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隆

安格隆是搖奏體鳴樂器。源於印度尼西亞的傳統樂器,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一種搖奏和擊奏樂器。

搖奏安格隆是在竹製框架上穿以2~3根長短粗細不等 、音高彼此相距8度的竹筒 ,竹筒上端削成長舌性 ,下端呈凹性,插入框架底部粗竹筒的長方形槽內,演奏時前後搖動框架,使架上竹筒撞擊槽壁,發音清脆,一人同時可用兩架持奏。安格隆最初為節奏樂器,後經改良按十二平均律定音並組合成套,一套可達50~70架。

擊奏安格隆是一種竹製的、形似木琴的樂器。用繩把12~14根長短不一的竹筒,排放在木架上,以兩根竹棒或木棒擊奏,是樂隊的旋律樂器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格隆
  • 外文名:安格隆
  • 流行於:東南亞地區
  • 類型:傳統樂器
  • 源於:印度尼西亞
安格隆簡介,安格隆起源,

安格隆簡介

(安格隆是印尼的一種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樂器) 由於它是用竹筒製成的,故也稱竹筒琴。它是利用竹筒和竹棍的相互碰撞而發音的。因為它是用手搖動的,所以也稱搖竹。安格隆的下部是一根橫放的竹筒,在竹筒面上開有幾個長方形的洞,在每個洞中都插入一個上端修削成半圓形的竹筒,它被固定在框架上,下端修削成兩根可以活動的竹棍。當演奏者搖動框架時,竹棍就與竹筒互相碰撞而發出“格隆、格隆”的聲音。連續搖奏時音色顫動,華麗悅耳,宛如流動不息的潺潺溪水,十分動聽。安格隆上插入的竹筒長度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音高,竹筒長發音低,竹筒短髮音高,一個安格隆上兩根竹筒的發音一般相差八度。安格隆起源於印尼萬隆。

安格隆起源

安格隆是用竹子做成的,起源於印尼的一個普通村子,這個村子的人自己種竹子,並將竹子製造成樂器,整個村子男女老少都會演奏安格隆,目前村子裡有固定的表演場地,已成為全球各地旅遊者必不可少的參觀景點,發起樂器的家族有一個專業40人組成的樂團,全年為印尼總統表演招待各國重要領導人,並巡迴在全球,包括美國白宮,歐洲皇室等地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