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工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安陽工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安陽工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於2006年3月組建而成。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專業特色鮮明,是安陽工學院綜合性骨幹院系之一。該院有教職員工4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學位4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15人、省級學術帶頭人2人、校級學術帶頭人4人。教師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思想活躍。學院現設有本科專業4個,分別為: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專科專業1個:生物技術及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陽工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biotechn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簡稱:生物院
  • 校訓:明德修身,立風養性,博學致知,篤行建業
  • 創辦時間:2006年4月
  • 類別:公立大學
  • 現任校長:張進忠
  • 知名校友:董玉印
  • 所屬地區:河南安陽
  • 主要院系:食品質量,食品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
  • 主要獎項:    
學院簡介,硬體設施,學院目標,重點實驗室,穀物澱粉實驗室,小麥育種實驗室,

學院簡介

學院現有8000平方米的綜合實驗樓,擁有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各類綜合實驗室共10餘個,其中開放實驗室有食品工藝學綜合實驗室、微生物檢測分析實驗室、發酵工程實驗室等。配備有進口PCR儀、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儀、傅立葉紅外線檢測儀和微波滅菌乾燥機、啤酒發酵系統、液相色譜儀等先進的實驗儀器,價值1200多萬元,能夠充分滿足教學實踐需要。

硬體設施

為了滿足學生教學實習與畢業實習的需要,學院建有果樹、花卉、蔬菜、苗木、藥材等露地實訓基地、日光溫室和食品加工實訓車間。實訓基地夠滿足學生教學、實驗、實訓的需求,並承擔學生和校外各行業人員的職業技能鑑定任務。
學院認真貫徹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生產實踐為指導,以社會需求為標準,用高水平的師資和完備的教學設施培養高素質套用性人才。先後同華南理工大學、河南師範大學、中國農科院、河南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的科研協作關係與人才培養機制。並與省內外上百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的用人合作關係,並實行“定單”教育,為畢業生建立了穩定的就業渠道,畢業生供不應求。已為社會輸送各級各類專業人才2000餘人,許多已成為企事業單位領導人或技術骨幹。

學院目標

以生物科學及食品科學為先導,提升傳統優勢專業,力爭將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建設成為生物技術、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及農業人才的培養基地,科技創新的依託基地、高新技術的孵化基地。

重點實驗室

穀物澱粉實驗室

安陽市穀物澱粉重點實驗室是2012年經安陽市科技局批准成立的市級重點實驗室。現共有研究人員20人,學術帶頭人3人,客座研究人員4人,具有高級職稱人數13人,占65%;博士4人,占20%,碩士13人,占65%。澱粉是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形成並貯存的養分,它大量存在於植物的種子、塊莖或根中,各類糧食作物中的澱粉含量都較高。澱粉及其衍生物可廣泛套用於食品、飼料、醫藥、紡織、造紙、化工等領域。穀物澱粉重點實驗室的組建對提高穀物資源的加工利用率及產品附加值,提升變性澱粉製備工藝、性質及其套用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安陽市穀物澱粉重點實驗室建立的宗旨是:始終堅持變性澱粉加工工藝的主攻方向與目標、堅持“創新、產業化”的建設方針,在重點搞好不同穀物原料來源的澱粉變性工藝研發及套用的同時,完成科技成果集成配套熟化和向相關行業的輻射、轉移和擴散,促進穀物加工產業的崛起和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為推動行業進步,促進科技產業化發揮重要作用。逐步實現人才、技術、經濟運行上的“三個良性循環”,為發展區域經濟,提升我市糧食深加工行業核心競爭力做出貢獻。
研究內容主要包括:
(1)穀物澱粉資源的開發;
(2)變性澱粉製備工藝最佳化;
(3)穀物變性澱粉性質研究;
(4)各種變性澱粉在食品加工中的套用研究。
(5)穀物澱粉行業信息的收集與共享;
(6)穀物澱粉行業國內外交流與合作。

