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黎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意見
安府發〔2016〕4號
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黎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下簡稱黎陽高新區)建設步伐,促進全市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全力打好“一二四”攻堅戰,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發展方針,堅持產城互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提升黎陽高新區的自主創新和輻射帶動能力,促進我市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全市創新驅動發展、後發趕超、同步小康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二、基本原則
(一)創新引領,跨越發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強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鼓勵大眾創新創業,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實現後發區域趕超跨越;創新招商模式,推進科技招商、產業鏈精準招商和平台招商,實現創新創業和科技招商雙輪驅動發展。
(二)跨界融合,高端發展。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有機融合,鼓勵存量企業跨界融合創新、最佳化生產組織方式、延伸拓展產業鏈條、創新商業模式、開展業態創新,推進制造業向服務化、智慧型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三)高端連結,開放發展。立足區位條件,圍繞主導產業,加強交流合作,大力開展人才、技術、資金、產業連結,集聚高端產業資源;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深度參與國際競爭合作,在更大範圍內配置資源。
(四)突出優勢,特色發展。立足區內軍工企業資源和中藥產業,推進軍民深度融合和優勢資源轉化,發展具有全國競爭力的航空、生命健康特色產業集群,探索特色發展模式,集中要素資源集中培育,塑造具有競爭力的區域特色品牌。
(五)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堅守生態底線,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大數據服務、智慧型製造裝備、健康服務等綠色產業,加快建材、包裝等傳統產業升級,形成綠色工業發展模式,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力爭黎陽高新區實現四個方面突破。
——產業總體規模邁上新台階。園區實現營業總收入1000億元,年均增長3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由2015年的38.1%提高到55%。
——產業集聚發展形成新格局。重點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航空產業實現收入300億元,生命健康產業實現收入150億元、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實現收入25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實現收入150億元,現代服務業總收入100億元,培育百億元以上產業集群4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5個,梯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80個。
——產業創新能力取得新飛躍。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由2015年的2.06%提升到3.5%。新增國家級研發機構10個,總數達到15個。新增省級研發機構16個,總數達到35個。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年新增授權發明專利數由2015年的21.77件提高到31件。從業人員本科以上學歷比重由2015年的13.49%提高到18%。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由2015年的39.27萬平方米提高到82萬平方米。
——產業發展模式實現新突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由2015年的3.07噸標準煤降至1噸標準煤;工業污染排放達標率由2015年的98%提升到100%,再生水利用率由2015年的45%提高到80%,土地利用效率不斷提升,土地集約節約水平位於全省前列。
四、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
(一)建設“一心、兩區、多園”的產業科技新城
——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總部大樓、現代創意創新空間、高檔商務寫字樓、星級酒店、會展中心等設施,主要承載行政辦公、總部經濟、商務服務、文化會展和金融服務等功能,吸引諮詢、會計、法律、人力資源等商務機構集聚,打造高新區城市功能中心和代表高新區形象的地標性區域。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商務局、市旅遊局,平壩區人民政府
——創新孵化區和商住配套區。重點建設新型孵化器、眾創空間、加速器等空間載體,推進研發機構、技術轉移機構、成果轉化機構、創業服務機構等科技服務資源集聚;重點完善公共服務機構及商業綜合體等配套設施,塑造環境優美、生活舒適、充滿活力的社交化生活環境。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平壩區人民政府
——產業集聚專業園。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圍繞不同產業共性和個性化需求,完善產業公共服務資源,布局建設以航空產業為代表的高端裝備產業園、生命健康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現代物流園等主導產業專業園。積極建立航空小鎮、大數據社區等特色產業社區。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衛生計生委、市商務局,平壩區人民政府
(二)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集群
