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西節度使
- 設立時間:開元六年
- 別名:安西藩鎮
安西四鎮節度使一般指本詞條
安西節度使,唐朝在安西四鎮設定的節度使,在歷史上存在了一個半世紀﹐它對於唐朝政府撫慰西突厥﹐保護中西陸上交通要道﹐鞏固唐的西北邊防﹐都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
唐朝四鎮節度使,即安西節度使,是唐朝在西域地區為防禦天山南路,在安西四鎮(龜茲、焉耆、疏勒、于闐四鎮)設定的節度使,為唐玄宗天寶年間“天寶十節度使”之一。四...
安西四鎮,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區設定,由安西都護府統轄的四個軍鎮。唐安西四鎮在歷史上存在了一個半世紀,它們對於唐朝政府撫慰西突厥,保護中西陸上交通要道,鞏固...
疏勒鎮,唐安西四鎮之一。貞觀二十二年(648)置,治所在今新疆喀什市。...... 公元734年,突厥突騎施的一支勁旅企圖強攻疏勒鎮,疏勒鎮守使夫蒙靈察按安西四鎮節...
朝廷任命節度使,要授予其雙旌雙節,“得以軍事專殺,行則建節,府樹六纛”。至玄宗開元、天寶間,北方逐漸形成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
直至興元元年五月,他的官職總共為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充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封爵為武威郡王。...
安西都護府和安西大都護府乃是唐朝管理磧西的一個軍政機構的不同時期的名稱,其統轄安西四鎮,最大管轄範圍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並至蔥嶺以西至達波斯,在武...
18.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十六 唐紀三十二:(天寶九年)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偽與石國約和,引兵襲之,虜其王及部眾以歸,悉殺其老弱。仙芝性貪,掠得瑟瑟...
開元五年(717年)置劍南藩鎮(駐今四川省成都市)節度使。開元六年(718年)開始設定安西四鎮節度經略使。至唐玄宗天寶年間,已增至9個節度使與兩個經略、兩個守捉:...
高仙芝(?—756年1月24日),唐朝中期名將,高句麗人。姿容俊美,善於騎射,驍勇果敢。幼時隨父入唐。20歲時被授予將軍。官至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等職,封...
此役之後,唐軍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為安西四鎮節度使。天寶九年(750)高仙芝再度奉命出軍,擊破親附吐蕃的車師國,俘虜其國王勃特沒。...
唐天寶九載(750),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背約襲擊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塔什乾),俘其王送長安處死。石國王子憤而引大食(阿拉伯)兵東進,昭武九姓諸國群起相助...
天寶六年(747年,《舊唐書》誤作天寶七年),安西副都護、都知兵馬使、四鎮節度副使、行營節度使高仙芝奉命率軍攻打小勃律國。高仙芝任命李嗣業和中郎將田珍...
天寶十年,高仙芝改任安西節度使,表奏封常清為判官,王正見為安西節度,表奏封常清為四鎮支度營田副使、行軍司馬。天寶十一年,王正見去世,以封常清為安西副大...
郭昕奉命巡撫河西、安西等地,繼爾朱某之後,擔任安西四鎮留後,後累官至開服儀同三司、檢校右散騎常侍、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充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武威...
天寶八載(749),岑參為右威衛錄事參軍,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此詩當為詩人於天寶九載秋天行役於焉耆時作。 [2] ...
玄宗加強鄰接地區的軍隊,開立屯田,大大充實了防務,又從東北到西北和南方設立了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伊西北庭﹑劍南等九個節度使和一個...
步兵陌刀隊的將領。唐玄宗時,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部將李嗣業曾任此職。陌刀,即長刀,古稱斬馬劍,為步兵兵器之一(見《唐六典·衛尉寺·武庫令》)。 [1] ...
馬璘出身將家,早年從戎於安西都護府,累官左金吾衛將軍同正。“安史之亂”時,他率三千精兵入援朝廷,轉戰衛南、河陽等地,升任鎮西節度使。昭覺寺之戰時,更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