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奧·安哲羅普洛斯,1935年4月27日出生於希臘雅典。希臘導演、編劇、製作人。
1967年,拍攝了短片《傳播》,該片被稱為“希臘新電影”;1970年,執導了長片處女作《重建》,影片獲第2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國際影評人獎;1972年,編導的劇情片《1936年的歲月》獲得了第2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1975年,推出了劇情片《流浪藝人》,影片獲第2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和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Interfilm獎;1977年,拍攝了劇情片《獵人》,該片獲得了第3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1980年,編導了劇情片《亞歷山大大帝》,影片獲第3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1984年,憑藉劇情片《塞瑟島之旅》獲得了第3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1988年,拍攝的劇情片《霧中風景》獲得了第4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1991年,執導了劇情片《鸛鳥踟躕》,影片獲第4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1995年,創作了劇情片《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影片獲第48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1998年,拍攝的劇情片《永恆的一天》獲得了第5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2004年,因執導劇情片《哭泣的草原》而獲得了第17屆歐洲電影節最佳導演提名;2008年,編導了劇情片《時光之塵》。
2012年1月25日,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在雅典拍攝電影《另一片海》時,在街邊遭遇車禍逝世,享年76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 外文名:Theo Angelopoulos
- 國籍:希臘
- 出生地:希臘雅典
- 出生日期:1935-04-27
- 逝世日期:2012-01-25
- 職業:導演、編劇、製作人
- 畢業院校:法國高等電影學院退學
- 代表作品:塞瑟島之旅、霧中風景、永恆的一天、哭泣的草原
- 主要成就:第3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第2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提名
第5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第9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參演電影,導演作品,編劇作品,監製作品,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早年經歷
1935年4月17日,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出生於希臘雅典一個中產家庭,年輕時經歷了二戰和希臘內戰,這也成為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早期電影討論的主題。1953年,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在雅典大學專攻法律,但最終失去了興趣。1959年,安哲羅普洛斯從大學退學,開始兩年的兵役生活。1960年,在看了讓-呂克·戈達爾執導的電影《精疲力盡》後對電影業心嚮往之。1961年,安哲羅普洛斯隨父母移居法國巴黎,就讀法國巴黎索邦大學學習文學、電影學和人類學。1962年,因為對電影的嚮往,安哲羅普洛斯轉學到法國電影高等學院,但卻於1963年因為與老師意見不和而被趕出校門。隨後,安哲羅普洛斯在紀錄片導演讓·魯什於人類博物館開設的電影課程上繼續學習電影。1964年夏天,安哲羅普洛斯從巴黎回到了希臘雅典,此時正是希臘軍政府暴力獨裁時期,安哲羅普洛斯在雅典與警察發生衝突。此事件讓他決定留在雅典,此事件讓安哲羅普洛斯決定留在雅典,他要親身體會政治帶給民眾的苦難。他在朋友的介紹下去了左派報紙《民主力量報》撰寫影評。
演藝經歷
1967年,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所在的報社遭到查封。因為撰寫影評,安哲羅普洛斯結識了希臘一些新浪潮導演。他們決定一起拍攝出一部能夠逃避審查同時又能表達政治觀點的電影,這個決定讓23分鐘的電影《傳播》誕生。該電影因為題材、風格、表現手法上的出奇創新,被稱為“希臘新電影”。
1968年,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完成了一部20分鐘的短片《放送》,用以諷刺媒體的虛假性。
1970年,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在週遊希臘全國後,拍攝了長片處女作《重建》。影片講述了希臘一個山村里發生殺人案後,民眾的狀態和審判過程。該片在第2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導演雙周”中獲得國際影評人獎,並被譽為希臘影史第一部極具野心描述希臘社會的影片。
1972年到1977年,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推出了“希臘近代史三部曲”:《1936年的歲月》(1972年)、《流浪藝人》(1975年)和《獵人》(1977年)。安哲羅普洛斯透過三個獨立的故事,回眸了20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希臘經曆法西斯入侵、內戰、右翼軍政府的歲月。其中,《1936年的歲月》於1973年獲第2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流浪藝人》於1975年獲得了第2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和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Interfilm獎;《獵人》則於1977年獲得了第3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1980年,編導了由伊娃·科塔曼尼多等人主演的劇情片《亞歷山大大帝》,電影的主角不是征服歐亞大陸的帝王,而是近代希臘民間傳說中的救世主。影片獲第3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1984年,西奧·安哲羅普洛斯與托尼·諾格拉等共同創作了劇情片《塞瑟島之旅》的劇本,同時他還兼任了影片的導演和製作人,並最終憑藉該片獲得了第3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1986年,西奧·安哲羅普洛斯監製並編導了劇情片《養蜂人》 ,影片獲第4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提名。
