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溪善壇媽祖信俗
- 批准時間:2010年11月25日
- 非遺級別:市級
- 申報地區:泉州市安溪縣
- 遺產類別:民俗
歷史淵源,傳承價值,
歷史淵源
善壇畲族村的媽祖信俗,來源於安溪縣官橋鎮善壇畲族村“半嶺宮”(又名“媽祖廟”),這裡地處偏僻山區,距離安溪縣城19公里,宮是本村所建,佛是本村所塑,但信佛、敬佛卻不分姓氏、性別、族別、區域,幾乎是共同的,融為一體,和諧相處。
善壇村鐘氏二房始祖鐘顏德,原籍廈門市禾山鐘宅,他也許是不喜歡驚濤駭浪的大海,想到青山綠水的地方過農耕生活,於是他於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某日準備外遷。當夜媽祖託夢於他,你要走也要背我走(或許媽祖為海神還綽綽有餘,要再前往山區,作山區的保護神),我祖問:鐘宅社那么多人信仰你媽祖,供奉三尊金身,一正二副,我要背走哪一尊?媽祖說:你往外搬遷,不能在白天,要在夜晚,不能點燈,你要走時,摸我金身的鼻子,鼻上有汗水的便是正身。我祖按夢中的吩咐,摸到鼻上有濕濕的(汗水)背起媽祖就走,他一直向內地山區進發,途經今同安、東嶺、龍門,行至今官橋鎮赤嶺村崩圳,看到一片開闊地,蒼松翠柏,綠草茵茵,,想在此安家落戶,他問卜於媽祖,媽祖不允許,再問卜向什麼方向走,問得向東走,他背起媽祖一直向東進發,到達今善壇村口處,他走累了,想休息一下再走,就解下媽祖金身靠在一塊石頭上,休息過後,他要繼續前行,往前抱媽祖的金身,抱不動,背也背不起,他知道這是媽祖在顯靈,就問卜於媽祖,三加杯允準在此建宮安神,也就是現在的“半嶺宮”,又名“媽祖廟”。
傳承價值
善壇“半嶺宮”媽祖信俗經過580多年的傳承,在海內外有重大影響,有僑居新加坡、美國、印度尼西亞、阿根廷、馬來西亞,成千上萬鐘氏後裔都奉祀媽祖、建有媽祖廟,有台灣、香港、澳門的鐘氏後裔也奉祀媽祖,建有媽祖廟,移居台灣的善壇人,在淡水、坪林、礁溪、台北、水聳淒坑約四千多人,全部都信仰媽祖,坪林《保坪宮》、淡水《福佑宮》、獅潭《義民廟》等都是“半嶺宮”的分爐。因此,媽祖文化是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促進統戰工作的開展,促進台胞的回歸、祖國統一的紐帶,它的作用不可估量。還有移居泉港區山腰的鐘厝村、鳶峰村、鐘厝工區的近萬人也奉祀媽祖,有媽祖廟。“半嶺宮”媽祖信眾數萬人,這對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善壇“半嶺宮”媽祖信俗活動中眾多的民俗文藝陣頭,地方鄉土氣息濃厚,輦轎製作造型優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祭典活動莊重虔誠,信俗活動文化內涵豐富,極有文化研究價值,對台、港、澳、海外僑胞認祖歸宗起著架金橋的重大作用。善壇“半嶺宮”歷史遺產豐富,自然環境優美,有極大的旅遊開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