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歲時節日民俗文獻輯述》是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霍貴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代歲時節日民俗文獻輯述
- 作者:霍貴高
- 出版時間:2013年8月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ISBN:9787511252791
- 裝幀:平裝
《宋代歲時節日民俗文獻輯述》是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霍貴高。
《宋代歲時節日民俗文獻輯述》是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霍貴高。...
第一章 宋代物質生產民俗 第二章 宋代物質生活民俗 第三章 宋代社會組織民俗 第四章 宋代人生儀禮 第五章 宋代歲時節日民俗 第六章 宋代信仰民俗 第七章 遼金的物質生產民俗 第八章 遼金的物質生活民俗 第九章 遼金的歲時節日民俗 第十章 遼金的人生儀禮民俗 第十一章 遼金的社會組織民俗 第十二章 遼金的...
舞春牛的人們為農家帶來了節日的歡樂,同時,也寄託著對農家豐收、祥和的祝願。這種風俗現已拓展到了城鎮街道中,並得到了傳承和發揚。每到春節,從初一鬧到元宵節直至更長時間,舞罷上村又到下村,舞完上街到下街。“舞春牛”的人們為各家帶來了節日的歡樂,同時,也寄託著對各家各戶豐收、祥和的祝願。蕉鄉...
(2)歲時節日民俗(節期與活動所代表的時間框架);(3)人生禮俗(誕生、生日、成年、婚姻、喪葬等人生歷程方面)。3.精神生活民俗 (1)遊藝民俗(遊戲、競技、社火等娛樂方面);(2)民俗觀念(諸神崇拜、傳說、故事、諺語等所代表的民間精神世界)。研究 中國傳統宗教文化逐步恢復是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特別...
舊歲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換新歲了,故俗以為除夕。除夕作為年尾的節日,源自上古時代歲末除舊布新、祭祀祖先風俗,歲除之日是傳統的祭祖節。古籍中有講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意思就是說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現存文獻中最早提及“除夕”這...
南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宴。”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據記載,正式將農曆九月九日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間(780年—785年),將重陽節列為“三令節”之一。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
結語:歲時節日與時尚新風的融合 後記:擁抱傳統的精神家園 作者簡介 余悅,男,1952年2月生於江西武寧,祖籍江西新建。現任江西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江西社會科學》雜誌社社長,兼任茶藝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等職。 在民俗文化、茶文化和宋代文化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先後獲...
文獻 《秦中歲時記》載:“守歲之事三代前後典籍無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歲》詩云‘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疑自唐始。”唐詩中對守歲習俗有不少的描寫。白居易《客中守歲》詩:“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孟浩然有“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的詩句。到了宋朝,守歲之見遍於城鄉。蘇東坡的“兒...
宋代的歲時風俗也發展的相當完備。從正月初一開始,元旦朝會、元宵節、清明節、四月八日浴佛節、端午節、六月六、七夕、中元節、立秋、中秋、重陽、天寧節、立冬、冬至等重要歲時節日,均有民俗活動,而且講究極多,基本上可以看出近世歲時風俗的雛形,祭灶、桃符之制也與近代類似。這一時期,也有人想改革陋俗,...
附錄部分闡述節令詩對宋詞、宋代地理類筆記等不同節令文類的影響,且就南宋蒲積中《古今歲時雜詠》宋詩部分的錯訛進行補正,從而進一步揭櫫節令與宋詩、民俗與文學之間的密切互動關係。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宋代節令的時代特徵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節令與女性書寫 第一節 “內闈之外”:節令...
《宋代民俗詩評註》是2011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先甫。內容簡介 1.本書所選詩歌均以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七十二冊《全宋詩》為底本,並適當參考今人的別集點校本,凡底本明顯錯訛衍脫可確定者一律改正。2.本書所選詩歌除歲時節日類按固有節慶時間排序外,其餘七類均按作者...
