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都(畫家)

安都(畫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安都,男,1963年生於北京,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現工作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部,中國美協會員。

基本介紹

  • 姓名:安都
  • 外文名:AnD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北京
  • 職業: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部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考古系
  • 代表作品:《安都畫集》、《安都畫選》
  • 性別:男
個人簡介,代表作品,個人畫展舉辦,收藏,拍賣會,新聞報導,

個人簡介

安都,男,1963年生於北京,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現為中國國家(北京)圖書館特藏部收藏鑑定員。負責國家級現代、當代國畫書法作品收藏業務。另兼職北京電視台《美術廣場》欄目編撰人,負責介紹北京地區卓有影響的畫家、攝影家。安都是香港華圖斯國際美術公司(美國)鑒約畫家,瑞士Amici公司特約畫家,瑞士前任駐華大使、現任九家在華企業及瑞士銀行董事、顧問的舒愛文先生的特約藝術顧問。安都在海外尤其是在瑞士是著名的畫家。中國美協會員。
安都安都
1、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副秘書長
2、北京榮寶齋掛售作品畫家
3、北京保利藝術中心簽約畫家
4、北京798喜神藝術空間加盟畫家

代表作品


  

個人畫展舉辦

1985年、1986年:北京大學
1990年3月:北京琉璃廠朝花書社。
錦泉齋美術館推薦安都作品欣賞錦泉齋美術館推薦安都作品欣賞
1991年:北京亞太大廈 琉璃廠瑞成齋 北京華僑村。
1994年2月:瑞士瓦萊塔大酒店。
6月:香港東方文華大酒店美藝畫廊。
9月:瑞士蘇黎士 ACP.GALERIE畫廊。
1995年12月:德國駐中國大使館。
1997年11月:北京榮寶齋畫廊。
12月:上海美國總領事館。
2000年2月:紐西蘭、惠靈頓。
3月:奧克蘭、北京炎黃藝術館。
1992年《安都畫集》由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1997年《安都畫選》由榮寶齋畫廊編印。瑞士琉森報、香港新報、菲律賓商報整版篇幅介紹。中國《名人》雜誌、中國國際民航《Air China》(98年9月出版)專題介紹。香港大公報、香港明報、香港新晚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金融時報、北京晚報(三次)、首都建設報、人才市場報等等幾十家國外及國內報刊宣傳介紹。
為瑞士Amici公司所設計的咖啡杯(一套六隻)暢銷歐美。
為瑞士前任駐華大使舒愛文先生《心靈初探》一書插圖二十六幅,已出版德文版、中文版。

收藏

美國道·瓊斯跨公司總部大樓永久懸掛。
安都繪畫安都繪畫
日本東京都國際出版畫館。
美國國際集團亞洲基礎設施基金會。
美國福特基金會。
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
美國ESSO石油公司。
美國殼牌集團。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
英國路透社。
德國《鏡報》。
香港明愛集團。
英美菸草公司香港部。
瑞士RESTAURANT酒店。
香港東方文華大酒店。
北京五州大酒店。
中國《金融時報》社。
天津逸仙科學工業園。
瑞士前任財政部副部長李舒珊。
歐共體前任部長J.M。
德國著名收藏家飛玉樓。等等百餘家著名的國內外企業以及為數眾多的海外人士收藏。

拍賣會

香港:94年蘇比拍賣行;
瑞士:94年ART拍賣行:
2000—2001年成功策劃並舉辦中國美術家協會“鑫光杯”、“亞亨杯”“新世紀杯”三個全國性中國畫大展,並任秘書長職務,且在三次大展中均獲優秀獎。
安都繪畫安都繪畫

