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安福武功山傳說
- 主題詞:民間文學,傳說,武功山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間文學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南朝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
簡介
武功山,原名瀘瀟山,山脈連綿起伏,浩浩蕩蕩,奇峰嵯峨,怪石林立,幽谷溝壑,飛瀑流泉,景觀壯麗。主峰海拔1918.3米,是江西境內第一高峰。
相傳晉時山上住著武姓夫婦,耕獵為生,武藝精湛,名揚遠近,前來此山拜師學藝者絡繹不絕,武姓夫婦也樂意傳授教習。後來上山學藝者日益增多,夫婦兩人決定開基立派,妻子便去了泰和境內的武岡山,後改名為“武姥山”。而瀘瀟山因武公在此得道,而稱為武公山。
南朝陳武帝時,侯景在西昌(今泰和)叛亂。歐陽頠領兵勤王,於武公山下吉州、安福安營紮寨,不料被詭計多端的侯景包圍,情勢危急。歐陽頠夜臥帳中,夢一老者與之細論兵法,教之於武公山各處陳兵。歐陽頠遂調整兵力部署,經官兵奮勇廝殺,終獲全勝,平定侯景之亂。班師回朝,武帝欲封賞,歐陽頠把得武公託夢陰助平叛之事稟奏,陳武帝龍顏大悅,即派員上武公山祭祀,並改武公山為“武功山”。此即武功山來歷的傳說。
歷史淵源
武功山,原名瀘瀟山,山脈連綿起伏,浩浩蕩蕩,奇峰嵯峨,怪石林立,幽谷溝壑,飛瀑流泉,景觀壯麗。主峰海拔1918.3米,是江西境內第一高峰。武功山傳說,自晉朝始在民間流傳,歷史悠久。南朝安福人王孚在《安成記》中就有記載,明代安福人張程編的《武功山志》詳細記載了武功山的自然人文景觀和傳說的出處。
基本內容
武功山傳說的內容十分豐富。山上十大高峰,三十六石、四十八澗等58處自然和人文景觀,處處有傳說。這些傳說既有神仙雲遊四方,懲惡揚善;也有僧道行善積德、普渡眾生。既有精怪作惡人間,終被懲罰;也有官吏欺詐百姓,不得善終。既有書生髮奮苦讀,終成清官;也有百姓辛苦勞作,上蒼眷顧。既有名逸潛心修煉,成仙得道;也有英雄除暴安良、匡扶正義等。另外還有彭德懷寅陂之戰、三女跳崖、三江改編、夜襲洲湖、陳毅進山等革命故事。通過一系列的民間故事傳說,把武功山的神奇秀美、儒釋道文化、自然風物、人文景觀、紅色鬥爭史,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中最著名的傳說是“武功山的來歷”。相傳晉時山上住著武姓夫婦,耕獵為生,武藝精湛,名揚遠近,前來此山拜師學藝者絡繹不絕,武姓夫婦也樂意傳授教習。後來上山學藝者日益增多,夫婦兩人決定開基立派,妻子便去了泰和境內的武岡山,後改名為“武姥山”。而瀘瀟山因武公在此得道,而稱為武公山。南朝陳武帝時,侯景在西昌(今泰和)叛亂。歐陽頠領兵勤王,於武公山下吉州、安福安營紮寨,不料被詭計多端的侯景包圍,情勢危急。歐陽頠夜臥帳中,夢一老者與之細論兵法,教之於武公山各處陳兵。歐陽頠遂調整兵力部署,經官兵奮勇廝殺,終獲全勝,平定侯景之亂。班師回朝,武帝欲封賞,歐陽頠把得武公託夢陰助平叛之事稟奏,陳武帝龍顏大悅,即派員上武公山祭祀,並改武公山為“武功山”。此即武功山來歷的傳說。
主要價值
武功山傳說,自晉朝始在民間流傳,歷史悠久。南朝安福人王孚在《安成記》中就有記載,明代安福人張程編的《武功山志》詳細記載了武功山的自然人文景觀和傳說的出處。武功山通過一系列的民間故事傳說,把武功山的神奇秀美、儒釋道文化、自然風物、人文景觀、紅色革命鬥爭史等,展現得淋漓盡致,將人性的美加以詮釋與弘揚。這些傳說故事語言生動,人物鮮活,內容健康,思想性強,是廬陵先輩留給我們的一筆不可多得的、異常珍貴的民間文學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傳說,流傳於吉安、萍鄉、宜春和湖南茶陵、攸縣等地,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和民間傳承性,是廬陵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安福縣先後整理出版了民間故事集《武功山風情》和《武功山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