堅持提升增量和最佳化存量並舉,實施“網際網路+ ”行動計畫,深入對接“中國製造2025”,推動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以“塑造特色、培育新興、鞏固基礎”為目標,重點發展航空、生命健康兩大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先進裝備、電子信息兩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現代服務業,打造“221”產業架構。最佳化提升以建材、包裝為主的傳統基礎產業,構建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共生,製造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建成西南地區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1.航空產業。依託高新區軍工企業創新資源和裝備產業雄厚基礎,堅持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推進軍工技術延伸套用,圍繞國防、民用航空需求,採取“整機帶配件”發展模式,重點發展航空整機製造、航空發動機製造、航空零部件製造,大力研發航空新材料,積極發展培訓、維修等航空服務,推進航空產業高端化、服務化、系統化、集群化發展,建成全國先進的航空特色產業集群。到2020年,高新區航空產業實現收入300億元,集聚整機及零部件知名企業5-10個,搭建軍民協同創新平台2-3個。
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2.生命健康產業。依託本地中藥產業基礎和豐富優質藥材資源、高品質旅遊休閒資源,依照“資源導向、鏈條延伸、特色發展”的原則,全面統籌區內外技術、人才、資本等產業發展資源,培育壯大一批有特色、有實力、有潛力的平台型市場主體,完善產業創新服務體系,加快新產品研發和品牌建設,形成以現代中藥為主導,以生物製藥為支撐,以健康服務為支撐輔助的生命健康產業集群,打造西南地區一流的生命健康特色產業基地。到2020年,高新區生命健康產業實現收入150億元,培育國內知名的生命健康行業領軍企業2-3個、打造省級及以上研發平台2個。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衛生計生委,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3.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緊抓“中國製造2025”機遇,圍繞貴州工業強省戰略,依託本地產業基礎和周邊產業配套需求,大力推進軍工技術的衍生、轉移,引進和培育一批高端裝備製造龍頭企業、科研平台,加快“網際網路+”在製造業的滲透融合,推進傳統裝備業態創新,重點發展智慧型製造裝備,做大做強行業專用設備,積極發展汽車製造,推進園區裝備製造產業智慧型化、高端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附加值,打造西南地區重要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到2020年,高新區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實現收入250億元,培育年收入超10億元企業2個以上,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台1-2個,30%以上的裝備製造企業實現智慧型化生產。
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4.電子信息產業。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和熱點,結合貴州大數據和雲計算產業戰略布局,積極對接貴安新區大數據產業,堅持“創新驅動、市場帶動、套用拉動”原則,引進一批具備國內領先技術的科技型企業,充分激發區域科技能人、創業能人、優秀大學生等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加強示範工程帶動,積極培育大數據服務領域和智慧型終端製造領域,推動電子信息產業成長為拉動園區經濟發展的新興增長極。到2020年,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實現收入150億元,集聚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台2個。
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5.現代服務業。堅持“與城鎮化結合、與製造業互動、與市場化同步”的原則,緊密圍繞本地及周邊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以促進產業創新發展、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為導向,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與高新技術製造業跨界融合、均衡發展的產業格局,建設成為立足安順、面向貴州、輻射西南地區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到2020年,高新區現代服務業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集聚現代服務業企業8個以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個以上。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6.新型建材產業。堅持“創新、綠色、融合”理念,加快科技創新力度,推進新型建材產業向綠色、環保、節能、高附加值轉變,加快嫁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產業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以“網際網路+”為手段,鼓勵存量企業探索跨界融合創新,鼓勵開展併購重組,全面推進高新區新型建材產業提質、增效、升級。到2020年,高新區建築材料產業實現收入30億元,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台2個,萬元增加值能耗比2014年降低30%以上。
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環境保護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7.新型包裝產業。密切把握包裝產業發展趨勢和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結合區域產業配套需求,積極推動傳統包裝企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推進產品結構最佳化調整,注重產品的個性化、差異化、高端化發展,推動包裝裝飾產業與生命健康、電子信息等產業形成互相協調、互相促進的聯動發展機制,建立雙贏的產業鏈協作關係。到2020年,高新區包裝裝飾產業實現收入20億元,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台1-2個。
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三)創新體制機制
1.依法賦予黎陽高新區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市、區有關部門在黎陽高新區未設有分支機構的,將行政審批權委託給黎陽高新區管委會,由黎陽高新區管委會代行市、區兩級審批權。土地管理許可權按現行法律法規執行。對法律法規規定不能賦予黎陽高新區的專屬經濟管理許可權,市政府積極協調和組織有關職能部門按期統一辦理、聯合辦理或者集中辦理。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工商局,平壩區人民政府
2.建立黎陽高新區新型財政管理體制。支持黎陽高新區設立縣級金庫,賦予黎陽高新區相應的財政管理許可權,收支在平壩區區級財政預算中實行單列,黎陽高新區管委會負責高新區財政收支預算編制及審批工作。市、區兩級年初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分配,要對黎陽高新區適度傾斜。對黎陽高新區內企業開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高新技術裝備和產品實施政府首購與訂購政策。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人行安順中心支行,平壩區人民政府
