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藝術特色,發展,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安義嗩吶
所屬地區: 江西 · 南昌 · 安義縣
遺產編號:Ⅱ-1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南昌市安義縣
遺產級別: 省
藝術特色
安義嗩吶是在清朝初期,由湖北兩個行乞王姓的民間藝人流傳過來的。嗩吶吹奏用於做屋奠基、上樑、修譜、壽誕、店鋪開張、進香祈願、祭天求雨、結婚、喪事、抬菩薩等。喜慶時就吹奏《高腔》《小漢》《洗馬》《小桃紅》《鬧揚洲》等,吹奏時配上節奏明快的小堂鼓、小釵、碰鈴、雲鑼、以製造熱鬧氣氛,給人以歡快、祥和、幸福之感。悲哀時則吹奏《上崗台》《孟姜女》《哭皇天》、《懷胎》等,吹奏時配上小鑼、大鼓、製造深沉、緩慢的氣氛,給人以痛切、肝腸欲斷的情調。 安義吹嗩吶有其獨特的地方,它一般沒有獨奏,只有領奏、合奏、對奏,大都有四人、六人、八人、十人和十二人不等,俗稱“四頭、六頭、八頭、十頭、十二頭”。演出陣容“頭數”的多少,視事件的規模和當事人的地位及經濟狀況而定。每支嗩吶隊(亦稱一副)有大小嗩吶兩隻,長號兩隻,基本上由鼓鑼、小鑼、釵(大小各一)、曲板、雲鑼等配成,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今還加上了二胡、板胡、竹笛等樂器。
起初,安義吹嗩吶的人不多,吹奏的曲調及形式較簡單,曲牌內容不豐富,隊伍配製不完備。隨著年代的不斷推進和藝人的演繹,嗩吶吹奏有了變化和發展,吹奏時可以發出抖音、打音、顫音和裝飾音,形式上增添了輪奏、變奏技法。曲牌增加到60多個。隊伍配備除打擊樂器外,還增加了絲弦樂器。
安義的嗩吶是有靈性的。喜慶時吹奏的《高腔》、《小桃紅》、《小漢》、《洗馬》等,配上節奏明快的鑼鼓,歡快、幸福,如沐春風,讓人興奮不已。悲哀事吹奏的《上崗台》、《白牡丹》、《打骨牌》、《孟蓋女》等,加以低音的大鑼、大鼓伴奏,深沉、悲切,如訴如泣,使人肝腸寸斷。專用於壽誕的《長聯拜壽》等,加盟二胡、三弦、小碰鈴,徐緩、抒情,如入仙境,令人心曠神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希望的田野上》、《請到安義來作客》等現代曲目,激越、高吭,更是把安義人民的熱情、激情、愛黨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發展
安義的嗩吶是有成就的。在縣境內深受人們的喜愛,只要有婚、喪、開業等活動,就必有它的身影。它從小天地走上了省城的大舞台,特調參加過省市的多次重大慶典活動,百人嗩吶隊參加慶祝建國50周年省市軍民遊園聯歡活動,成為一個最大的亮點,省市領導駐足欣賞,表演場前人山人海好評如潮,中外遊客爭相留影,記者雲集,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螢幕上留下了倩影。參加賽事更是獲獎連,一等獎、二等獎不勝枚舉。安義嗩吶現已成為全縣民眾文化活動的主要藝術表現形式,安義縣1999年被江西省文化廳授予“嗩吶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