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長期流放俄國的革命人士,經歷了蘇俄政府的瓦解。在人生暮年時,終於可以回歸故鄉。當他以如此矛盾而又曖昧的身份,再回到記憶中熟悉的地方,再面對家人與朋友時,他感覺到了人情的疏離,對未來的盲目,對於祖國低度的認同與漠視。人們企圖卸下記憶的承重,卻又害怕輕得迷失方向。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意識到自己已經真正失去了國籍。最終,和他離別多年的愛人漂在愛琴海中的浮岸上。
演職員表
職員表
製作人 | 監製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道具 | 造型設計 | 服裝設計 | 錄音 | 劇務 | 布景師 | 發行 |
---|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 Giorgis Samiotis | Phoebe Economopoulos Vera Lykouresi Giorgis Samiotis Pavlos Xenakis |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 | Takis Katselis Harris Papadopoulos Nikos Sekeris |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 托尼·諾格拉/Tonino Guerra Thanassis Valtinos | Giorgos Arvanitis | Eleni Karaindrou | Giorgos Triandafyllou | Vassilis Kapsouros Kostis Papanastasatos Grigoris Samiotis | Giorgos Ziakas | Giorgos Ziakas | Nikos Ahladis Thanassis Arvanitis Dinos Kittou | Stefanos Daniilidis Eleni Varela | Mikes Karapiperis | Greek Film Center |
相關參考
角色演員介紹
| Old Man演員:Manos Katrakis 一個長期流放俄國的革命人士,在人生暮年時,終於可以回歸故鄉。但他意識到自己已經真正失去了國籍。最終,和他離別多年的愛人漂在愛琴海中的浮岸上。 |
| Alexandros演員:Giulio Brogi 正在面試一批老人的影人,他們的任務是念好“是我”這兩個字。他考得心煩,去咖啡館散心,見到了他心目中最合適的扮演者,並跟著他去接他父親。 |
| |
相關資料
製作發行
Greek Film Center[希臘](1989) (USA) (subtitled)
該片於1984年4月21日上映,上影國家希臘、義大利、英國、西德。
影片賞析
當沉鬱的提琴響起,安靜的畫面透出一股強烈的預示,命運之舟又到轉航之時。影片的鏡頭很巧妙,淡入淡出的等待中隱藏著一種回味的餘地。故意靜止的畫面控制著影片的節奏,透出一股張力,像配合劇作家的悠長矛盾的思索,又像老人緩緩而行的身態。而承接更是出落的不露痕跡,片頭亞力桑德斯追隨那位長相酷似父親的賣薰衣草的老人,這時鏡頭旋轉直接到在海港與長年失散父親相見的一段,時空的交錯成為敘事的切入點。一些重複隱現的小細節,比如幾次出現的劇作家在路上若有所思丈量的跳躍,他架空的手指彈鋼琴的姿勢與背景音樂相吻合,意示著劇作家的主人公身份,這時老人相對地成為他的觀察物,靈感源泉,兩次去村莊經過加油站時相同角度對維拉的拍攝也是一種特意安排。
音樂在這部電影中不僅僅起到了營造氛圍的作用,而是參與到情節發展中,表達特定情境中的主題。幾段重複的旋律特色鮮明,跳躍和舒緩的交織對比令人印象深刻。片尾處鏡頭裡一個面朝大海的舞台,貫穿著整部電影的小提琴響起,看不到漂浮在海面上的老人,想像比視覺更有衝擊力,那是一種悲傷,一位被排斥放逐的老人的無法回歸的悲哀。這琴聲成了召喚,老太太面色平靜卻是再也不可抑制地表達,她要跟他去。
影片中有一個海港邊的酒館,在那裡有各式各樣的人出入:警察、記者、士兵、演員。這時這裡就變成一個小小的舞台,而電影拍攝出的畫面似乎帶有一種寓言式的表演痕跡,沒有原因不合情理地忽然湧入和離開的人群讓人覺得不安寧。不斷被廣播的工會聯歡,雨中海上警察拿著擴音器喊話場景的怪異也象徵味濃厚。
藍色背景的畫面通透致遠,雨中希臘的一切都被迷茫籠罩。群山曠野間,白雪皚皚的山坡,望不到疆界的海面上
方方的浮板,巋然不倒的老頭,蹣跚急切的老太太,拿大自然的壯闊與兩個老人比較,就像個人在命運和現實面前,無能為力。
影片評價
《塞瑟島之旅》,這是一部在安哲羅普洛斯電影生涯里被低估的作品。
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展現了對美的追求,除了富有詩意的畫面,導演對“美”顯然有更深廣的定義,這是一種“對人類境遇永恆的拷問。”
這部影片中,他探究了過去與當下、放逐的痛楚以及對更艱難的回歸的傷痛。通過影像揉捏了政治、神話以及個人情感,是一部用特殊方式講述歐洲歷史何去何從的電影。這部電影裡的攝影機運動令人驚嘆,卻沒有停留在傷感的細節表面,而是完成了更宏大的敘事,讓人看到了鏡頭美學的可能性。(鳳凰網評論)
影片獲獎
坎城電影節 1984
國際影評人
費比西獎Theodoros Angelopoulos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Theodoros Angelopoulos
坎城電影節(金棕櫚) 1984
最佳影片(提名) Theodoros Angelopoulos
坎城電影節(FIPRESCI Prize) 1984
Thanassis Valtinos
幕後製作
本片仍然是安哲羅普洛斯老主題的變奏,即一名希臘藝術家如何生活在戰爭的陰影中。影片的上半部分是自然敘事,充滿了安氏特有的憂鬱,後半部分比較鬆散,講老人和他妻子踏上一趟極具象徵意義的旅程,去愛神的家鄉塞瑟島。安氏特有的長框鏡頭依舊是觀眾熟悉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