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師範學院歷史與文博學院

安陽師範學院歷史與文博學院

安陽師範學院歷史與文博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79年的安陽師範專科學校政史科,1989年改稱政史系。2000年4月學校由專科升格為本科後,政史繫於2001年9月分設歷史學系和政法系。2005年,歷史學系因增設社會工作本科專業,更名為歷史學與社會學系,2007年1月撤系建院,更名為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2011年4月,被學校遴選為5個教學研究型二級學院之一。2013年12月,社會工作、社會學專業調整給新組建的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學院更名為歷史與文博學院。2016年11月,文物與博物館專業被學校遴選為專業碩士培育點。2021年10月文物與博物館專業成功獲批國家碩士學位授權點。中國史專業是河南省2023年碩士學位授權點重點培育和建設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陽師範學院歷史與文博學院
  • 創辦時間:1979年
  • 主管部門:安陽師範學院
  • 地址:安陽市弦歌大道436號 
學院簡介,領導班子,專業介紹,考古學專業,歷史學專業,辦學條件,院訓院風,學院標識,所獲榮譽,

學院簡介

歷史與文博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79年的安陽師範專科學校政史科,1989年改稱政史系。2000年4月學校由專科升格為本科後,政史繫於2001年9月分設歷史學系和政法系。2005年,歷史學系因增設社會工作本科專業,更名為歷史學與社會學系,2007年1月撤系建院,更名為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2011年4月,被學校遴選為5個教學研究型二級學院之一。2013年12月,社會工作、社會學專業調整給新組建的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學院更名為歷史與文博學院。2016年11月,文物與博物館專業被學校遴選為專業碩士培育點。2021年10月文物與博物館專業成功獲批國家碩士學位授權點。中國史專業是河南省2023年碩士學位授權點重點培育和建設點。
學院現有歷史學、考古學2個系,有專任教師4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高級職稱教師23人,占51.1%;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3人,占73.3%。碩士研究生導師8人,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者3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人文社科類)2人,河南省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河南省教學標兵2人。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500人。
學院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依託本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歷史學、考古學兩個本科專業建設,獲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獎2項,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中學歷史教師及其他方面的專業人才。
學院重視本科工程建設,獲批省級本科工程8項。歷史學專業為河南省特色專業、河南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中國古代史課程組為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中國古代史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甲骨文虛擬仿真實驗室為河南省虛擬仿真實驗室,中國近代史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清末新政專題講座”入選河南省高校精品視頻公開課。
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中國史學科為河南省第九批一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學科為河南省第七批、第八批重點學科。學院重視科研平台和科研團隊建設,甲骨學與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教育廳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命名的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宗教文化研究所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首個宗教問題研究基地。甲骨學與殷商文化研究團隊、甲骨文與傳統文化研究團隊為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
學院重視科學研究,甲骨學與殷商文化研究特色鮮明,在國內擁有較高的知名度。袁世凱與北洋社會研究、中國天主教史研究在國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11年以來,學院共獲批省級以上科研項目62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5項;出版專著30部;發表國家一級期刊論文9篇,CSSCI來源期刊論文74篇;獲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5項。
學院重視開放辦學和學術交流,曾主辦甲骨文研究前沿論壇、辛亥革命與袁世凱學術研討會、“清末新政”研究專題高層論壇、長城抗戰暨抗戰勝利70周年高層學術論壇、中國基督宗教史專題學術研討會、中國天主教研究:天主教史專題論壇(2016)、天主教研究論壇:天主教信仰與中國文化等學術研討會。多次邀請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學者前來講學,學院的專家、教授也多次到德國、澳大利亞、日本、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考察學習。
學院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管理和服務理念,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較高水平,考研率始終名列學校前茅,連續多年被評為考研先進單位。2016年,高明凱同學獲第五屆全國高等學校歷史教育專業本科生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
學院重視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較好地發揮了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營造了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為學院各項事業持續、協調、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和思想保證。
安陽師範學院歷史與文博學院
學院機構

