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銀坑村

安溪銀坑村

銀坑原稱“窯坑”,地處尚卿鄉西北隅,為一荒僻山溝,古以坑溝中建有古瓷窯得名。清乾隆年間,科名鄉(今科名村)黃氏兄弟到此燒制瓷器,質量甚優,運往泉郡,頗為暢銷,窯坑瓷窯就此逐步發展,最盛時期曾達八窯之多,商販絡繹不絕,外鄉人羨稱為“銀坑”,村名遂以“銀坑”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溪銀坑村
  • 原稱:窯坑
  • 地處:尚卿鄉西北隅
  • 相關:清乾隆年間,科名鄉
  • 重點解決:生活“六難”
尚卿鄉——“銀坑”地名來歷,安溪供電配合政府實施“造福工程”,“三個代表”在身邊――“銀坑”變了個樣,福建檢驗檢疫局掛鈎扶貧見成效,銀坑村的變遷之路,

尚卿鄉——“銀坑”地名來歷

安溪銀坑村:重點解決生活“六難”
春節將至,安溪縣尚卿鄉銀坑村傳出喜訊,2005年該村人均收入首次超過3000元大關,達3050元,比2003年增長55%,還被縣裡確定為黨建示範村。 據了解,安溪縣尚卿鄉銀坑村是省檢驗檢疫局掛鈎的重點扶貧村,局裡幹部陳和傑下派 後,重點解決村民生活中的“六難”問題。一是解決行路難問題。先後完成6公里進村水泥公路建設工程;村內1.5公里主幹通道拓寬並硬化工程;5個自然村之間機耕道拓寬,達到中型汽車可通行標準工程。二是解決教學難問題。先後完成250多平方米新教學樓建設工程;學校廁所、圍牆、操場配套建設工程,學生人均操場面積從1平方米增加到6平方米;500多平方米舊教學樓的整修工程。三是解決村部辦公難問題。利用舊教室整修,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村部辦公場所。四是解決了民眾和學生吃水難的問題,通過改水改廁,建立40多座小型家庭式蓄水池,保證村民飲水安全。五是解決了通信難的問題。在安裝固定電話的基礎上,積極聯繫移動通信公司在村建立移動通信基站,結束了銀坑村不通手機的歷史。六是解決了村民醫療難的問題。針對銀坑村缺少醫務人員的情況,積極與鄰村合作醫療所協調聯繫,由鄰村醫療所承擔銀坑村的合作醫療工作。目前,全村參與醫療保險的村民達85%,大大提高了村民的醫療保障水平。
銀坑一角銀坑一角

安溪供電配合政府實施“造福工程”

