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隱寺

安隱寺

安隱寺又名安隱禪寺,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北海街道青甸湖村境內姚家壩西,在煙波浩渺的青甸湖東南隅。

安隱寺為紹興市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據清嘉慶《山陰縣誌》記載:安隱寺始建於隋開皇十三年(593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十八年歷史。這千年古剎幾經周折,由唐武德,經唐清泰,至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由安養院改稱為安隱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隱寺
  • 又名:安隱禪
  • 位於:浙江省紹興市
  • 始建於隋開皇十三年
  • 建造者錢元瓘
歷史沿革,文化遺存,三峰禪師,

歷史沿革

安隱寺
據清嘉慶《山陰縣誌》記載:安隱寺始建於隋開皇十三年(593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十八年歷史。這千年古剎幾經周折,由唐武德,經唐清泰,至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由安養院改稱為安隱寺。
安隱寺原有寺舍三十五間。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建築,並有大量土地供寺院種植。鼎盛時期有僧人一百多人。
1949年後,特別是1966年開始,停止宗教活動,僧人還俗,寺產歸青甸湖村集體所有,部份僧舍拆改為廠房,當時的東方皮革廠就在寺內。其時,安隱寺處於頹廢狀態。
2002年,安隱寺重新批准為宗教活動保留場所。在紹興市宗教局及有關部門的支持,當地民眾和善男信女的鼎力資助,將部分寺舍再次修葺。現已有山門、大雄寶殿、廂房等寺舍二十餘間。古寺初具規模。

文化遺存

大雄寶殿正門有一付楹聯,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時鐫刻,只可惜現在只露出楹聯的下半部,上半部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後的重修時被牛腿所擋。東面石柱上是“□□□□□□□動鬼神驚風波肅靜,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朔旦,戴珍敬書。西面石柱上是□□□□□□□與人民樂水土和平,子沈秀林敬立。
大雄寶殿大樑上也記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的文字。
大雄寶殿東南隅牆有一通石碑,這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所勒,上面記載:“夫安隱寺者,宋學士樓霞沈公之廬墓之所築也,迄今七百餘載,殿宇依然如故。”“佛相久遠失修,以致蓮台破損。”
大雄寶殿西南隅牆石碑兩通:一通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拾月所勒。一通為清道光念五年(1845年)所勒的“重修大殿碑記”碑。
大雄寶殿北牆東邊有一通乾隆十八年(1753年)勒的石碑。上面鐫刻有”紹興府山陰縣正堂“等文字,但現已顯斑駁。

三峰禪師

安隱寺能作為一方叢林而顯名,並與杭州靈隱寺、餘杭徑山寺,以及江蘇常熟虞山的清涼禪院齊名,除了歷代高僧的悉心耕耘之外,更與一位得道高僧密不可分。他就是三峰派始祖漢月法藏(1573-1635年)。漢月法藏,明末著名臨濟宗僧人,俗姓蘇,江蘇無錫人,字漢月,又字於密,號法藏,晚年又自號天山。因悟道和最初弘法皆在常熟三峰山,世人多以三峰和尚稱之。並因其論點而自成一派,世人多稱為三峰派,屬臨濟宗。
關於三峰派由盛至衰,卻是由清雍正干預法門而一手造成的。雍正一生與佛老結下了不解之緣,以萬乘之尊而自稱“居士”,在日理萬機的繁忙中,還自撰佛學語錄,編選和刊刻釋典、大開法會,廣收門徒、賜予佛徒封號、任命住持、表彰高僧,更大力干預寺院內部事務。尤其,雍正為了加強滿清對意識形態領域的統治,極力破斥臨濟宗三峰派漢月、潭吉師徒所持之見,親自編撰長達八萬餘言的《揀魔辨異錄》。在《御製揀魔辨異錄》中,雍正從《五宗原》、《五宗救》中,擇出八十餘條,逐條加以辨駁,痛斥其非。雍正還頒下諭旨:“著將藏內所有藏、忍語錄,並《五宗原》、《五宗救》等書,盡行毀板,僧徒不許私自收藏,有違旨隱匿者,發覺以不敬律論。……法藏一法所有宗徒,著直省督撫詳細查明,盡削去支派,永不許復入祖庭。”,禁絕漢月門下法嗣的流傳。雍正此舉使隆盛一時的三峰派受到嚴重打擊,從此以後,三峰派在臨濟宗中衰落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