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陸槎山雙泉寺

安陸槎山雙泉寺

位於湖北安陸市東北部,離城區約20公里,北連廣水市境,東鄰本市趙棚鎮,為安陸東部主峰,海拔332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陸槎山雙泉寺
  • 地理位置:湖北安陸市東北部
  • 海拔:332米
  • 建於:明代
歷史記載,民間傳說,詠贊古詩,

歷史記載

據舊《安陸縣誌》載,明英宗天順四年(1460),即在槎山雙泉寺鑄有鐵鐘,可知此寺至遲建於明代,據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湖北通志》載:此山“蔚然特起,上多怪石,望之青翠可愛。”道光《安陸縣誌》則記載更為詳盡:“頂有雙井,大旱不涸,一井中有石魚一枚,長三尺許,鱗鬣宛然,叩之其聲清越。上為雙泉禪院,有古桂二株,又有古柳一株大數圍,已枯,山下尤多桂,馨逸異常, 卜居者稱樂土焉。”槎山上有三大景觀,一是“枯樹無影。”即舊志中提到的粗數十圍(計量園周的單位,姆指和食指之間的長度)的古柳,雖已枝殘葉枯,卻仍然挺拔獨立。二是“響石如鐘。”即井中石魚。石魚在井中鱗須可見。輕輕叩擊,陣陣清脆的轟鳴有如洪鐘,悅耳動聽。

民間傳說

關於“雙泉灌寺”的來歷。寺院內有兩眼清泉,一名珍珠泉;一名雲瀨泉。泉水常年不乾,味道甘美,不論是用泉水泡的茶還是浸過的水果,都使人感到清香可口。傳說,唐初大將尉遲恭奉命到處尋找風水寶地,建立寺廟。他從武勝關沿途游到槎山,看到這裡風景秀麗,雙泉玉水,別有一番天地,心中十分高興,決定在此修建寺廟,取名“雙泉寺”。經查《唐書》尉遲恭本傳,尉遲恭(585--658)字敬德,隋末割據者劉武周的將領,後降唐。曾擊敗王世充軍和竇建德、劉黑闥等農民起義軍。武德九年(626)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了帝位。貞觀三年(629)出為襄州(今襄樊市)都督。他在槎山選址建廟一事,大約是他在襄州任職期間。雙泉寺建築宏偉,十分壯觀。寺前流水潺潺,周圍古木參天,桂香撲鼻。

詠贊古詩

游槎山
(明)何遷
長夏三花靜,青山五蘊空。攬衣向仙侶,歌苦月明中。
詠槎山
(清)沈會霖
蕭蕭古木萬峰顛,二鶴雲浮宛宛連。自吐紫煙生石壁,誰憐青嶂老芝田。鐘聲夜渡霜前月,谷響時鳴雨後天。碧落遠依仙掌下,好從銀漢問張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