領導班子

黨委書記:徐永傑(主持學院黨委工作,分管黨的建設、意識形態、師德師風建設、幹部隊伍建設等工作)
院長:郭旭東(主持學院行政工作,分管人事工作、學院辦公室、《殷都學刊》編輯部辦公室)
黨委副書記:鄧鈉(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分工會工作,分管學生工作辦公室、分團委,協助黨委書記做好黨建工作)
副院長:楊寬(負責科研與學科建設工作,分管科研與社會服務辦公室、實驗室,兼管研究生教育、繼續教育、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協助院長做好人事工作)
副院長:張秋芳(負責教學與質量工程建設工作,分管教學工作辦公室、教研室,兼管檔案工作)

專業介紹

考古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考古學基本理論、知識、方法,適應21世紀中國文博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初步具備田野考古工作能力的,能從事文物考古發掘、科學研究、宣傳教育、文物修復與保護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1.思想品德方面: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至誠至堅,博學篤行”、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職業觀。
2.業務方面: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考古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通過考古學專業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專業工作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考古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並具備與本專業相關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能夠運用考古學、歷史學的知識、理論和方法,善於思辨、表達和寫作;(2)掌握一門外語,達到國家規定標準,能夠獨立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和套用能力;(3)掌握文獻檢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專業前沿成果與發展動態;(4)掌握田野考古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備田野考古工作的能力。
3.身心方面:具有優良的品德修養,了解體育的基本知識,掌握鍛鍊身體的基本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養成良好的體育鍛鍊和衛生習慣,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歷史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歷史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適應21世紀基礎教育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合格的中國小歷史教師,以及從事教學研究、教育管理、史學研究和其它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歷史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及史學研究的初步訓練。具有從事歷史學教學與教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1、具備唯物主義歷史觀和方法論,比較系統地掌握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外歷史的基本內容和本學科的新發展、新動態;2、具備與本專業相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及自然科學的初步知識;3、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4、掌握一門外國語和計算機套用技能,達到規定等級;5、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素養和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的品質;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以及從事歷史學教學、教學研究的基本能力;6、具備優良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體魄,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辦學條件

學院現有歷史學、考古學2個系,有專任教師4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高級職稱教師23人,占51.1%;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3人,占73.3%。碩士研究生導師8人,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者3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人文社科類)2人,河南省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河南省教學標兵2人。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500人。
學院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依託本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歷史學、考古學兩個本科專業建設,獲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獎2項,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中學歷史教師及其他方面的專業人才。
學院重視本科工程建設,獲批省級本科工程8項。歷史學專業為河南省特色專業、河南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中國古代史課程組為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中國古代史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甲骨文虛擬仿真實驗室為河南省虛擬仿真實驗室,中國近代史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清末新政專題講座”入選河南省高校精品視頻公開課。
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中國史學科為河南省第九批一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學科為河南省第七批、第八批重點學科。學院重視科研平台和科研團隊建設,甲骨學與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是河南省教育廳、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命名的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宗教文化研究所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首個宗教問題研究基地。甲骨學與殷商文化研究團隊、甲骨文與傳統文化研究團隊為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

院訓院風

院訓:博學篤行 厚德載物
院風:傳承創新 務實重乾 以人為本 和衷共濟

學院標識

安陽師範學院歷史與文博學院
學院標識
一、該標誌由甲骨片、甲骨文書寫的“史”字和啟功字型“歷史與文博學院”及英文字母組合而成。
二、圖案為圓形,寓意為圓滿、和諧。內圈由甲骨片和甲骨文書寫的“史”字組合而成,凸顯地域特色和學科特色,體現了學院厚重的歷史文化沉澱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外圈使用啟動字型院名和英文字母,展示古今中外歷史文化的交融與發展,體現了學院的開放、自信、大氣、活力。
三、該標誌以土紅色為背景,既給人以激情熱烈、朝氣蓬勃的活力,又不乏典雅沉穩、古色古香的樸實,還像流動著的鮮紅血液,象徵著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展現出學院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和持續旺盛的生命力。

所獲榮譽

學院連續多年被評為考研先進單位。2016年,高明凱同學獲第五屆全國高等學校歷史教育專業本科生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