宋代以後上巳節、清明節、寒食節三節合而為一,後來逐漸消失在時間長河中。但是上巳節的很多風俗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得以保留和延續。壯族、侗族、仡(gē)佬族、白族、彝族、黎族、畲族、布依族等民族,仍會在“三月三”舉行異彩紛呈的節慶活動。“黎族三月三”是海南黎族祭祀祖先、祝福新生、歌頌愛情的吉祥節日;...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稱:“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臘日是祭祀的節日,在先秦時已形成。《史記·秦本紀》中有這樣的說法:“十二年,初臘。”意思是秦惠文君十二年,位於西部的秦國仿效中原地區風俗,第一次舉行了臘祭。據西漢戴聖所編的《禮記·郊特牲》輯錄,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漢...
“花朝節”有遊春撲蝶、種花挖野菜、製作花糕等節日風俗。同時,這天也稱為女兒節。這天,女孩子們相聚玩耍,結交好友。未出閣的女子最愛賞紅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祈禱自己像花一樣朝氣與美麗。從宋代開始,花朝節成為了民間大節,也是中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
至南北朝時期,則“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見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到宋代,拜年不僅是民間普通百姓祝賀新年、交流思想、增強家族團結的一種形式,也是上層社會聯絡感情、擴大人際關係的一種手段。據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
七姐誕歷史久遠,先秦時期南北各地風俗各異,漢代統一全國後,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為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主要的傳統節日在漢代開始普及。此後七夕的風俗漸出現於文獻上記載。“七姐誕”的乞巧習俗傳入北方西安一帶始於漢代。西漢劉歆著、東晉葛洪輯抄的歷史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
不僅在《東京夢華錄》等節序文獻資料中使用“中元節”,在宋代詩詞中也多次直接出現了“中元節”一詞。如“六宮最重中元節,院院燒香讀道經。”兩宋之際,道教“中元節”逐漸成為全民性的節日,市民大眾有了與之相應的節日民俗活動,“中元節”成為一個固定的節日名稱,這也成為北宋末年以後一項新的民俗活動,一直...
霍貴高,1971年出生,河北邯鄲人,文學博士,文學與歷史學院講師,河北省大國學公益聯盟常務副主席,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省國學學會副秘書長,河北省創新教育學會學校文化分會專家團成員,石家莊市傳統文化教育講師團成員。研究方向 從事古代文學、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出版專著《宋代歲時節日民俗文獻輯述》(...
1.《論宋代帖子詞在高麗、朝鮮的接受與發展》,《中國詩學》,2016年第21輯。2.《女紅與讀書:中的女教及女教觀》,《紅樓夢學刊》2016年第四輯。3.《宋代帖子詞體制考論》,《甘肅社會科學》2014年第4期。4.《歲時節日研究述評》,《紅樓夢學刊》2012年第四輯。5.《論“文貴形似”的詩學意義》,《...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民間賞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習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十月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掃燒獻,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農曆十月一是進入寒冬後的第一天,古時有授衣、祭祀、開爐等習俗,提醒人們注意寒冬的到來。這一天,婦女們要拿出棉衣,送給在遠方戍邊、服徭役的親人,在為親人送去...
14、《中國古代歲時民俗文獻研究》,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年第3期。15、《宋代筆記及類書中的歲時民俗研究》,載《江漢論壇》2014年第11期。16、《人文重鎮形成的文化生態》,載《江漢論壇》2013年第3期。17、《唐代茶葉及茶文化域外傳播考》,載《武漢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
主要研究方向為設計藝術史,尤以宋代手工藝及文化遺產為研究重心,出版專著《南宋歲時節日器物研究》。主持浙江省一流課程《世界設計史》,主編教材一部。主持完成多項浙江省哲社科課題、杭州哲社科重點課題、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關計畫青年重點課題、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參加多項國家級重大、省部級課題研究。獲...
上元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在漢文帝時期,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節日。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上元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
71、《明代歲時節日生活》,《中國歷史上的生活方式與觀念》,台北·馨園文教基金會1998年版。21、《試論宋代以降的宗族之學》,《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一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22、《中國古代人日、天穿、填倉諸節新說》,《民俗研究》1999年第2期 23、《“虛耗”鬼的由來與禳除習俗——中國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