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政治的空間與結構》 是2023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日) 平田茂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代政治的空間與結構
- 作者:(日) 平田茂樹
- 譯者: 胡勁茵
-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
- 頁數:379 頁
- 定價:108 元
- 裝幀:精裝
- ISBN: 9787554023457
《宋代政治的空間與結構》 是2023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日) 平田茂樹。
《宋代政治的空間與結構》 是2023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日) 平田茂樹。1內容簡介本書以交遊空間和人際網路為線索,通過對宋代士大夫的活動空間和相互交遊的分析,為宋代政治史、城市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野和...
宋朝中樞機構為“二府制”,即設中書和樞密院兩個機構“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二府制的特點就是文武分權。宋朝的“中書”,與唐朝的“中書門下”性質相同,是宰相辦公的地方。中書之外,尚書、門下兩省名號雖存,但已成外朝,不是宰相機構。宋初,沿襲唐朝後期制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
《宋代政治的空間與結構:科舉社會的“人際網路”研究》是一本2023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平田茂樹。內容簡介 本書以交遊空間和人際網路為線索,通過對宋代士大夫的活動空間和相互交遊的分析,為宋代政治史、城市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野和可能。書中大體收錄了大阪市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教授、著名史...
宋朝政治體制的主要特點是加強中央集權,在職官制度上,中央集權、百官權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宋朝官制,在北宋以元豐改制為界限,改制前、後各為一階段,南宋又為一大階段。宋代設中書、樞密、三司分掌政、軍、財三大務,宰相之權為樞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樞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權不相上下,不...
宋代政治結構試論——以“對”和“議”為線索 宋代政治史料解析法——以“時政記”與“日記”為線索 從周必大《思陵錄》、《奉詔錄》考察南宋初期的政治結構 從《歐陽修私記》考察宋代的政治結構 解讀宋代的政治空間 宋代地方政治管見——以扎子、貼、牒、申狀為線索 宋代表彰列女的結構——以《宋史·列女傳》...
《宋代政治構造研究》是2012年汲古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平田茂樹。內容介紹 《目次》序言 第1部:宋代の選挙制度の構造 第2部:宋代の朋黨 第3部:宋代の政治システム 第4部:宋代の政治日記 第5部:宋代の政治空間 結語:新たな宋代政治史研究の展望 作品目錄 序言――研究の視點・方法 史料...
開寶九年(976年)八月,太祖決定再次發兵進攻北漢,但在十月十九日他忽然去世,留下“燭影斧聲”的歷史疑案。太祖死後,其弟趙炅即位,即宋太宗。民間也有傳說稱太祖是被太宗害死的。為確保政權的合法性,太宗拋出其母杜太后遺命之說,即“金匱之盟”。即位之初,太宗忙於整頓朝政,統一事業暫告停止。 [11] ...
Songdai zhengzhi sixiang 宋代政治思想 political thought in Song dynasty of China 自宋代(960~1279)開始,中國封建社會進入後期,並逐步走向衰敗。這一時期社會經濟雖仍在發展,卻始終伴隨“積貧積弱”的困擾,政治家和思想家為消除內憂外患提出了各種政治主張。建立背景 陳橋兵變,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經過10多年...
—鄉里與移居者的信息交流 從累世同居到宗族形成——宋代徽州的區域開發與同族結合 第三部 宋代地域社會的空間與交流 宋代地域社會史研究與空間、交流 南宋時期溫州的思想家和日常空間——東南沿海社會地域文化的多樣性 伍子胥信仰與江南地域社會——信仰圈結構分析 從祠廟記錄看“地域”觀 著者簡介 ...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是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樹藩
北宋士大夫的寄居與宗族——鄉里與移居者的信息交流 從累世同居到宗族形成——宋代徽州的區域開發與同族結合 第三部 宋代地域社會的空間與交流 宋代地域社會史研究與空間、交流 南宋時期溫州的思想家和日常空間——東南沿海社會地域文化的多樣性 伍子胥信仰與江南地域社會——信仰圈結構分析 從祠廟記錄看“地域”觀 ...
《知宋·宋代之政治制度》是202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各個發展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兩宋時期尤其如此。我們這一套“知宋”叢書,旨在為有一定文史基礎並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兩宋歷史的讀者,提供一個方便學習的門徑。 《知宋·宋代之政治制度》重點關注宋代政治制度的...
《宋代政治文化史論》是200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邦煒。內容介紹 這本個人論文選集與《宋代婚姻家族史論》[1]系姊妹篇,收入論文凡27篇,是從筆者上世紀80年代以來所發表的有關論文中選出來的。其內容不外乎宋代政治與文化,故書名定為《宋代政治文化史論》。本書分為五個部分,現將其主要內容簡略...
結構 《禮記·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周禮·考工記》載:“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兒(長桌),堂上度以筵(蓆子),宮中度以尋,野度以步,塗度以軌。宮有...
