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良六村,位於橫崗街道中部,距街道辦事處約5千米。與安良五村、安良七村、安良八村相鄰。始建於清朝初期,潘姓先祖從福建經水路從今鹽田港上岸,移居到此而形成。土地改革時期以安良各村先祖建村先後命名,取名安良六村;曾用名潘屋。該村西北方有梧桐山,海拔943.7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良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安良社區
- 地理位置:橫崗街道中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橫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61年7月,屬橫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橫崗公社;1983年7月,屬橫崗區;1986年10月,屬橫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鎮;2004年,屬橫崗街道安良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潘姓、李姓、張姓、鐘姓。第一大姓為潘姓,清代從鹽田遷移至此地。第二大姓為李姓,第三大姓為張姓,第四大姓為鐘姓,李、張、鐘姓均源流不詳。2015年末,戶籍人口95人,其中男性44人,女性51人;80歲以上2人,最年長者90歲(女);實際在村人口85人;海外留學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6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0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改革開放前,該村以農業生產為主,種植水稻。1985年,村里建成第一率廠房,總面積1500平方米,引進來料加工企業。1986年,開始引進機械加工。現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及物業管理為主。村民以房屋出租、務工為主,部分村民創業、經商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等。特色農產品有石硤龍眼、糯米糍荔枝、糯米蕉、客家石榴等,傳統節慶食品有年糕、米餅等。惠鹽中路、安昌路、安興路、安康路經過該村。1966年通電,1980年通電話,1983年自來水,199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7年通網際網路。
傳統民居為客家圍屋,代表性民居潘屋老圍,占地面積2.3萬平方米,青磚木瓦結構,圍星內有30多間居室,部分得到維修加固,部分已倒塌,現均無人居住。
每逢清明節,全村村民到祖墓祭祖,一些同宗海外華僑回村參加。
該村保留有“做壽”的習俗。俗語有“請吃酒,埡拜生”,說明做壽是兒孫主動張羅,不必送請帖。親戚一般送“四色”壽禮。女婿、外甥要送“八色”或“十二色”。所謂色,就是指一種果品或一種菜餚。壽禮中必須有壽燭、壽桃和長壽麵。壽誕前一天,慶壽之家先要設壽堂,高掛“壽”字、壽軸、壽星和壽聯等。壽日凌晨需祭拜。下午壽公壽婆接受晚輩跪拜,分理“壽錢”。拜壽畢,開筵席,壽公壽婆坐正席首位,眾晚輩分別敬酒。筵畢,向四鄰分贈壽包.團。20世紀80年代,該村村民做壽還是從60歲起,以後逢整十為一次大壽。90年代後,拜壽禮風逐漸簡化,60歲已很少過壽,改為做80歲大壽。兒孫、親友向壽者祝賀,敬送紅包或其他適用物品,然後主家宴請賓客,拍照片、錄像留念。
舞麒麟是該村的特色技藝。舞麒麟是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一體的文化活動,整體表演雪路按照麒麟一天的生活習性來演繹。一人舞麒麟頭,一人舞觸獻星,在傳統鑼鼓樂器的件奏下主動表現出麒麟的喜、怒、哀、樂、驚、疑、醉、睡的形態,全過程約20分鐘。
每逢除夕夜或正月初一,麒麟隊會到每家每戶去賀年、拜年。現在村內喜慶節日,必有麒麟助興,以示吉祥。
2000年後,該村組建籃球隊。村民體育活動十分活躍,經常參加社區、街道籃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