新聞報導

《畫家安都:人乃塵埃 畫乃寄情 詩乃抒意》
讀安都的畫,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嵌在畫面中的詩句:“”;“閒士得隱心懶殿,笑對天賜自在居。”(安都詩句)好一個“天賜自在居”。可繁忙功利的現代社會何以得來這“自在居”呢?對於這位土生土長的京城畫家來說,又如何做到“大隱於市”呢?帶著些許好奇,記者找到了這位“現代隱士”,想要了解如何找尋現代人心中失落已久的精神歸宿。
春天的傍晚,天還有些涼意。我們坐在京城老街市的茶館中,就這樣從文人畫、文人精神談起。
“詩”與“畫”
安都,1963年生於北京,自幼受家學影響,酷愛詩書畫。曾一心嚮往中央美術學院的他,卻陰差陽錯地被舉世聞名的北京大學考古系錄取。在北大求學期間,他一面博覽古今,研習老莊哲學,一面堅持詩書畫的創作。就是那時,作為當時學生社團“美術社”的骨幹,他有機會結識了人生重要的藝術導師之一、我國著名書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先生。
1986年北京大學畢業後,安都被分配到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專門負責古今名家字畫的鑑定和收藏。憑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工作上如魚得水的安都,開始在藝術上博採眾家、錘鍊沉澱,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中國傳統文人畫講究“詩書畫印”合一,詩為第一,畫第三。然而在當代,文人畫和它所寄託的精神已經失傳已久。最為彰顯文人精神意境的“詩”已經沒落,更無從以書、畫來烘托彌補。
“文人畫傳統、文人精神都已經沒落了。”安都憂慮地說。
現代文明讓人們在享受著巨大的生活變化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生活環境、生存環境的變化,讓以農耕文化為傳統的中國人,已經無法再將精神寄託于山林自然之間。文人精神,魂歸何處?
“大夢醒來睡眼忪,榻上香茶泉水沖。雨打碧葉拂戶牖,風過野樹籠芳叢。文章已隨不惑去,懶讀春秋笑鑒通。若問閒來何事故,白袍化雲覓仙蹤。”(安都詩句)安都的詩、畫,似乎就是在極力追尋著優雅文化傳統的“仙蹤”。
安都畫作安都畫作
“物”與“心”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安都的作品就已經成為京城傳統書畫聖殿乃至海外畫廊的常客。他的作品曾受到過各種好評。然而,最讓他念念不忘、引以為傲的是一句前瑞士駐華大使舒愛文對他作品的評價:“我在你的畫中看到了‘心’與‘物’平等。這對於現代人來說,十分難得。”
“心”與“物”/“精神”與“物質”的對立或和諧統一是個恆古的哲學命題。對此,中西方人經歷了不同的認識流變。西方人在走過了“人定勝天”的技術進化之後,逐漸從注重物質轉向了對精神的尊重和回歸。而中國似乎自從近代以來,在被迫“現代化”之後,又將崇尚精神境界追求的傳統逐漸淡化。在上個世紀90年代,這個“老外”對安都的肯定,讓他找到了自信。這自信不只從對傳統的研修中得來,也從一個文化的“他者”鼓勵中獲得。
“那時候(90年代),我的畫主要是老外喜歡。我當時的畫結合了中國畫和西畫的元素。既有西方人的構成色彩,又有中國人的文化精神在裡面。”安都說。
那時候,安都的畫在瑞士、美國、紐西蘭等國和香港地區多次展出。在國內,他的畫也受到外交使節、文化名人的熱捧。安都坦言,自己從未受過正規美術教育,繪畫主要依靠自學,創作的時候並沒有固定的“師法”。然而,正是這種未經雕琢粉飾的“拙”,讓人們領略到了一種人性在藝術上無拘束的釋放。
當大寫意不能滿足自己奔放的性情的時候,安都開始向西方現代主義繪畫學習如何運用色彩。他陶醉於後印象派對色彩的表達,那種看似無拘無束的發揮中,蘊藏著很多耐人回味的情感。對後印象派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後,他開始嘗試將中國文人畫“詩書畫”一體的境界與西方現代派繪畫相結合。
“我既喜歡用很純的色彩,又喜歡用很雅的色彩。風格截然不同。”安都說。正是因為對色彩表現力的不同偏愛,才讓他在藝術上開始大膽的嘗試。他自嘲,“在繪畫上是一個比較分裂的人。”或許,正是這性格上的矛盾,才讓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集於一身,在這熱鬧非凡的塵世中能辟得一方心靈的淨土。
2006年前後,在經歷了一段中西結合的創作之後,他很快又回到了傳統的中國山水畫創作。
安都作品安都作品
禪境與世俗
朋友眼中的安都是個特立獨行的人。軍旅畫家蘭鐵成曾稱他為“畫壇上的獨行俠”,評價他的為人“天馬行空、縱橫天下”;書畫專家薩本介先生寄語他:“安好筆耕樂,都因百怪來。”
如今的安都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年輕時的稜角銳氣已漸漸被淡然隨意所取代。
談話間吟誦的詩句,代表了他此時的心境:“薄霧已化青煙離,閒鳥秋蟬對語急。悠然斜松不知老,怡情岩隱叮咚溪。懷中自釀邀群帝,疏林野果做奢席。碧霄來鶴傳誠意,此山指定接引梯。”(安都詩句)他的山水畫,繁密的山林之間往往有似冥思苦索、吸風飲露、參禪悟道的髯者僧人,坐忘于山林之間,對目空亭。在歷經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開始接受命運的安排,將自己交付於宇宙天地。
“文人畫精神對我來說就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就是一種禪宗的精神。”安都說。中國古人寄情于山水,是人回歸自然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在當代社會尤為難得。據安都說,他在善本部的主要工作是整理金石碑帖。整日地讀貼,讓他更加接近古人,更加接近那個遙遠而令人懷想的時代。是啊,對於這個整日與古籍善本、“詩書畫印”打交道的修行者來說,心中存留最多的應是那悠遠的過去,那絲絲的懷古之情。
或許正是這樣的生活,讓安都能夠常常有這番“懷中自釀邀群帝”的豪情,讓他忘卻身在繁華都市中的嘈雜,世事紛擾歸於平靜淡漠。
天人合一
“‘。我的畫面要體現的恰恰是這個境界。”安都說。在他看來,“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體現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平等的關係。“我願意‘品山’、品味自然。”他品了一口茶,說道,“在品味的過程中,物我合而為一。”
安都的山水畫,與崇尚“簡、淡、疏”的古代文人山水有很大差別。他的山水畫更多的是在繁密的山水意境中尋求人與自然的合一狀態。他自述道,“華滋厚潤的濃淡墨點,純熟瀟灑的雙勾夾葉,層層疊疊的疏密松針,峭傲不羈的頑石崖岩似乎用它們的大勢為畫面提供著抒情的意境服務。”
時光荏苒,當年闖蕩畫壇的莽撞青年,而今已界知天命之年。然而,不願向上天屈服的安都桀驁道:“天不笑我我笑天!”從昔年的色彩明烈、風格強健的大寫意回歸至含蓄傳統中時,匆匆已過去十年。
“” 是安都對自己藝術人生的寫照。
(來源:國際線上專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