1988年,西奧·安哲羅普洛斯轉變風格,拍攝了劇情片《霧中風景》,該片獲得了第4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併入選歐洲電影學院的年度最佳電影。並與《塞瑟島之旅》和《養蜂人》被稱為“沉默三部曲”。
1995年,為紀念電影百年,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創作出了劇情片《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影片以一個希臘導演跨越一個個邊界尋找遺失的電影膠片為主線,回顧了導演之前的創作主題並對電影藝術的發展提出了疑問,獲第48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1998年,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拍攝了由布魯諾·甘茨、法布瑞齊奧·班提佛格里歐、伊莎貝拉·雷納德主演的劇情片《永恆的一天》,並獲得第51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
2004年,執導了由吉歐格·亞曼尼斯、瓦希利·柯羅佛斯、伊娃·科塔曼尼多主演的劇情片《哭泣的草原》,影片獲得了第5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西奧·安哲羅普洛斯也憑藉該片獲得了第17屆歐洲電影節最佳導演提名。
2011年12月,西奧·安哲羅普洛斯開始拍攝由托尼·瑟維洛主演的劇情片《另一片海》,影片圍繞一名政客參與了人口販賣活動展開。
2012年1月25日,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在雅典拍攝《另一片海》時,在過馬路時被一輛機車撞倒,導致腦部出血,送醫院後經搶救無效去世,享年76歲。
個人生活
父母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的父親斯皮羅是一位小店店主,1944年,被他的堂兄弟—極左“解放希臘人民軍”的一員—以在德軍占領時期不支持該組織的罪名逮捕並判處死刑,1946年才被放歸,而父親的名字也從此成為了其電影中父親的唯一指代;母親則是家庭主婦。
妹妹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有一個妹妹,叫烏拉,比安哲羅普洛斯小兩歲,11歲時患病去世。
家庭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的妻子叫菲比·艾克努莫普洛斯(Phoebe Economopoulos),曾為安哲羅普洛斯執導的多部影片擔任製作人。兩人育有一女安娜。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以上參考資料)
導演作品
時間 | 片名 | 主演 |
---|---|---|
1968年 | 《傳送》(短片) | Mirka Kalatzopoulou、Nico Mastorakis |
1971年 | 《重建》 | Thanos Grammenos、Toula Stathopoulou |
1973年 | 《1936年的歲月》 | K·帕夫羅、喬治·克里特西斯 |
1975年 | 《流浪藝人》 | 伊娃·科塔曼尼多、阿里基·喬格里 |
1977年 | 《獵人》 | Mary Chronopoulou、Georges Danis |
1984年 | 《塞瑟島之旅》 | 曼諾斯·卡特拉基斯、圭里奧·布羅基 |
1987年 | 《養蜂人》 |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Dinos Illiopoulos |
1988年 | 《霧中風景》 | 坦尼亞·帕萊奧羅格、阿里基·喬格里 |
1991年 | 《鸛鳥踟躇》 |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讓娜·莫羅 |
1995年 |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 | 哈威·凱特爾、厄蘭·約瑟夫森 |
1995年 | 《盧米埃與四十大導》(紀錄片) | 羅曼娜·波琳熱 |
1998年 | 《永遠的一天》 | 布魯諾·甘茨、伊莎貝拉·雷納德 |
1999年 | 《亞歷山大大帝》 | 伊娃·科塔曼尼多、Omero Antonutti |
2004年 | 《哭泣的草原》 | Alexandra Aidini、Nikos Poursadinis |
2007年 |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電影》 | 伊莎貝爾·阿佳妮、阿努克·艾梅 |
2008年 | 《時光之塵》 | 威廉·達福、布魯諾·甘茨 |
2012年 | 《看不見的世界》 | 姜·維多里奧·巴爾迪、索妮亞·布拉加 |
2013年 | 《另一片海》 | 托尼·瑟維洛威廉·達福 |
(以上參考資料)
編劇作品
時間 | 片名 | 主演 |
---|---|---|
1968年 | 《傳送》 | Mirka Kalatzopoulou、Nico Mastorakis |
1971年 | 《重建》 | Thanos Grammenos、Toula Stathopoulou |
1973年 | 《1936年的歲月》 | K·帕夫羅、喬治·克里特西斯 |
1975年 | 《流浪藝人》 | 伊娃·科塔曼尼多、阿里基·喬格里 |
1977年 | 《獵人》 | Mary Chronopoulou、Georges Danis |
1984年 | 《塞瑟島之旅》 | 曼諾斯·卡特拉基斯、圭里奧·布羅基 |
1987年 | 《養蜂人》 |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Dinos Illiopoulos |
1988年 | 《霧中風景》 | 坦尼亞·帕萊奧羅格、阿里基·喬格里 |
1991年 | 《鸛鳥踟躇》 |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讓娜·莫羅 |
1995年 | 《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 | 哈威·凱特爾、厄蘭·約瑟夫森 |
