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良七村,位於橫崗街道中部,距街道辦事處約5千米。與西坑三村、安良六村、安良八村相鄰。始建於清朝初期,李姓先祖遷移至此而形成。土地改革時期,安良各村以先祖建村先後順序命名,該村取名安良七村。村西北有梧桐山,海拔943.7米;東北方有獅子山,海拔353.4米;村西南有梧桐河流經;附近有石龍肚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良七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安良社區
- 地理位置:橫崗街道中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橫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61年7月,屬橫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橫崗公社;1983年7月,屬橫崗區;1986年10月,屬橫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鎮;2004年,屬橫崗街道安良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李姓和鐘姓。第一大姓為李姓,第二大姓為鐘姓。2015年末,戶籍人口270人,其中男性132人,女性138人;80歲以上12人,最年長者94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2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35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8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3人,主要分布在美國、英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20世紀90年代前,該村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花生,兼種植薯類、甘蔗等;製作豆腐,榨油,養殖豬、雞、鴨等。1995年村里集體投資建起第一座廠房,集體經濟開始快速轉型。現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及物業管理為主。村民以房屋出租、務工為主,部分村民創業、經商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米餅、米糧、糍粑、冬至的油糍果、糕粄。惠鹽中路、安良路、安昌路、安興路、安康路經過該村。1966年通電,1980年通電話,1983年通自來水,1997年通網際網路,2000年實現全村道路水泥硬底化。村內有玉苗苗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318人、教職工約30人。有籃球場和健身設施等。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代表性民居有住宅式炮樓院,建於清末,占地面積471平方米,由炮樓和民居組成。炮樓位於東北角,高4層,頂飾藍紅相間帶,四面開窗。有一座民居三開間兩廊,脊飾博古,西面廊屋有兩個魚形排水口,檐壁飾人物山水壁畫等;另一民居七開間,脊飾博古,南面有魚形排水口。目前整體布局受到破壞,牆體腐蝕,局部瓦件脫落,檐壁壁畫已模糊。2012年該炮樓被龍崗區評定為不可移動文物。村中現存李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詳,現已不作宗祠使用。
每逢清明節,村中長者組織村民到祖墓祭祖,一些同宗海外華僑回村參加。
代表性人物:李恩,1938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抗日戰爭結束後,隨東江縱隊北撤山東,後參加兩廣縱隊、編入第四野戰軍一路南下,參加解放廣東的戰鬥;1955年任梅縣軍分區司令員,1958年獲授少將軍銜。
鐘彪,1942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曾任團長。
李丁財,曾任寶安縣外經貿委主任、寶安縣駐港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