蘆田鄉石盤村和尚卿鄉銀坑村是今年安溪縣政府重點幫扶貧困村。為幫助這兩個村改變經濟落後狀況,提高貧苦人口經濟收入,安溪供電公司積極回響,準備在這兩個村新建兩台變壓器,並對低壓線路進行改造,解決這兩個村電壓低、用電難的問題,實施“造福工程”。
石盤村近年在縣政府引導下,大幅發展生態茶園,推廣和普及科技制茶先進工序,用電量成倍增長,線徑小,電壓低,變壓容量不足一直困擾著茶鄉、茶農;銀坑村位於尚卿鄉西北部,地處偏僻的,距離鄉政府18公里,經濟落後,是省207個扶貧村之一,鄉政府擬對該村部分角落進行整體變搬遷到科名村,現土地已經平整完成,急需用電建房。
據了解,該公司將在石盤村新增容量200KVA變壓器一台,改造0.4KV線路0.239KM;在科名村新增容量125KVA變壓器一台,新架設0.4KV線路0.105KM,估計兩村電力投資總額為20萬元。
實事求是、以實求效——陳和傑
駐村扶貧工作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貧困村民眾是樸實的,貧困現狀是現實的,駐村幹部要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最需要的是實事求是的精神,要了解村民民眾渴望得到扶助的心情,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一分實幹,就會有一分收穫。經過一年多來的努力,銀坑村基礎設施落後的面貌通過五個工程項目的落實而得到了根本改變;村民增加收入通過打造三大經濟支柱而有了穩定的增長點;班子建設和隊伍建也有好的發展。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說實話是做好農村扶貧工作的基礎
心態要平實。要說實話首先要有平實的心態。機關幹部到重點貧困村工作,必然存在部份心理距離和不適應,如工作環境變了,在辦公室辦公與在村頭田尾辦公不一樣,缺少農村經驗工作不適應;工作對象變了,文化層次、思想方向不一樣,缺少共同話題溝通不適應;工作條件變了,困難和問題增加了,缺少工作基本保障條件不適應。面對這些變化和不適應,最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要帶領村民戰勝貧困,首先要戰勝自己。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從擺在面前的客觀現實出發,把自己想說的、應該說的話與貧困村的客觀實情對上號,與村民民眾的所思所想對上號,並發揮機關幹部層次站得比較高,眼光看得比較遠、知識面比較寬的優勢,把這些優勢以平實的語言、平實的行動融入到扶貧工作過程中,以縮短自己與村民的距離,增加認同感,有效提高號召力。
謀劃要切實。駐村幹部都懷有一顆愛農之心,都想更多、更快地為貧困村做點事情。在脫貧致富工作謀劃時,要切合實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量力而行,防止脫離實際的高指標和譁眾取寵的空洞口號。在制訂工作規劃時,我們深入五個條件惡劣的自然村走村串戶,訪貧問苦,訪富問路,詳細聽取村幹部、老黨員和普通村民的意見,掌握了比較詳細的第一手資料。在反覆論證和修改的基礎上,形成了第一年為基礎設施建設年,完成五項建設工程。第二年為經濟發展建設年,打造包括外出務工、種植茶葉、建立藤鐵編工藝品和茶葉加工點等三大經濟支柱。第三年為班子隊伍建設年,實現五項目標為基本內容的扶貧三年規劃。這個規劃看得見、摸得著、需努力、能實現,有效地指導扶貧工作順利開展,被安溪縣組織部在全縣駐村幹部中進行推廣,也受到省、市駐村工作檢查組的充分肯定。
講話要信實。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結合實際多講黨和政府支持、保護農業、扶助貧困的優惠政策措施,少講一些空調理論,讓村民從中感受到溫暖,樹立信心。在探訪民眾時,注意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情況,想什麼,做什麼,需要什麼,有的放矢做思想工作,讓村民民眾聽得進,聽了信,認同你的想法,參與你的計畫。在民眾有實際困難提出要求時,做到心中有數,言而有信,允諾踐諾,以信實樹立威信。如有的民眾提出為老少婦女找點事做,以補充家庭經濟收入。我們允諾後,採取措施鼓勵和扶持致富能人在村里辦起藤鐵編工藝品加工點,吸納了60多名老少婦女參與手編加工,受到普遍歡迎。一位老年婦女說,自己能賺幾元錢了,雖然錢不多,但買油鹽不必向孩子伸手,心裡輕鬆多了。
二、辦實事是做好農村扶貧工作的關健。
項目要充實。只要貧困村需要,經過努力能做到的,就應立項並創造條件去實現。駐村後,村兩委經過反覆研究和論證,從經濟發展需要出發,在通村公路路面水泥硬化和新教學樓建設兩項工程計畫的基礎上,確定增加村部整修搬遷、學校配套設施建設和村內主幹道拓寬等三項工程建設項目。並積極籌措資金,除依靠捆綁資金和專項配套費外,採取發動村民捐款捐工籌集一點,聯繫掛鈎單位幫扶一點,有關部門爭取一點,施工單位墊資一點的“四個一點”,解決項目資金困難問題,使這些增加的工程項目有了實實在在的資金保證,工程一項接一項付諸實施,大大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為後面的經濟發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礎。