3.推進黎陽高新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黎陽高新區面向市場,加大工商貿企業技改和產品調整力度,在設備更新,運用大數據、“網際網路+”、智慧型製造等新技術、新模式方面實施改造升級,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組織關鍵共性質量技術攻關,建設一批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建立園區產品追溯體系,引導企業制定品牌管理體系,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供給能力。支持黎陽高新區進行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4.建立科學化專業化的幹部管理模式。鼓勵黎陽高新區在不突破機構編制部門下達的總編制的前提下,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遵循規範、精簡、高效的原則,探索建立適應高新區發展需要的幹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在適當領域相對集中統一的執法機構。加大對專業管理團隊的引進力度,強化黎陽高新區服務職能。編制外新增人員,可實行聘用制和雇員制,主要用於引進專業人才、高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科技人才。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編委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平壩區人民政府
(四)落實高新企業技術創新的各項優惠政策
1.大力支持黎陽高新區創業初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重點落實好“3個15萬元”等微型企業扶持政策,培育具有創新能力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或創新型企業。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0萬元(含30萬元)以下的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在安順市範圍內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創業投資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工商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平壩區人民政府
2.加強企業自主研發支持力度。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平壩區人民政府
3.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企業當年繳納的高新技術產品和新產品的增值稅經申請確認後,將市區兩級留存的增值稅環比增量部分按程式用於獎勵企業。經省級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新增鼓勵類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其當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70%以上的企業,可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平壩區人民政府
(五)加快創新體系建設
1.支持公共創新平台建設。對新認定並在我市已納稅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給予一次性50萬元補助;對新認定並在我市納稅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給予一次性20萬元補助。對新認定並在我市納稅的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分別給予30萬元、10萬元的補助。補助資金從市級科技專項資金中列支。
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責任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2.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對新認定的由我市企事業單位牽頭組建並在我市納稅的國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分別給予一次性50萬元、20萬元補助,並在科研項目立項上給予重點傾斜支持。對新認定並在我市已納稅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檢測中心、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10萬元的補助;對新認定並在我市納稅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檢測中心、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5萬元補助。補助資金從市級科技專項資金中列支。
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責任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3.支持智慧財產權創造及套用。對在我市已納稅的企業申報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並成功的,申報費用給予一定的補助;對被認定為國家、省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或優勢企業的,在爭取省的相關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分別給予企業5萬元、3萬元的補助;對獲得中國專利金獎、中國外觀設計金獎的分別一次性補助5萬元,對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的給予3萬元獎勵;對購買發明專利技術和核心技術到我市進行產業化並取得實效的項目,給予企業購買專利費用的5%、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補助。市智慧財產權管理部門積極為企業提供專利侵權的維權服務。
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責任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4.加強黎陽高新區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對符合黎陽高新區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總體要求,經認定在區內從事科技諮詢、智慧財產權、工業設計、法律法規、技術轉讓、交易、評估、檢測等並在我市已納稅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年服務園區企業30個(次)以上,每年根據服務的業績給予3-5萬元的補貼,資金從市級科技專項資金中列支。