本書行文簡扼,邏輯清晰,內容豐富,涉及宋代後宮制度、待宗室外戚之法、士大夫的“剋星”作用等,並對宋代皇權虛化論、趙宋王朝的“家天下”統治等進行了反思。本書深度梳理了宋代宗室、后妃、外戚等皇親國戚以及服務宮廷的宦官等諸群體與皇朝政治的歷史實相,回應了天水一朝是否形成內朝政治,有無所謂內朝之亂等大...
《過程·空間——宋代政治史再探研》為《政績考察與信息渠道:以宋代為重心》《文書·政令·信息溝通:以唐宋時期為主》二書的姊妹篇,分“文書性質與日常政務”“制度因革與政治理念”“地方軍政與中央決策”“儀式空間與政治文化”“周邊關係與內政措施”五個部分,對宋代政治史進行動態考察。諸文作者自過程和空間...
《從內地到邊疆:宋代政治與社會研究散論》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寅。內容簡介 10—13世紀,中國社會沿著兩條主線、三大板塊發展。兩條主線為從唐到宋與從唐到遼、夏、金。三大板塊為遼—金、宋、夏。以遼、金更替為界,三大板塊表現為前、後三國鼎立。兩條主線、三大板塊不約而同地走在近世...
宋太宗大規模開科取士,積累了能量巨大的士大夫階層。到了宋真宗朝,士大夫政治全面登場,讓皇帝的行政實權趨於虛化,演變出士大夫主導下的君臣共治這一歷史形態。皇權在歷史上權力結構中的角色,由此被重新定位。本書是一部中國傳統社會權力結構的微觀考察著作,以北宋真宗朝為剖面,完成了對中國歷史上皇權問題的...
《宋代政治文化舉隅》是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賀。內容介紹 若然論及“宋代政治文化”,則有兩個含義:一是宋代政治思想和活動獨具的文化風格;二是宋代在政治與文化兩個領域的特質。內中的區別,根由只是在文化一語所具有的廣義、狹義兩種內涵,而況這兩個含義又有交集、重疊,並非南轅北轍、風...
南宋時期,造船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明州、泉州、廣州等造船業中心,仍然製造大型海船。1974年,在福建泉州灣發掘出一艘南宋末期的海船。根據其長、寬、深計算,載重量當在二百噸以上。這艘船的造型和結構都與宋代文獻記載相吻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船艙竟多達十三個。南宋時還普遍製造車船。車船裝有輪子,用腳踏...
宋代社會政治論稿 《宋代社會政治論稿》,類型是人文社科新著叢書,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目錄 一政治 二 社會經濟 三 社會生活 四 其他 附錄一 附錄二
上篇 宮廷政治綜說 一 關於宮廷與宮廷政治7 二 宮廷政治空間概念的形成及其內涵9 中篇 宮廷政治結構與權力系統 一 宮廷政治的核心——皇帝及皇帝權力22 二 後宮權力系統——宮廷政治核心的補充38 三 東宮權力系統——皇權繼承制度53 四 宰輔權力系統——宰相機構與宰相權力68 下篇 歷代宮廷政治生活簡說 一...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到慶曆二年(1042)期間,西夏皇帝元昊對宋又發動多次大規模的軍事進攻,雙方損失都很大,結果在慶曆四年(1044)訂立和約。史稱慶曆和議。和議規定:元昊取消帝號,接受宋朝冊封;宋方每年給西夏銀7.2萬兩,絹15.3萬匹,茶3萬斤,稱“歲賜”;開放雙方邊境貿易等。慶曆和議訂立後,西北邊境平靜了20...
日本學者內藤湖南提出的所謂“唐宋變革論”,即從唐到宋是中國“中古”踏入“近世”的變革。關於這種變革,應該說學術界並無異議。關鍵在於變革的性質與意義,亦即這是一種整體性內部的變化,還是對於整體性的顛覆或推翻。儘管說在討論中必然涉及變化的具體時段、南北空間關係等具體問題, 但核心顯然是性質與意義問題...
同時,宋代吏部還建立了官員檔案,凡犯貪污罪者都記錄在案。宋代還規定,這些犯罪者,每次晉級或調動職務時,都要向吏部主動申報自己曾犯過貪污罪,並規定,此類官員不得隨意更改姓名。這樣的規定,動員了上上下下各方面的監督力量,杜絕了貪污腐敗者上升的空間,並將他們置於嚴密的監管體系中,避免了他們再次搞腐敗...
今存宋畫《滕王閣圖》是現知最早的滕王閣圖本,反映了宋閣的形象,其體態之雍貴,結構之精麗,給人以深刻印象。閣立在高大城台上,為縱橫兩座二層樓閣丁字相交。全閣共有28個內外轉角,結構精巧,造型華美。閣內各層雖碩柱林立,但空間宏敞流通,上下樓層又都有外廊,便於眺望。這種重視人與自然的融洽相親的文化...
研究唐宋變革的學者都注意到,宋代躋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唐代的門 閥家族。這些人構成了新的領導階層,或在朝為官,或退寓鄉里,被稱為 士大夫。從世族主導到士大夫主導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變化,它使國 家的權力結構發生了改變。由於社會財富的增長、教育的普及,再加上印書業的發達,使受教育 的人群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