工作要紮實。我們在對工程項目建設的具體組織實施上,從合理、節約、效益等各方面綜合考慮,方案一項一項比較,建議一條一條論析,現場一分一寸測量,一磚一石計算,最大限度用好每一分錢。在工程質量保證上,明確村兩委分工,各盡其責。公路施工現場安排一名村幹部和一名村民現場旁站監督,發現問題果斷責令停工查找原因。教學樓關健部位施工,組織村兩委全員到場,全程監督不留隱患。通過不懈的紮實工作,保證工程項目做一項成一項,把每件實事都辦成好事。在幫助貧困村民實施搬遷安置工作中做了很多紮實細緻的工作:一是慎密作好計畫安排;二是積極爭取獲得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納入“造福工程”計畫;三是協調鄉政府做好宅基地使用安排和優惠工作,使每戶獲優惠6000元;四是做好搬遷戶搬遷服務和督促工作,保證29戶136人的搬遷計畫按時完成。
作風要樸實。為民眾辦實事,大的事情要做,小的事情也要做,長遠效應的事要做,眼前需要的也要做。我們在抓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同時,千方百計地多為民眾做實事,做好事。如積極聯繫掛鈎單位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送醫送藥進村,為村民義診,兩年診療病例140多人次,免費送藥3000多元;聯繫掛鈎單位幹部職工為貧困村民和貧困學生捐款捐物,05年春節捐助扶貧款8000多元,結對捐款助學25人次,幫扶助學款9000多元;今年春節前,我們發現一戶五保戶房屋即將倒塌,在資金比較困難的情況下,籌資2000多元幫助修復,讓該村民高高興興過一個平平安安的新年;為了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聯繫掛鈎單位為學校購買了籃球、排球、羽毛球、桌球、拔河繩、跳繩、象棋、跳棋等體育器材,讓孩子們第一次玩上了電視上看得見,自己摸不著的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籌資設立了電腦室、閱覽室、使村里學生能象城裡學生一樣看到許多課外書籍,摸上現代化的計算機,孩子們既豐富了知識,擴大了視野,又陶冶了情操。
三、求實效是做好農村扶貧工作的準則。
目標要落實。在基礎設施建設年,注意突出重點,集中精力,加強協調狠抓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保證規劃中的五個建設工程項得到落實。通村6公里道路水泥路面硬化工程04年12月竣工通車;銀坑村希望國小252平方米教學樓同時竣工交付使用,124名學生高高興興搬進寬敞明亮新教室上課;舊教學樓整修及廁所、操場、圍牆等配套工程,05年2月竣工投入使用;新村部整修搬遷工程05年3月完工,設定了黨員活動室,科技文化服務中心,閱覽室,計生室等,樹立了農村基層組織新形象;村內主幹道拓寬工程也於05年4月份完成。這些項目的完成,圓了銀坑村民幾代人的夢想,讓村民看到扶貧新面貌,增強了脫貧致富信心,密切了黨和人民民眾的關係。
好事要辦實。發展經濟項目,幫助村民增加收入,這是好事,但好事也要辦實,才能得到村民的認可。去年底以來,村兩委開始組織農業結構調整,動員民眾把在耕山地和無水田由種植地瓜、水稻改種茶葉等經濟作物。部份信息閉塞,思想保守的村民怕不會管理,怕不會加工,怕銷售困難,怕無資金投入,怕打亂生活習慣等等,因而積極性不高。我們在大力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採取多項實實在在的措施解決村民思想疑慮和實際困難。一是籌資10萬元,以無息借貸7年分期還款的優惠方式,種植茶葉每畝借款500元,用於購買茶苗和肥料,基本解決貧困村民種茶經費不足的問題,二是組織種茶技術培訓和諮詢。先後兩次邀請縣農果局種茶專家進村授課,傳授管理知識,同時購贈科普圖書450冊。三是扶持發展茶葉加工,目前已建成一個茶葉加工點進行制售茶葉。四是成立茶農協會,幫助制訂茶農協會章程,鼓勵茶農自主管理,互相幫助和交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村民植茶積極性提高了,信心增加了,目前全村植茶250畝,成為經濟收入的穩定增長點,預計05年人均收入可達3000元,比02年增長一倍多。
軟項要做實,駐村扶貧以來,我們把班子和隊伍建設貫穿工作的始終做細做實。在班子建設上,本著“團結、實幹、公正”的原則,經常談心交流和溝通協調,強調處事公平、公正、公開,防止偏聽、偏信、偏辦,促進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擰,較好發揮斗堡壘作用。同時,注意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展新黨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逐步形成黨員前面走,民眾後面跟的好勢頭。組織改選了8名村民小組長和8名村民代表,制定了《村務決策聽證制度》,完善了行政運作機制。修改了村規民約,倡導良好的民俗民風、倡導新思想,新風尚,積極開展文化知識學習和科學知識普及活動,努力構建和諧平安銀坑村,使銀坑村人文環境有了良好的發展趨勢
安溪縣銀坑村駐村幹部 陳和傑
二00五年七月二十八日