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責任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5.努力構築人才集聚高地。鼓勵國內外創新創業團隊或人才帶資金、帶項目、帶技術入區創業,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幹企業科技人員到黎陽高新區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對引入黎陽高新區企事業單位或在高新區領辦、創辦企業的領軍人才和人才團隊,經評審認定,當年給予每個(名)人才團隊和領軍人才50-100萬元獎勵,提供工作場所、必要儀器設備、科研啟動資金、工作助手等條件,解決和幫助做好配偶安置、子女就學、社會保險、出入境及項目申報、職稱評定等問題和服務。黎陽高新區企業科技人員職務發明成果轉化的所得收益,扣除成本後,可按高於60%的比例由研發人員及其團隊自主分配,或以股權形式獎勵專業技術人才。對於符合股權激勵條件的團隊和個人,給予股權認購、代持及股權取得階段所產生的個人所得稅代墊等資金支持。對到黎陽高新區實施成果轉化、興辦高科技企業的高層次技術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學、廠房租賃、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優惠。支持黎陽高新區企業在國內外設立研發機構,利用外地人才為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服務。
牽頭單位:市人才辦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平壩區人民政府、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加快黎陽高新區申報國家級高新區步伐,把推動黎陽高新區申報國家級高新區工作納入市人民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充分發揮國家級黎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工作推進專項領導小組作用,建立常態化會商機制,加強各成員單位之間的統籌協調,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著力解決高新區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人才、金融、環境等方面中遇到的各類重大問題。加大市人民政府與省科技廳合作力度,通過省、市聯動,助推黎陽高新區升級創建工作。
(二)加強經費保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工作,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助推黎陽高新區更好更快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引導、激勵等方面的槓桿作用,吸引來源多元化的資金投入黎陽高新區的建設發展。本意見明確的專利補助資金從科技專項資金中列支,其餘項目補助資金分別從發改、工信、商務相關專項資金中列支。
(三)強化組織實施。建立各部門協作機制,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市直有關部門要按照本意見要求,結合本部門本系統職能,抓緊細化措施,制定具體方案,迅速組織落實。市督查督辦局要將意見內容納入重要督查督辦工作,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2016年4月5日
為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黎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下簡稱黎陽高新區)建設步伐,促進全市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全力打好“一二四”攻堅戰,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發展方針,堅持產城互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提升黎陽高新區的自主創新和輻射帶動能力,促進我市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全市創新驅動發展、後發趕超、同步小康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二、基本原則
(一)創新引領,跨越發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強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鼓勵大眾創新創業,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實現後發區域趕超跨越;創新招商模式,推進科技招商、產業鏈精準招商和平台招商,實現創新創業和科技招商雙輪驅動發展。
(二)跨界融合,高端發展。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有機融合,鼓勵存量企業跨界融合創新、最佳化生產組織方式、延伸拓展產業鏈條、創新商業模式、開展業態創新,推進制造業向服務化、智慧型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三)高端連結,開放發展。立足區位條件,圍繞主導產業,加強交流合作,大力開展人才、技術、資金、產業連結,集聚高端產業資源;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深度參與國際競爭合作,在更大範圍內配置資源。
(四)突出優勢,特色發展。立足區內軍工企業資源和中藥產業,推進軍民深度融合和優勢資源轉化,發展具有全國競爭力的航空、生命健康特色產業集群,探索特色發展模式,集中要素資源集中培育,塑造具有競爭力的區域特色品牌。
(五)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堅守生態底線,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大數據服務、智慧型製造裝備、健康服務等綠色產業,加快建材、包裝等傳統產業升級,形成綠色工業發展模式,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力爭黎陽高新區實現四個方面突破。
——產業總體規模邁上新台階。園區實現營業總收入1000億元,年均增長3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由2015年的38.1%提高到55%。
——產業集聚發展形成新格局。重點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航空產業實現收入300億元,生命健康產業實現收入150億元、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實現收入25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實現收入150億元,現代服務業總收入100億元,培育百億元以上產業集群4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5個,梯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80個。
