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收藏的《九成宮醴泉銘》的北宋拓本,除明代李祺藏本外,還有明庫裝本一冊。
這一冊於明清兩代久存宮內。清末帝溥儀遜國,交接之際所儲圖籍碑版散失頗多,此即在內。初由京師韓麟閣以五百金購得,後經二十年轉到蕭山朱文鈞手。據朱氏回憶:“歲壬申(1933年)秋,是碑由韓氏再出,經津賈方雨樓復鬻於慶雲堂張彥生。彥生持以示予,予三十年來頗蓄漢唐碑版,惟《醴泉》僅一明拓未鑿本,求一宋拓稍佳者不可得。忽睹此本,洞心駭目,幾疑夢寐。張以重價要予,磋商累日。時予貧甚,不得已乃斥賣藏畫,並稱貸以予之,乃克成交,此予得碑之始末也。”(朱文鈞:《歐齋石墨題跋》)
碑文內“重譯來王”之“重”字完好(見第四開)。“南逾丹徼”的“丹”字,橫畫右端收筆處見石花分開而尚未並成一筆(見第四開)。“長廊四起”之“四”字猶存(見第二開)。這些地方證明此本早於南宋拓,而又可與李祺本互證,都是該碑未曾剜鑿時拓出,應視為醴泉銘留在人間的雙璧。
五十年代朱氏後人將此本捐獻故宮博物院。
宋歐陽修《集古錄》,王昶《金石萃編》,張彥生《善本碑帖錄》,朱文鈞《歐齋石墨題跋》,馬子云、施安昌《碑帖鑑定》等書著錄。
這一冊於明清兩代久存宮內。清末帝溥儀遜國,交接之際所儲圖籍碑版散失頗多,此即在內。初由京師韓麟閣以五百金購得,後經二十年轉到蕭山朱文鈞手。據朱氏回憶:“歲壬申(1933年)秋,是碑由韓氏再出,經津賈方雨樓復鬻於慶雲堂張彥生。彥生持以示予,予三十年來頗蓄漢唐碑版,惟《醴泉》僅一明拓未鑿本,求一宋拓稍佳者不可得。忽睹此本,洞心駭目,幾疑夢寐。張以重價要予,磋商累日。時予貧甚,不得已乃斥賣藏畫,並稱貸以予之,乃克成交,此予得碑之始末也。”(朱文鈞:《歐齋石墨題跋》)
碑文內“重譯來王”之“重”字完好(見第四開)。“南逾丹徼”的“丹”字,橫畫右端收筆處見石花分開而尚未並成一筆(見第四開)。“長廊四起”之“四”字猶存(見第二開)。這些地方證明此本早於南宋拓,而又可與李祺本互證,都是該碑未曾剜鑿時拓出,應視為醴泉銘留在人間的雙璧。
五十年代朱氏後人將此本捐獻故宮博物院。
宋歐陽修《集古錄》,王昶《金石萃編》,張彥生《善本碑帖錄》,朱文鈞《歐齋石墨題跋》,馬子云、施安昌《碑帖鑑定》等書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