“三個代表”在身邊――“銀坑”變了個樣

2月27日,福建省國檢局辦公室主任徐明煥一行再次來到扶貧掛鈎點——安溪縣尚卿鄉銀坑村,與村領導班子敲定“銀坑國檢希望國小”的建設方案,並做好開工前的準備。銀坑村位於安溪縣尚卿鄉西北部地處偏僻,經濟較為落後,大部分農民收入低於國家貧困線,80%以上農戶還住在土瓦房中,是我省“十五”期間207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之一。2002年7月,省國檢局掛鈎幫扶。
安溪銀坑村
省國檢局了解到,全村1163個人,國中以上文化的還不到50人。由於村落分布較散,孩子上學不便,加上學生經濟困難,村國小每兩年才招一次新生。“扶貧先扶智”,國檢局扶貧工作組決定為銀坑村建一所希望國小。去年底,省國檢局局長王志民來到銀坑村,把籌集到的20萬元資金交給銀坑村“兩委”。當村民們獲知“銀坑國檢希望國小”已立項建設,喜不自禁,奔走相告。
這只是一件善事。說到省國檢局在銀坑村的扶貧工作,真的說不盡道不完。
他們在徵求全體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幫助修訂了《銀坑村扶貧開發規劃(2002-2005)》,確定今後4年內實施20個扶貧項目,確保全村每一個貧困戶都有致富項目,每一個村民都能從中受益。
他們先後募集資金51.4萬元,幫助拓寬鋪設銀坑水泥路2.15公里,爾後又狠抓銀坑水利設施建設,投資7萬元興建了人飲工程,恢復水毀工程,解決了180畝“看天田”的灌溉問題。
村里人均耕地0.31畝,勞動力卻有492人,“就業”形勢嚴峻。他們就鼓勵、組織了200多村民外出打工,並發展茶葉、毛竹、淮山等項目,開發村里高嶺土資源,讓村民“靠自己的骨頭長肉”。
對30戶貧困戶和低收入戶,他們實行“專扶”。按照“每戶種好一畝責任田,管好一畝茶、果、竹園,發展一項養殖業或手工業,有一個勞力就業”“四個一”的要求,為每戶提供1000元左右的啟動資金,供應種苗,確保種植加工項目落到實處。
通過一年多的扶貧,銀坑村的經濟、文化、基礎設施及民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福建檢驗檢疫局掛鈎扶貧見成效

2月2日,福建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王志民一行,帶著全局幹部職工的捐款和一片愛心,專程來到安溪縣尚卿鄉銀坑村,送去了該村急需的道路工程建設資金6.8萬元。王志民局長一行翻山越嶺深入到村民家中進行春節慰問,向40名向特困戶、五保戶家庭及貧困學生贈送福建局幹部職工捐獻的慰問金一萬多元,給他們送上了檢驗檢疫幹部職工的溫暖。王志民局長一行還親切看望了在村里任支部書記的掛職幹部,鼓勵他帶領農戶為儘快改變貧困村面貌多作貢獻。接下來,他們還舉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座談會”,與市、縣、鄉、村“四級”有關領導及黨員代表就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緊密聯繫實際,共話扶貧工作及銀坑村發展大計。
2002年7月始,福建檢驗檢疫局正式啟動銀坑村扶貧工作。局長、黨組書記王志民同志親自掛帥總負責,多次深入鄉村調研工作,協調爭取資金,修訂3年扶貧開發計畫,牽頭制定了“扶貧扶智相結合,輸血造血兩手抓”的開發扶貧思路,並協助爭取扶貧資金,認真落實各項扶貧開發項目。兩年來,累計籌集和投入資金136萬元,該村的經濟、文化、基礎設施及民眾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經過兩年來的幫扶努力,得到四大方面的改善:一是道路暢通了。完成從省道到銀坑村長6公里、寬3.5米的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建設;拓寬村內500米主幹通道,寬度由2米拓至3.5米。二是村民飲水有保證了。實施飲水工程,修築家用小型蓄水池20個,鋪設引水水管2500多米,較好地保證了多數村民飲水使用和安全。三是衛生條件得到改善了。進行改水改廁衛生改造,修建小型三化廁所34座,改善了衛生條件。四是村部面貌改變了。將空餘舊教室改造成為新村部,新村部設有會議室、黨員活動室、老人活動中心、村務公開欄、規章制度欄、扶貧成果欄等,較好體現農村基層組織新形象。
銀坑村國小原只有一座早期蓋的教學樓,設施簡陋,門窗長年失修,師生教學條件很差。福建檢驗檢疫局堅持以人為本,扶貧先扶人,採取多項措施改善教育條件,扶持教育工作。籌集資金為銀坑國小捐建252平方米新教學樓,並做好包括操場擴建、新建三化廁所、浴室、圍牆、綠化,教師宿舍整修,增設電腦室、閱覽室、桌球室等配套設施建設。
找準方向,著力發展,村民人均經濟收入得到較大提高。銀坑村是尚卿鄉最窮的一個村,2002年人均收入只有1400元。福建檢驗檢疫局在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利用良好外部環境,立足村情,努力打造種(養)植業、務工業、加工業三大經濟支柱,採取多項措施增加村民收入,2004年人均收入達到2160多元,兩年人均收入增長54%。