——產業創新能力取得新飛躍。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由2015年的2.06%提升到3.5%。新增國家級研發機構10個,總數達到15個。新增省級研發機構16個,總數達到35個。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年新增授權發明專利數由2015年的21.77件提高到31件。從業人員本科以上學歷比重由2015年的13.49%提高到18%。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由2015年的39.27萬平方米提高到82萬平方米。
——產業發展模式實現新突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由2015年的3.07噸標準煤降至1噸標準煤;工業污染排放達標率由2015年的98%提升到100%,再生水利用率由2015年的45%提高到80%,土地利用效率不斷提升,土地集約節約水平位於全省前列。
四、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
(一)建設“一心、兩區、多園”的產業科技新城
——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總部大樓、現代創意創新空間、高檔商務寫字樓、星級酒店、會展中心等設施,主要承載行政辦公、總部經濟、商務服務、文化會展和金融服務等功能,吸引諮詢、會計、法律、人力資源等商務機構集聚,打造高新區城市功能中心和代表高新區形象的地標性區域。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商務局、市旅遊局,平壩區人民政府
——創新孵化區和商住配套區。重點建設新型孵化器、眾創空間、加速器等空間載體,推進研發機構、技術轉移機構、成果轉化機構、創業服務機構等科技服務資源集聚;重點完善公共服務機構及商業綜合體等配套設施,塑造環境優美、生活舒適、充滿活力的社交化生活環境。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平壩區人民政府
——產業集聚專業園。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圍繞不同產業共性和個性化需求,完善產業公共服務資源,布局建設以航空產業為代表的高端裝備產業園、生命健康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現代物流園等主導產業專業園。積極建立航空小鎮、大數據社區等特色產業社區。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衛生計生委、市商務局,平壩區人民政府
(二)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集群
堅持提升增量和最佳化存量並舉,實施“網際網路+ ”行動計畫,深入對接“中國製造2025”,推動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以“塑造特色、培育新興、鞏固基礎”為目標,重點發展航空、生命健康兩大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先進裝備、電子信息兩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現代服務業,打造“221”產業架構。最佳化提升以建材、包裝為主的傳統基礎產業,構建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共生,製造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建成西南地區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1.航空產業。依託高新區軍工企業創新資源和裝備產業雄厚基礎,堅持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推進軍工技術延伸套用,圍繞國防、民用航空需求,採取“整機帶配件”發展模式,重點發展航空整機製造、航空發動機製造、航空零部件製造,大力研發航空新材料,積極發展培訓、維修等航空服務,推進航空產業高端化、服務化、系統化、集群化發展,建成全國先進的航空特色產業集群。到2020年,高新區航空產業實現收入300億元,集聚整機及零部件知名企業5-10個,搭建軍民協同創新平台2-3個。
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2.生命健康產業。依託本地中藥產業基礎和豐富優質藥材資源、高品質旅遊休閒資源,依照“資源導向、鏈條延伸、特色發展”的原則,全面統籌區內外技術、人才、資本等產業發展資源,培育壯大一批有特色、有實力、有潛力的平台型市場主體,完善產業創新服務體系,加快新產品研發和品牌建設,形成以現代中藥為主導,以生物製藥為支撐,以健康服務為支撐輔助的生命健康產業集群,打造西南地區一流的生命健康特色產業基地。到2020年,高新區生命健康產業實現收入150億元,培育國內知名的生命健康行業領軍企業2-3個、打造省級及以上研發平台2個。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衛生計生委,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3.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緊抓“中國製造2025”機遇,圍繞貴州工業強省戰略,依託本地產業基礎和周邊產業配套需求,大力推進軍工技術的衍生、轉移,引進和培育一批高端裝備製造龍頭企業、科研平台,加快“網際網路+”在製造業的滲透融合,推進傳統裝備業態創新,重點發展智慧型製造裝備,做大做強行業專用設備,積極發展汽車製造,推進園區裝備製造產業智慧型化、高端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附加值,打造西南地區重要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到2020年,高新區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實現收入250億元,培育年收入超10億元企業2個以上,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台1-2個,30%以上的裝備製造企業實現智慧型化生產。
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4.電子信息產業。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和熱點,結合貴州大數據和雲計算產業戰略布局,積極對接貴安新區大數據產業,堅持“創新驅動、市場帶動、套用拉動”原則,引進一批具備國內領先技術的科技型企業,充分激發區域科技能人、創業能人、優秀大學生等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加強示範工程帶動,積極培育大數據服務領域和智慧型終端製造領域,推動電子信息產業成長為拉動園區經濟發展的新興增長極。到2020年,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實現收入150億元,集聚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台2個。
