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鄉蝦燈舞

安鄉蝦燈舞

安鄉蝦燈舞是一種傳統民俗舞蹈。有著悠久的歷史。安鄉縣三岔河鎮藝人胡海梅說,舞蝦燈是他家祖傳,據說已傳好幾代人了。胡海梅在當地授徒十餘人。加上別的藝人傳授,蝦燈舞在安鄉縣三岔河、安豐等鄉(鎮)也廣為流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鄉蝦燈舞
  • 地理標誌:湖南安鄉縣
起源,音樂,

起源

據當地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回憶,近半個世紀以來,安鄉蝦燈舞仍保持了原有的風貌。由於安鄉縣緊靠洞庭湖,過去不少人以捕魚為業,農民耕種之餘,也多從事捕撈,因此當地人民對魚蝦等水族生活特別熟悉,這是安鄉人創造、流傳蝦燈舞的基本條件。
安鄉蝦燈舞
安鄉蝦燈舞有一人舉著玩的小蝦燈,有雙人或三人舞的大蝦燈。在春節期間,蝦燈與魚燈、蟹燈、牌燈等作為龍隊的儀伏燈隊,與龍隊一道活動,給人們帶來節日的歡樂和吉祥如意的祝願。有些技藝高超的蝦燈也可單獨進行表演活動。舞蹈表現蝦子在水中盡情游弋嬉戲的各種動作,在夜幕的襯托下,蝦燈頭尾亮光閃爍,栩栩如生地刻劃了蝦子的動態,顯得生動可愛,悅目動人。現在,安鄉縣的蝦燈大都以雙人蝦燈為主。
安鄉縣蝦燈舞動作幅度大,速度快,因此,表演者要有一定的功夫和體力,而且需要經驗,才能準確地掌握分寸,如幅度過大,將蝦子繃得僵直,蝦子靈巧之態全無,有時還全將蝦子燈扯成兩截;幅度過小,不僅人的舞姿不大方,蝦子蜷成馬蹄形狀,也會失去蝦子的形態美。所以必須熟練地運用道具,準確地掌握動作,還要苦練“搓桿”技術,表演者持蝦燈桿時,要能用手指搓動木桿,通過“搓桿”牽動蝦身微微顫抖,並使它跳動起來,這樣才能把蝦子舞活。正如藝人們所說的:“蝦子舞得轉,搓桿要苦練,要想練搓桿,十指都起繭。”此外藝人還有“蝦子舞得活,前後要配合”的藝訣,要求舞者配合默契,相互間距離適度。
安鄉蝦燈舞
安鄉蝦燈舞

音樂

安鄉蝦燈舞表演時用嗩吶吹奏[得勝令]等曲牌,並輔以打擊樂伴 奏,有時僅用打擊樂伴奏。但安鄉蝦燈舞所用的打擊樂只有頭鈸、二鈸、小鑼三件,當蝦子表現出精彩的造型或亮相時,配上清脆的小鑼聲,頗能加強舞蹈的感染力。
安鄉蝦燈舞
安鄉蝦燈舞
現在,安鄉蝦燈舞已是安鄉縣人民政府公示的安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批保護項目之一。 (全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