銀坑村的變遷之路

銀坑村,是安溪縣尚卿鄉最偏僻的一個小山村,由五個自然村組成,人口1100多人。近年來,銀坑村在黨的扶貧優惠政策的吹拂下,面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2005年村民人均純收入3050元,比2002年增長1.2倍。基礎設施建設趨於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先後榮獲“扶貧先進集體”、“先進黨支部”、“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在距尚卿鄉政府18公里的湖尚公路邊,豎立著一塊雕刻著“銀坑村”的石制路標,從路標旁新建的水泥路拐進,走過一條長長的平整的道路,銀坑村漸漸呈現在眼前:群山環抱,綠樹油油,村中水泥通道逶迤交叉,整潔端莊的銀坑希望國小飄揚著五星紅旗。目之所及,還有許多新蓋或正在施工的新住宅。整個村子給人和諧、清新、發展的愜意感覺。
安溪銀坑村
誰會想到,幾年前這個山村還是另外一番情形:在陡峭的山嶺之間,懸掛著的一條“晴天路難走、雨天無法走”的泥濘機耕路,是進村的唯一通道,破爛不堪的舊村部,四面透風的舊國小教舍和東倒西歪土牆頂著炭黑色瓦片的農舍顯得特別刺眼,隨意一看就知道是個標準的山區貧困村。
為民謀利—銀坑村扶貧開發有個好班子
2004年,省委省政府扶貧開發工作出台上下聯動政策,選派省直機關幹部下村掛職。泉州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助理調研員陳和傑被派到銀坑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面對銀坑村兩委班子凝聚力不強、議事分岐多、處事問題多、民眾意見大,扶貧開發工作受到許多負面影響等諸多問題,陳和傑著手先解決“人”的問題,潤物無聲且又紮實有力地打造著一個全新的領導班子。
行動是無聲的影響力。作為村兩委帶頭人,到任第二天,陳和傑即帶著村主幹走村串戶,訪貧問苦,訪富問路,不到10天的時間,走遍了分散群嶺之中的五個自然村,掌握了第一手資料;認真分析情況,上下學習三農工作經驗,左右徵求意見建議,不到一個月時間,制訂了得到各級領導和村民認可的三年駐村扶貧規劃;親自寫方案、畫圖紙、促進度,不到兩年時間,完成三年規劃目標。
民主是團結的潤滑劑。幾年來,陳和傑始終要求村兩委成員相互配合,和睦相處,擰成一股繩,共同做好各項工作。平時,班子成員之間經常聊聊做人、做黨員、做幹部的道理;凡事多聽意見,力求共識,異議明顯的不擺到會上研究;重要事項概由兩委會議討論,公平公正公開議事,村兩委主幹意見相左的,待統一認識後再作決策。一旦作出決策,就嚴格執行,一個聲音說話,一個方向做事。會後亂議論的堅決制止。
制度是戰鬥力的保證。幾年來,村兩委議事規則、村務決策聽證制度、村務公開與監督要求等三項制度逐漸完善,制度約束、村民監督的長效管理機制已經形成,支部戰鬥堡壘作用不斷提高。
硬體造勢—銀坑村扶貧開發攻堅起步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是飽受落後之苦的銀坑村民幾代人的夢想,村民熱切期盼著消除被扣上標準貧困村“帽子”的切膚之痛。幾年來,村兩委認真組織學習黨和政府扶貧惠農政策,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200多萬元,村民們自發捐款捐工,全村轟轟烈烈地投入到打響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之中,項目一個接一個開工,一個接一個竣工。
