊汧、隴(隴東一帶);太尉、江夏王劉義恭出駐彭城(今江蘇徐州),節度諸軍。由於兵力不足,宋廷又徵發青、冀、徐、豫、南兗、北兗6州的民丁,從中三丁抽一,五丁征二,並賞募有武藝的壯士;因軍費不足,一面發動臣民捐獻金帛,一面又下令向富民、僧尼借貸。時建武司馬申元吉引兵趨碻磝(今山東茌平西南),魏濟州刺史王買德棄城逃走;蕭斌遣將軍崔猛傾兵攻樂安(今山東廣饒北),魏青州刺史張淮之也棄城而去。蕭斌與沈慶之留守稿礅,王玄謨部進圍滑台(今河南滑縣東)。雍州刺史隨王劉誕遣中兵參軍柳元景、振威將軍尹顯祖、奮武將軍魯方平、建武將軍薛安都、略陽太守龐法起率兵趨弘農(今河南靈寶東北)。豫州刺史南平王劉鑠遣中兵參軍胡盛之趨汝南(今屬河南),另一路由中兵參軍梁坦率部向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長社守將魏荊州刺史魯爽棄城逃走。幢主王陽兒擊破魏豫州刺史拓跋仆蘭,仆蘭敗逃豫州治所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劉鑠又遣安蠻司馬劉康祖率部助梁坦,進逼虎牢。面對宋軍進攻,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認為馬今未肥,天時尚熱,速出必無功,需寬延至十月方可反擊。九月,魏太武帝引兵南下救滑台,同時命太子拓跋晃屯漠南以防備柔然,吳王拓跋余鎮守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隨後徵發州郡兵5萬分發給諸軍。
北魏反擊
太平真君十一年十月,魏太武帝率大軍渡黃河,號稱百萬。王玄謨恐懼,撤滑台之圍逃走,遭魏軍追擊,死萬餘人,部眾潰散幾盡,丟棄軍資器械無數。蕭斌欲固守稿澈,遭沈慶之反對,認為今青、冀二州虛弱,坐守孤城,難免失敗。蕭斌乃命剛從滑台退還的王玄謨守碻磝,申坦、垣護之據清口(清水入黃河之口處),自率諸軍還歷城(今濟南)。閏十月,龐法起等諸軍攻入盧氏(今屬河南),又攻克弘農,進逼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魏太武帝下令全面反攻,諸將分道進擊。永昌王拓跋仁率部自洛陽趨壽陽(今安徽壽縣),尚書長孫真率部趨馬頭(今安徽懷遠縣),楚王拓跋建率部趨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高涼王拓跋那率部自青州趨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魏太武帝自東平趨鄒山(即鄒嶧山,今山東鄒城東南)。十一月,柳元景督軍攻克陝城(今河南三門峽西),龐法起等攻克潼關。關中豪紳和羌胡民眾紛紛前來依附。宋文帝以王玄謨敗退,魏兵深入,柳元景等不宜孤軍獨進為由,召還諸軍。
魏永昌王拓跋仁先後攻克懸瓠(今河南汝南)、項城(今河南沈丘)。宋文帝恐魏軍進至壽陽,急召劉康祖還軍。拓跋仁率8萬騎於壽陽北數十里的尉武追及劉康祖。康祖率眾8000結車營與之激戰,因寡不敵眾,中矢而亡,所部多戰死。魏軍損失亦重,死萬餘人,進而攻占尉武。拓跋仁進逼壽陽,焚掠馬頭、鍾離,劉鑠據壽陽城固守。魏太武帝率軍占領蕭城,攻彭城未克;十二月,引兵南下,使中書郎魯秀趨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拓跋那趨山陽(今江蘇淮安)、拓跋仁趨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所過肆意殘殺,城邑望風奔潰。時輔國將軍臧質部遭魏攻擊,敗潰,棄輜重器械,僅率700人退入盱眙城。盱眙太守沈璞以郡當衝要,已早有備,魏軍來攻,即與臧質率兵抗擊。魏太武帝見城堅難克,即留將圍守,自率大軍進至瓜步山(今江蘇六合東南),伐葦為筏,聲言欲渡江直搗建康(今南京)。建康城內外戒嚴。凡戶見丁,悉征入伍,王公以下子弟皆從役。為防魏軍南渡,宋文帝命領軍將軍劉遵考等領兵分守津要,陳艦列營,沿江巡邏;太子劉劭鎮石頭城(今南京西),統領水軍;吏部尚書江湛兼領軍將軍,處理一切軍務。
劉宋失敗
次年正月,魏帝求和親不成,又因宋沿江防備,難於突破防線,遂於次年正月從瓜步山北撤。魏軍途中進攻盱眙,制鉤堞車、衝車等攻具,輪番攻城,短兵肉搏,三旬未克。由於軍中多染疾疫,又聞宋遣水軍自海入淮水,並令彭城守軍斷魏軍歸路,即於二月燃燒攻具退走。魏軍經過彭城後,聞有追兵,於是盡殺所俘士民逃去。駐於彭城的宋太尉劉義恭因畏懼魏軍,不敢追擊。 魏軍從容而去。劉宋北伐失敗。
戰爭點評
此戰,宋文帝在連年征戰,國力漸衰,兵力不足,缺乏善於統軍御將的帥才的情況下,又貿然北伐。而每逢將領出師前,宋文帝又常授以成律,交戰中遇到情況變化,也需待朝廷詔令決定,因而宋軍被動退縮,常常貽誤戰機,導致北伐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