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
安納布爾納Ⅰ峰是第一座被登頂的8000米級山鋒,但這絲毫不能表明它是一座容易攀登的山峰,事情恰好相反,因為雪崩事故多發,它被所有攀登者認為是世界上最難逾越的高峰之一。在1950年首登成功之後,20年裡沒有任何人再次攀登成功。安納布爾納Ⅰ峰的登頂死亡率也在所有8000米級山峰中名列前茅:截止2000年,共有106人登頂過該峰,但也有54位攀登者再也沒有醒來。
安納布爾納Ⅰ峰的氣候覆雜多變,與珠穆朗瑪峰大體相似。冬半年乾燥而風大,為乾季和風季。夏半年為雨季,呈大陸性高原氣候特徵。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強烈的東南季風帶來的暴雨引起了頻繁的冰崩、雪崩,造成山上雲霧瀰漫,冰雪肆虐的惡劣氣候。11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因受強烈的西北寒流控制,氣溫可達-60℃,平均氣溫在-40℃至-50℃之間。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只有在4月底至5月末,或者9月至10月這段時間,是風季與雨季過渡的時節,也就常有三四次次持續2—5天的好天氣,這時便是進行登山活動的絕好時機,包括安納布爾納Ⅰ峰在內的喜馬拉雅地區最好的攀登季節是春季,好天氣周期持續較長,一般兩周左右。不過而且由於安納布爾納Ⅰ峰地處偏遠,路途艱險複雜,每年也只有9月至10月可以接近。
安納布爾納峰群屬於喜馬拉雅山脈,位於尼泊爾中北部。安納布爾納峰群的山體綿延48公里(30英里),包括6個主要山峰,其中2個,即安納布爾納Ⅰ峰(海拔8091米)與安納布爾納Ⅱ峰(海拔7937米)分別位於西、東兩端;安納布爾納 Ⅲ 峰(海拔7555米)、安納布爾納Ⅳ峰(海拔7525米)、剛嘎布爾納峰(海拔7455米)、安納布爾納南峰(海拔7219米)介於其間。
魚尾峰
魚尾峰(Fish Tail,南、北峰尖海拔分別為6993米、6997米),又叫邁克普奇爾山(Machhapuchhare),是安納布爾納峰群中的一座神秘的山峰,位於尼泊爾境內。魚尾峰因其形狀酷似魚尾而得名,在當地人心目中是一座神山,政府是禁止攀登該雪山的,因此至今魚尾峰還是處女峰。
魚尾峰雖然不是尼泊爾最高的山峰,但卻成為尼泊爾的標誌。從波卡拉的費娃湖附近,可以看到這座聖山和周圍峰群,突出於較低的山巒之上。
魚尾峰以西有下列山峰:安納布爾納Ⅰ峰,海拔8091米(另有海拔8090米的測量數據);安納布爾納南峰,海拔7219米;剛嘎布爾納峰,海拔7455米。魚尾峰以東有下列山峰:安納布爾納 Ⅲ 峰,海拔7555米;安納布爾那Ⅳ峰,海拔7525米;安納布爾納Ⅱ峰,海拔7937米。
魚尾峰是禁止攀登的,但是遊客可以搭乘小飛機,近距離觀賞魚尾峰和喜馬拉雅山群壯麗的景觀。
魚尾峰儘管海拔算不上出類拔萃,卻有兩個特殊意義,使得她成為安納布爾納群峰中最引人矚目的明星。
一個意義在於她是群峰中位置最靠南的,從薩朗科(Sarangkot)看過去的話直線距離只有30千米左右,峰體看上去最為高大,有一種鶴立雞群般的霸氣外露,在現代測量技術誕生之前,當地人一直是把她當作安納布爾納峰群中的最高峰來崇拜的。
魚尾峰的另一個意義在於,她是3座著名的6000米級禁登神山之一,另外2座,均坐落在中國境內——雲南德欽的卡瓦格博峰(Kawagarbo,地處北緯28°26'、東經98°41',海拔6740米)和西藏普蘭的岡仁波齊峰(Kailas/Gang Rinpoche,地處北緯31°04′0.53″、東經81°18′43.88″,海拔6638米)。
攀登情況
安納布爾納Ⅰ峰於1950年首次登頂,於是它作為第一座被登頂的8000米級高峰而聞名於世。這個榮譽屬於埃爾佐格(Maurice Herzog)率領的法國登山隊,他和拉什納爾(Louis Lachenal)於1950年6月3日登上安納布爾納Ⅰ峰峰頂。
