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建設背景
安慶之所以如此看重這座橋,是緣於長期阻隔的困擾。歷史上的安慶,舟楫雲集,商貿繁華。但是,在二十世紀後半期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因江而興”的安慶開始凸現“因江而阻”的矛盾,日益成為偏居江北、望江興嘆的“孤城”。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和長江上許多城市一樣,安慶也有過百年建橋夢。
早在一九一二年,孫中山先生就在《建國方略》和《建國綱要》上提出,安慶可以規劃成橫跨長江兩岸、人口百萬的“雙聯市”,提議在安慶修建長江大橋連線長江兩岸。1992年,原國家計委對長江中下游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調研後作出決定,計畫在安徽建設3座長江大橋。安慶隨即成立了“大橋項目籌建指揮部”。然而,由於資金等問題,大橋又被“擱淺”。現在偉人的構想終成現實。
建設進程
1995年和1998年,安慶大橋籌建指揮部兩次向中央上報長江大橋項目建議書。
1999年12月,《項目建議書》被批覆。
2001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隨著2001年7月《安慶長江公路大橋工程可行性報告》獲正式批准後,古城安慶奏響了建設長江大橋的新樂章。
大橋歷時3年,於2004年12月26日提前批准工期一年正式建成通車。
百年大計,質量為本。大橋建設者做了百餘次的論證與實驗,將中港二航局、湖南路橋、中鐵寶橋、西安方舟等建橋“王牌軍”招集麾下,高標準,嚴要求,協同作戰。
冬天,寒風刺骨,江上溫度更低。夏天,酷熱難耐,為在熱燙的鋼板上立足,焊工們穿著加厚勞保鞋還得墊上厚厚的木板……跨江、跨堤、跨湖、跨路作業,數千名大軍奮戰在6公里長的戰線上。
大橋開工之初,安慶市政府就在工程沿線發布通告,要求社會方方面面全力支持大橋建設。610萬安慶人民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在為大橋建設服務。池州市對這樣一個造福兩岸人民的工程在征地拆遷等諸多方面,同樣是一路綠燈。
大橋辦多次表示不鼓勵個人捐款,但還是有許多熱心的市民掏著貼身的口袋,為大橋建設盡一份心意。他們中有退休老兵羅中梁、退休老人蔣鎮航、打工農民陳金友、不留地址姓名的下崗女工……
心往一處使,同唱一首歌。一流的隊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環境,使得安慶長江大橋在質量、安全、速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驕人的業績:鋼圍堰著岩精度、主橋鋼箱梁合龍精度和標高精度創全國第一,工期提前一年,安全事故零記錄。
2005年01月,安慶長江鐵路大橋項目前期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鐵道第四勘察設計院編制《安徽省鐵路總體規劃安慶過江通道深化研究及大橋選址報告》,隨後鐵四院專家組來宜現場勘察,採集相關資料,並於2月份完成該報告。
2005年08月,安徽省發改委主持召開“安慶長江鐵路大橋橋位專家諮詢會”,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新等專家對大橋橋位進行諮詢研究,並對選址報告進行評審。
2005年10月,經省部協商,鐵道部將沿江城際鐵路及安慶長江鐵路大橋項目補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並向鐵四院下達前期工作任務書。
安慶長江鐵路大橋合龍中圖冊
2005年12月,鐵道部主持召開了寧安城際鐵路及安慶長江鐵路大橋項目預可研報告審查會。
2006年01月,寧安城際鐵路及安慶長江鐵路大橋項目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
2006年07月05日,安慶長江鐵路大橋設計競標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經研究、審核、競標,鐵四院與中鐵大橋院聯合體中標。