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5.現代服務業。堅持“與城鎮化結合、與製造業互動、與市場化同步”的原則,緊密圍繞本地及周邊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以促進產業創新發展、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為導向,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與高新技術製造業跨界融合、均衡發展的產業格局,建設成為立足安順、面向貴州、輻射西南地區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到2020年,高新區現代服務業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集聚現代服務業企業8個以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個以上。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6.新型建材產業。堅持“創新、綠色、融合”理念,加快科技創新力度,推進新型建材產業向綠色、環保、節能、高附加值轉變,加快嫁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產業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以“網際網路+”為手段,鼓勵存量企業探索跨界融合創新,鼓勵開展併購重組,全面推進高新區新型建材產業提質、增效、升級。到2020年,高新區建築材料產業實現收入30億元,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台2個,萬元增加值能耗比2014年降低30%以上。
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環境保護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7.新型包裝產業。密切把握包裝產業發展趨勢和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結合區域產業配套需求,積極推動傳統包裝企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推進產品結構最佳化調整,注重產品的個性化、差異化、高端化發展,推動包裝裝飾產業與生命健康、電子信息等產業形成互相協調、互相促進的聯動發展機制,建立雙贏的產業鏈協作關係。到2020年,高新區包裝裝飾產業實現收入20億元,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台1-2個。
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三)創新體制機制
1.依法賦予黎陽高新區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市、區有關部門在黎陽高新區未設有分支機構的,將行政審批權委託給黎陽高新區管委會,由黎陽高新區管委會代行市、區兩級審批權。土地管理許可權按現行法律法規執行。對法律法規規定不能賦予黎陽高新區的專屬經濟管理許可權,市政府積極協調和組織有關職能部門按期統一辦理、聯合辦理或者集中辦理。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工商局,平壩區人民政府
2.建立黎陽高新區新型財政管理體制。支持黎陽高新區設立縣級金庫,賦予黎陽高新區相應的財政管理許可權,收支在平壩區區級財政預算中實行單列,黎陽高新區管委會負責高新區財政收支預算編制及審批工作。市、區兩級年初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分配,要對黎陽高新區適度傾斜。對黎陽高新區內企業開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高新技術裝備和產品實施政府首購與訂購政策。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人行安順中心支行,平壩區人民政府
3.推進黎陽高新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黎陽高新區面向市場,加大工商貿企業技改和產品調整力度,在設備更新,運用大數據、“網際網路+”、智慧型製造等新技術、新模式方面實施改造升級,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組織關鍵共性質量技術攻關,建設一批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建立園區產品追溯體系,引導企業制定品牌管理體系,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供給能力。支持黎陽高新區進行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4.建立科學化專業化的幹部管理模式。鼓勵黎陽高新區在不突破機構編制部門下達的總編制的前提下,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遵循規範、精簡、高效的原則,探索建立適應高新區發展需要的幹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在適當領域相對集中統一的執法機構。加大對專業管理團隊的引進力度,強化黎陽高新區服務職能。編制外新增人員,可實行聘用制和雇員制,主要用於引進專業人才、高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科技人才。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編委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平壩區人民政府
(四)落實高新企業技術創新的各項優惠政策
1.大力支持黎陽高新區創業初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重點落實好“3個15萬元”等微型企業扶持政策,培育具有創新能力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或創新型企業。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0萬元(含30萬元)以下的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在安順市範圍內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創業投資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工商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平壩區人民政府
2.加強企業自主研發支持力度。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平壩區人民政府
3.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企業當年繳納的高新技術產品和新產品的增值稅經申請確認後,將市區兩級留存的增值稅環比增量部分按程式用於獎勵企業。經省級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新增鼓勵類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其當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70%以上的企業,可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牽頭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平壩區人民政府
