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五章。第一章指出,宋代內藏庫私財性質使其在國家財政應急體系中具備高效調節機制、計畫外高額支出及強儲備等特徵。內藏庫支助計司外向型財政職能則折射出其公財性質。第二章通過內藏財政定額化賦入與借貸性支出指明宋代內藏財政具體運作狀況。第三章則指出自元豐庫設立至北宋滅亡,中央財政進入御前、戶部、朝廷三庫分立時期,作為朝廷財庫的內藏庫繼續保有賦入分配上的優勢地位。南渡之後,中央設定了左藏南庫和左藏封樁庫,但其支出特徵及支助內藏財政行為,無不折射出內藏財政的某些特徵,內藏財權延續的同時進一步擴大了賦入範圍。第四章通過上供和封樁指出宋代內藏財政地方化收入途徑,以及左藏向內藏的財權遷移。第五章則通過南郊軍賞、激賞庫和總領所等內藏財政在軍事方面的支出與挪用揭示了宋代中央財政地方化的歷史軌跡,透露出軍事財政語境下地方財政對中央財政的依賴與影響。結語對宋代內藏財權遷移與公私性質作出總結,為宋代中央集權與皇權研究的推進提供了新路徑。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內藏財政的概念、職能及其歷史意義 | 第二章 宋代內藏財政的運作狀況 | 第三章 宋代內藏財政地位的演變 |
---|
第一節 宋代內藏庫釋義 第二節 宋代內藏財政的職能變奏 第三節 宋代內藏財政的歷史意義 | 第一節 由內及外:宋代內藏財政的管理機制 第二節 宋代內藏財政收入的定額化 第三節 宋代內藏財政的借貸模式 | 第一節 宋代內藏與左藏“博弈”的依歸 第二節 三庫分立與宋代內藏財權的沿傳 |
第四章 內藏財權遷移與宋代財政形態 | 第五章 內藏財政與宋代軍事政治的融通 | 結語 |
---|
第一節 “量出制入”與宋代內藏財權的地方化 第二節 內藏財政與宋代的財政流通 | 第一節 制度性賜予:日常之外的軍費支出 第二節 財帛難收:軍事視域下內藏財力的轉移 | |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公私兼具的財政性質是該書貫徹始終的一條線索。首先,以往內藏庫相關內容研究往往只是隱約指出其公私兼具的史實和相關特點,該書則對以內藏庫為依託的宋代內藏財政性質作出了理論性升華。其次,該書對宋代內藏財政公私兼具性質的研究不是泛泛而談,而是將其有機融合在宋代內藏財政研究的具體內容之中,如《內藏財權遷移與宋代財政形態》一章中指出:宋代內藏庫本是天子私財屬性,卻賦予其應對軍事、災難等大額財政支出的特殊使命,以至於內藏庫身兼收入上的私權與支出上的公權雙重屬性,不僅以收入和支出的變化探究其公私兼具的雙重性質,同時指出了宋代內藏財權由內而外的遷移路徑。
宋代內藏財權遷移是與宋代內藏財政性質相伴隨的另一線索。相對以往對宋代內藏財權分割主要以財庫主管為分割方向的探討,該書不僅對財政支出與賦入來源作出了細緻考索,還通過對“三庫分立與宋代內藏財權的沿傳”及“宋代內藏財權的地方化”的研究,指出宋代內藏財權集中,以及自上而下的內藏錢物監管和自左至右的內藏財權遷移路徑,對宋代內藏財權遷移作出了深入探究。
內容特點
該書個案研究與整體研究相結合。如“三庫分立與宋代內藏財權的沿傳”一節中,作者以《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中相關記載為個案,通過對“收支視域下內藏財政職能的讓位”與“財政落寞與內藏財政衰微之假象”的研究,指出南宋內藏庫曾經讓位於左藏南庫和封樁庫的史實,以及南宋財政賦入膨脹的變化過程,進而指出南宋內藏財權在與左藏財權的博弈中進一步向外輻射,以及宋代內藏財政在國家財政資源被私權重組之後對國家高額財政支出占有背後的天子私權對國家財政公權的侵占。
該書理論預設與文本研究相結合。該書以理論預設勾畫文本結構,再從知識分析解釋文本特點,印證理論預設。如研究宋代內藏財政的運作狀況時,該書並非在文獻爬梳中考察宋代內藏財政運行的方方面面,而是以財政遷移為理論預設,從宋代內藏財政的管理機制、收入定額化賦入,以及借貸模式流變著手,窺視宋代內藏財政具體運作狀況,明晰內藏寓私於公的基本途徑,進而揭示內藏財政在國家財權集中由虛及實的理路。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1年10月,該書獲四川省第十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董春林,1978年生,河南葉縣人。歷史學博士後。現為成都師範學院史地系副教授、《成都師範學院學報》編委。中國宋史、中國經濟史等學會會員。主要從事唐宋史及區域文化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