1998年 | 《永遠的一天》 | 布魯諾·甘茨、伊莎貝拉·雷納德 |
1999年 | 《亞歷山大大帝》 | 伊娃·科塔曼尼多、Omero Antonutti |
2004年 | 《哭泣的草原》 | Alexandra Aidini、Nikos Poursadinis |
2008年 | 《時光之塵》 | 威廉·達福、布魯諾·甘茨 |
2012年 | 《看不見的世界》 | 姜·維多里奧·巴爾迪索、妮亞·布拉加 |
2013年 | 《另一片海》 | 托尼·瑟維洛威廉·達福 |
(以上參考資料)
監製作品
時間 | 片名 |
---|---|
1968年 | 《傳送》 |
1984年 | 《塞瑟島之旅》 |
1987年 | 《養蜂人》 |
1988年 | 《霧中風景》 |
1991年 | 《鸛鳥踟躇》 |
1995年 | 《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 |
1997年 | 《東非暗殺奇案》 |
1998年 | 《永遠的一天》 |
2004年 | 《哭泣的草原》 |
(以上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98 | 第51屆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永恆的一天 | 獲獎 |
1998 | 第51屆 |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 永恆的一天 | 提名 |
1995 | 第48屆 | 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 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 | 獲獎 |
1995 | 第48屆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 | 提名 |
1995 | 第48屆 | 主競賽單元-費比西獎 | 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 | 提名 |
1991 | 第44屆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鸛鳥踟躇 | 提名 |
1984 | 第37屆 | 主競賽單元-最佳編劇獎 | 塞瑟島之旅 | 獲獎 |
1984 | 第37屆 | 主競賽單元-費比西獎 | 塞瑟島之旅 | 獲獎 |
1984 | 第37屆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塞瑟島之旅 | 提名 |
1977 | 第30屆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獵人 | 提名 |
1975 | 第28屆 | 平行單元-費比西獎 | 流浪藝人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88 | 第45屆 | 銀獅獎-最佳影片獎 | 霧中風景 | 獲獎 |
1988 | 第45屆 | 瑟吉奧·特拉薩蒂獎 | 霧中風景 | 獲獎 |
1988 | 第45屆 | 國際同盟藝術電影獎 | 霧中風景 | 獲獎 |
1988 | 第45屆 | 帕西內蒂獎-最佳電影 | 霧中風景 | 獲獎 |
1988 | 第45屆 | “羅馬第一大學”大學生獎 | 霧中風景 | 獲獎 |
1988 | 第45屆 | 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 | 霧中風景 | 獲獎 |
1986 | 第43屆 | 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養蜂人 | 提名 |
1980 | 第37屆 | 評審團特別獎 | 亞歷山大大帝 | 獲獎 |
1980 | 第37屆 | 費比西獎 | 亞歷山大大帝 | 獲獎 |
1980 | 第37屆 | 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亞歷山大大帝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4 | 第54屆 | 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哭泣的草原 | 提名 |
1989 | 第39屆 | Interfilm獎-新電影論壇 | 霧中風景 | 獲獎 |
1975 | 第25屆 | Interfilm獎-新電影論壇 | 流浪藝人 | 獲獎 |
1973 | 第23屆 | 費比西獎-新電影論壇 | 1936年的歲月 | 獲獎 |
1971 | 第21屆 | 費比西獎特別提及 | 重建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04 | 第28屆 | 傑出貢獻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4 | 第17屆 | 費比西獎 | 哭泣的草原 | 獲獎 |
2004 | 第17屆 | 最佳導演獎 | 哭泣的草原 | 提名 |
2004 | 第17屆 | 觀眾獎-最佳導演獎 | 哭泣的草原 | 提名 |
1995 | 第08屆 | 費比西獎 | 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 | 獲獎 |
1989 | 第02屆 | 最佳編劇獎 | 霧中風景 | 提名 |
1989 | 第02屆 | 最佳導演獎 | 霧中風景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04 | 第9屆 | 榮譽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80 | 第3屆 | 最佳外語片獎 | 流浪藝人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97 | 第11屆 | 最佳歐洲電影獎 | 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 | 提名 |
人物評價
縱觀西奧·安哲羅普洛斯的所有影片,它們都負載著沉重和可怕的過去,以及對大地的沉思;正常的戲劇衝突變得模糊不清,情感的壓抑分布於敘述過程中,成為另一種戲劇性手法,暗示著銀幕上沒有出現的層次,那些長而巧妙的移動鏡頭,在畫面內構成蒙太奇,造成新的時空感。(人民網評)
作為集大成者,安哲羅普洛斯不僅有古今希臘的文化底蘊,以及對歐洲現當代文化的深刻了解。重要的是,他以一種影像色調錶達了當下人類在大霧中迷失的感覺。(文藝評論家賈曉偉評)
安哲羅普洛斯敢於為影片設定游離於生命體驗之外的超現實意象:《養蜂人》中,斯皮羅帶著一車蜂蜜千里走單騎;《霧中風景》中,未成年的小姐弟對父愛悖論式的尋找;《鸛鳥踟躇》里那場兩岸相隔的婚禮。這些鏡頭的原創性、想像力和詩性,屢屢能擊中觀影者的內心。(《精品購物指南》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