(五)加快創新體系建設
1.支持公共創新平台建設。對新認定並在我市已納稅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給予一次性50萬元補助;對新認定並在我市納稅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給予一次性20萬元補助。對新認定並在我市納稅的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分別給予30萬元、10萬元的補助。補助資金從市級科技專項資金中列支。
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責任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2.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對新認定的由我市企事業單位牽頭組建並在我市納稅的國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分別給予一次性50萬元、20萬元補助,並在科研項目立項上給予重點傾斜支持。對新認定並在我市已納稅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檢測中心、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10萬元的補助;對新認定並在我市納稅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檢測中心、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5萬元補助。補助資金從市級科技專項資金中列支。
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責任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3.支持智慧財產權創造及套用。對在我市已納稅的企業申報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並成功的,申報費用給予一定的補助;對被認定為國家、省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或優勢企業的,在爭取省的相關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分別給予企業5萬元、3萬元的補助;對獲得中國專利金獎、中國外觀設計金獎的分別一次性補助5萬元,對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的給予3萬元獎勵;對購買發明專利技術和核心技術到我市進行產業化並取得實效的項目,給予企業購買專利費用的5%、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補助。市智慧財產權管理部門積極為企業提供專利侵權的維權服務。
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責任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4.加強黎陽高新區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對符合黎陽高新區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總體要求,經認定在區內從事科技諮詢、智慧財產權、工業設計、法律法規、技術轉讓、交易、評估、檢測等並在我市已納稅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年服務園區企業30個(次)以上,每年根據服務的業績給予3-5萬元的補貼,資金從市級科技專項資金中列支。
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責任單位: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5.努力構築人才集聚高地。鼓勵國內外創新創業團隊或人才帶資金、帶項目、帶技術入區創業,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幹企業科技人員到黎陽高新區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對引入黎陽高新區企事業單位或在高新區領辦、創辦企業的領軍人才和人才團隊,經評審認定,當年給予每個(名)人才團隊和領軍人才50-100萬元獎勵,提供工作場所、必要儀器設備、科研啟動資金、工作助手等條件,解決和幫助做好配偶安置、子女就學、社會保險、出入境及項目申報、職稱評定等問題和服務。黎陽高新區企業科技人員職務發明成果轉化的所得收益,扣除成本後,可按高於60%的比例由研發人員及其團隊自主分配,或以股權形式獎勵專業技術人才。對於符合股權激勵條件的團隊和個人,給予股權認購、代持及股權取得階段所產生的個人所得稅代墊等資金支持。對到黎陽高新區實施成果轉化、興辦高科技企業的高層次技術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學、廠房租賃、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優惠。支持黎陽高新區企業在國內外設立研發機構,利用外地人才為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服務。
牽頭單位:市人才辦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平壩區人民政府、黎陽高新區管委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加快黎陽高新區申報國家級高新區步伐,把推動黎陽高新區申報國家級高新區工作納入市人民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充分發揮國家級黎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工作推進專項領導小組作用,建立常態化會商機制,加強各成員單位之間的統籌協調,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著力解決高新區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人才、金融、環境等方面中遇到的各類重大問題。加大市人民政府與省科技廳合作力度,通過省、市聯動,助推黎陽高新區升級創建工作。
(二)加強經費保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工作,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助推黎陽高新區更好更快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引導、激勵等方面的槓桿作用,吸引來源多元化的資金投入黎陽高新區的建設發展。本意見明確的專利補助資金從科技專項資金中列支,其餘項目補助資金分別從發改、工信、商務相關專項資金中列支。
(三)強化組織實施。建立各部門協作機制,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市直有關部門要按照本意見要求,結合本部門本系統職能,抓緊細化措施,制定具體方案,迅速組織落實。市督查督辦局要將意見內容納入重要督查督辦工作,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2016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