小麥育種實驗室

一、研究方向
⑴ 小麥新品種選育理論與方法;⑵ 小麥新品種選育;⑶ 小麥新品種無公害良種與良法配套技術;⑷ 小麥新品種育、繁、推、加產業化;⑸ 優質專用小麥生產技術培訓
二、研究目標與任務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行業發展為目標,以品種選育為方向,以工程化研究和產業化開發為重點,旨在通過產、學、研相結合,集成小麥品種與栽培關鍵技術,建立“育、繁、推、加、銷”聯合體,縮短科研成果轉化周期,服務“三農”,提升我市乃至我省小麥產品核心競爭力,促進農業行業技術進步和經濟成長。
三、團隊建設
(一) 學術帶頭人
郭瑞林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河南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全國農業科普先進工作者,河南省勞動模範。中國人工智慧學會聯繫數學專業委員會(籌)副主任、全國灰色系統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農業系統工程委員會理事、河南省作物學會理事、《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編委。長期從事小麥、綠豆遺傳育種、栽培及相關研究。在小麥數量遺傳和農業模糊學的建構等研究領域有一定造詣。開闢作物育種研究新領域─作物定量化育種研究。將灰色系統理論與作物育種理論相結合,創立新興邊緣學科作物灰色育種學。發現並揭示作物育種中的同異現象,提出作物育種同異理論與方法,研製出作物同異育種智慧型決策系統,為育種工作者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決策工具和平台。先後主持國家、省、市科研項目15項,出版學術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申報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省、市科技成果14項,運用提出的新理論,成功培育出小麥、綠豆等作物新品種24個。
(二) 團隊成員
現有專、兼職科研人員15名。其中,研究員、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3人,碩士10人,講師6人,助教1人。
四、2006年以來承擔的主要項目
(一) 國家級項目:航天育種技術在小麥育種中的套用研究(
(二) 省級項目:作物育種中的同異現象及其理論與方法
作物灰色育種電腦決策系統及其開發套用(
(三) 市級項目:安陽市小麥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2006,工程中心)
小麥灰色輪迴改良群體技術創新及開發利用(2008,重大科技攻關)
小麥育種(2009,重點實驗室)
作物同異育種智慧型決策系統的研製與套用(2010,重大科技攻關)
五、代表性成果
(一) 獲獎成果
1. 《作物灰色育種電腦決策系統及其套用》,2011年9月獲河南省首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
2. “作物灰色育種學理論及其在小麥、綠豆中的套用”,2006年11月獲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農業系統工程委員會優秀論文特等獎
3. “同異反灰色相關分析方法及其在小麥育種中的套用”2006年1月獲全國集對分析優秀套用成果一等獎
4. “同異理論及其在小麥育種中的套用”2010年12月獲河南省小麥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5. “Interval number bas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breeding target character”2011年9月獲第十五屆控制論和系統國際會議優秀論文高度評價獎
6. “作物定量化育種的一個新理論—同異理論”2011年11月獲全國集對分析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特等獎
(二) 著作
1. 郭瑞林,《農業模糊學》,20.3萬字,1991年12月,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 王福亭,郭瑞林,郝國令,《農業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108萬字,1993年6月,農村讀物出版社
3. 郭瑞林,《作物灰色育種學》,36萬字,1995年12月,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4. 雷鐵拴,郭瑞林,王新海,高 明,孫立民,李新安,《灰色系統理論在農業上的套用》,26萬字,1996年6月,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5. 郭瑞林,王占中,《灰色育種電腦決策系統及其套用》,45萬字,2008年9月,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
6. 郭瑞林,《作物育種同異理論與方法》,51萬字,2011年6月,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
(三) 代表性論文
1. 郭瑞林,劉亞飛,等. 同異相似性栽培理論與方法及其在小麥上的套用. 麥類作物學報,2010,30(3):449-453.
2. 郭瑞林,劉亞飛,王景順,等. 同異理論及其在小麥育種中的套用. 麥類作物學報,2010,30(5):970-975.
3. 郭瑞林,劉亞飛,王景順,等. 小麥品種區域試驗同異分析中不確定系i的求解及其套用. 麥類作物學報,2010,30(6):1160-1164.
4. 郭瑞林,劉亞飛,王景順,等. 作物育種中的同異現象及其研究. 湖北農業科學, 2010, 49(7):1734-1737, 1767.
5. Guo Ruilin, Wu Qiufang, Liu Yafei, e tal.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breeding target character value shown as an interval number.Grey System: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1, 2: 158-167.
6. 郭瑞林,劉亞飛,吳秋芳,等. 雜交組合灰色接近度評估方法及其在小麥育種中的套用. 麥類作物學報,2012,32(5): 989-995.
7. 郭瑞林,劉亞飛,吳秋芳,等. 作物灰色育種學的理論技術體系及其套用. 作物研究,2012,26(5):417-422.
8. 郭瑞林,劉亞飛,吳秋芳,等. 作物定量化育種及其研究現狀. 安陽工學院學報,2012,11(2):77-83.
(四) 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1. 作物同異育種智慧型決策系統
    2. 作物定量化育種技術流程及方法
六、主要研究進展
作物灰色育種理論與方法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五大體系、八大理論、九個原理、一條技術路線和一個電腦決策系統為突出特色的學術框架。
在揭示作物育種中的同異現象並提出作物育種同異理論與方法的同時,研製出作物同異育種智慧型決策系統,為育種工作者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決策工具和平台,在小麥等12種作物育種中得到了套用。近年來,在這種理論與方法的指導下,已培育出14個顯著優於對照周麥18的小麥新品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