安納布爾納Ⅱ峰的首次登頂是在1960年5月17日,羅伯茨(James O.M. Roberts)率領的登山隊的兩名隊員——格蘭特(R.H. Grant)與伯寧頓(C.J. Bonington)首次登頂安納布爾納Ⅱ峰。
1970年,一支由婦女組成的日本登山隊登頂安納布爾納 Ⅲ 峰。
安納布爾納 Ⅳ 峰的首次登頂是在1955年5月30日,登山運動員比勒(H. Biller)、
施泰因梅茨(H. Steinmetz)和韋倫坎普(J. Wellenkamp)首次登頂安納布爾納 Ⅳ 峰。
自從1950年首次有人攀登以來,截至2010年初,已有130多人嘗試攀登安納布爾納Ⅰ峰,其中53人中途喪命。如此高的死亡率,使得安納布爾納Ⅰ峰成為8000米級高峰中最危險的一座。
攀登歷史
1950年6月3日,法國登山隊的莫里斯·埃爾佐格(Maurice Herzog)和路易斯·拉什納爾(Louis Lachenal)首次登上安納布爾納Ⅰ峰峰頂(北壁路線),這也是人類首次登頂8000米級高峰。
1970年,克瑞斯·勃寧頓(Chris Bonington)率領登山隊,首次從南壁路線登上安納布爾納Ⅰ峰峰頂。
1978年10月,兩位美國女登山家艾琳·米勒(Irene Miller)和維拉·寇瑪克娃(Vira Komarkova)從北壁路線登頂安納布爾納Ⅰ峰。
1985年,義大利人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Reinhold Messner)登頂安納布爾納Ⅰ峰,開闢了西北壁新路線。
1993年,“中國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險隊”登頂安納布爾納Ⅰ峰。
1999年4月29日,西班牙人胡安尼托·奧亞扎巴爾(Juanito Oiarzabal)登頂安納布爾納Ⅰ峰,完成14座8000米級山峰的攀登,用時13年。他是世界上第6位完成此項壯舉的登山家,同時他也是第3位無氧攀登所有14座8000米級山峰的登山家。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完成這一壯舉以後,還在繼續攀登,截止2004年底,他已經攀登了22座8000米級高峰。
2002年5月16日,西班牙登山家阿爾貝托·伊魯拉特基(Alberto Inurrategi)登頂安納布爾納Ⅰ峰,完成14座8000米級山峰的攀登,用時10年。他是世界上第10位完成此項壯舉的登山家,同時他也是第4位無氧攀登所有14座8000米級山峰的登山家。
2005年5月16日,美國登山家埃德·維耶斯圖(Ed Viesturs)登頂安納布爾納Ⅰ峰,完成14座8000米級山峰的攀登,用時13年。他是世界上第12位完成此項壯舉的登山家,同時他也是第5位無氧攀登所有14座8000米級山峰的登山家。他是1996年5月10日珠峰世紀山難的親歷者兼倖存者。他在此次登頂安納布爾納Ⅰ峰以前曾兩次在這裡失敗。總而言之,他就是堅韌的攀登者的象徵。現在他已經宣布退休。
原因分析
安納布爾納Ⅰ峰的氣候覆雜多變,與珠穆朗瑪峰大體相似,而且由於安納布爾納Ⅰ峰地處偏遠,路途艱險複雜,每年也只有9月至10月可以接近。安納布爾納Ⅰ峰的二號營地,位於比較危險的地段,它處在一個巨大的冰牆的凹部,冰牆上是多年的積雪,非常危險。隨時都有滑墜、崩塌下來的危險。只能挖雪洞建營。過去有許多外國隊,寧願長途行軍,跨過或撤回一號營地,也不在此過夜。有許多人就是在這裡,成了安納布爾納Ⅰ峰永遠的伴侶。
安納布爾納Ⅰ峰在1950年首登成功之後,20年裡沒有任何人再次攀登成功。安納布爾納Ⅰ峰的登頂死亡率也在所有8000米級山峰中名列前茅:截止2000年,共有106人登頂過該峰,但也有54位攀登者再也沒有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