談起銀坑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70歲的黃月德老人感慨萬千地說:“這兩年是銀坑村歷史上變化最大的時期,真是今非昔比,舊貌換新顏。”黃老漢如數家珍地一一羅列六大變化:建成6公里進村水泥公路、拓寬並硬化村內1.5公里主幹通道、拓寬近10公里的五個自然村之間機耕道路,達到中型汽車通行標準,路好走了;建成250平方米的新教學樓及廁所、圍牆、操場等配套設施,學生人均操場面積從不足1平方米增加到6平方米,整修500多平方米的舊教學樓,有了電腦室、圖書室、桌球室、籃球場,村希望國小的教學條件和教學成績都擠身於中心學區的前列,教學水平提高了;利用舊教室整修建成新村部,有了黨員活動中心、村民科技文化活動中心,村務有址議事了;通過改水改廁,建成60多座小型家庭蓄水池,村民飲水安全有保證了;積極聯繫和協助移動通信公司投入50多萬元在銀坑村建立移動通信發射基站,手機通了;與鄰村醫療所建立合作醫療聯繫,推廣農村醫療保險,免費為五保戶、低保戶提供醫保,全村參加醫保村民達85%,醫療健康有保障了。
攻堅戰打贏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經濟成長首次有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造血富民—銀坑村扶貧開發的發展之策
80年代初,銀坑村是省定扶貧村,基中經歷了兩次扶貧—脫貧—返貧的惡性循環,村民們記憶猶新,思考著破解之策。
吸取了教訓的銀坑人,這次扶貧開發著重在“造血”上下功夫,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在關心老弱病殘戶的同時,智力扶貧、技術扶貧、信息扶貧多管齊下,積極為農戶提供生產指導、服務,打造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發展產業和穩定的經濟成長點。
2004年,銀坑村著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首先在耕山地和無水田改種具有安溪產業特色的鐵觀音。為了開發合作潛力,提升組織化程度,改善因生產分散而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的狀況,村民自發成立茶農協會,制訂了協作章程,有計畫地組織信息、經驗交流,購置發放茶葉書籍500多冊,聘請專家進行種茶技術培訓,大大提高了茶農制茶技術水平。村委會積極籌集資金進行支持,統一借貸貼息,每畝茶園給予500元的無息借貸,基本解決茶苗和肥料的資金投入困難。有了資金、技術、合作保障,村民種茶信心大增,植茶麵積戶均一畝多。一個穩定增長的支柱產業初步形成,2005年人均種茶增收150多元。純農戶黃振民站在自家綠油油的茶園裡高興地說:“它每天長茶葉就是在長錢啊。”
銀坑村十分重視開發經濟成長渠道,發展加工業,拉長產業鏈,提升非農產業發展空間。利用尚卿鄉是竹藤編織之鄉的優勢和竹藤工藝品可分散加工的特點,建立第一個竹藤工藝品加工場,60多名老少婦女既可以照顧家庭,又能到加工場加工賺錢增加家庭收入。村民們還適應種茶的發展需要,建立茶葉加工場,解決地處偏僻茶葉銷售的困難問題,增加了茶葉附加值。2005年28戶130多名村民參與“造福工程”,異地建造住宅3360平方米,實施搬遷的村民大大改善了生活和生產條件。
銀坑村注重運用多種就業服務形式,提升村民務工致富能力。銀坑村對外出勞務人員不是一轉了之,甩手不管,而是實行勞務就業全程跟蹤,並探索總結出一套“心理、信息、協調、培訓”服務機制。通過加強與外出務工人員的聯繫和交流,經常向他們宣傳家鄉的經濟發展規劃和進展,向他們提供國家對農民工的政策信息,積極幫助解決困難,使他們安心務工,無後顧之憂。加強就業指導,及時推薦參加專業培訓和購贈相關專業書籍,提高務工致富能力。鼓勵以老帶新,老闆帶工仔,擴大外出就業規模。時下,有300多名村民在外務工,占總勞動力的70%以上,務工收入也穩步上升,部分村民已率先走上富裕的道路。有8戶村民購買了小轎車,20多戶村民在縣城購買套房,50多戶村民自建了框架結構住房。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變遷著的銀坑村民,期待著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光輝精神的指引下實現新的變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