2006年09月,中鐵大橋院和鐵四院正式啟動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製程序,同時編制了橋樑建設對長江航道的影響書、河勢分析、橋位所在枯、中水流影響、流速及航跡圖。
2006年10月09日,安慶市與鐵四院、中鐵大橋院聯合舉行了寧安城際鐵路及安慶長江鐵路大橋工可勘察開鑽儀式;10月份武漢水文站和中鐵大橋院近100人的設計、水文、勘測、物探等四個工作組進入安慶進行實地勘測。
安慶長江鐵路大橋架設第一孔鋼樑圖冊
2009年03月20日,安慶長江鐵路大橋開工建設。
2009年06月05日,安慶長江鐵路大橋首節鋼圍堰順利下水,浮運到墩位處,標誌著大橋主體工程開始施工。
2009年08月28日,寧安城際鐵路、安慶長江大橋在北岸引橋5號墩成功澆築全橋第一根鋼筋混凝土鑽孔樁,從而拉開了大橋基礎施工序幕。
2009年11月24日,安慶長江鐵路大橋開始澆築4號主塔墩鋼沉井井壁混凝土。
2009年12月06日,由中鐵大橋局二公司項目部承建的寧安鐵路安慶長江大橋4號主塔墩打下第一根鋼護筒,為主塔墩鑽孔樁施工創造了條件。
2010年01月24日,安慶長江大橋4號主塔墩基礎鑽孔樁開鑽,正式拉開了該橋主墩施工序幕。
大橋主塔墩打下第一根鋼護筒圖冊
2010年02月12日,進行首次橋墩澆注施工。
2010年03月10日大橋正式進入主橋墩的混凝土灌注階段。
2010年03月15日,中鐵大橋局集團二公司項目部成功澆築了安慶長江大橋北岸引橋工地第一個橋墩承台———安慶橋W11號橋墩承台,這是該引橋工地完成的第一個外露工程。
2010年06月29日上午,中國路橋寧安鐵路工程指揮部在蕪湖弋江站工地舉辦生產動員大會,同時組建寧安鐵路蕪湖站青年突擊隊。
2010年07月21日,中鐵大橋局集團二公司項目部第二架子隊澆築完寧安鐵路安慶長江大橋北岸引橋19號墩墊石最後一斗混凝土,宣告了該橋第一個橋墩澆築成功。
2010年11月12日,中鐵大橋局二公司項目部在寧安鐵路安慶長江大橋北岸工地成功澆築了全橋首段零號塊鋼筋混凝土箱梁,從而拉開了該橋上部梁體施工序幕。
2011年04月01日,中鐵大橋局二公司項目部成功澆築完成了寧安鐵路安慶長江大橋主橋5號邊墩承台混凝土,標誌著該大橋橋墩承台施工全部結束,從而為搶在長江洪峰到來之前完成橋墩出水的工期目標創造了條件。
安慶長江鐵路大橋W11號橋墩澆築成功圖冊
2012年04月26日,寧安鐵路安慶長江大橋3#主塔鋼樑架設開始掛設全橋第一根斜拉索,標誌著大橋鋼樑架設全面進入大懸臂階段。該橋為雙塔三索麵斜拉橋,兩座主塔高約210米,全橋共需掛設216根斜拉索,其中單根最長斜拉索約為300米長、重35噸,在國內同類橋樑中實屬罕見。
2012年09月14日,中國中鐵大橋局集團二公司施工的寧安鐵路安慶長江大橋4號墩主塔隨著最後一個節段混凝土澆築完畢,實現了210米的主塔順利封頂,標誌著大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2年12月01日,安慶寧安城際鐵路長江大橋主跨鋼樑順利對接合龍。
橋樑建築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位於長江安慶段,全長5985.66米,主橋1040米。2001年開工建設,2004年通車。於2004年正式建成通車,為國家“十五”重點工程,總投資13.174億元。上距九江大橋164公里,下距銅陵長江公路大橋96公里。大橋全線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大橋全長5985.66米,主橋長1040米,為五跨連續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總投資13.174億元。大橋建成後,已存在40多年的安慶汽車輪渡將繼續正常使用,因為大橋對車輛的通行有明確規定,今後凡欲過江的非機動車、機車、農用車、行人以及裝有危險品的車輛只能繼續採用渡輪。
重要意義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是國家“十五”重點工程,也是安徽省“861”行動計畫通達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徽省連線大江南北的第三條通道,是萬里長江上第35座變天塹為通途的橋樑,成為滬蓉高速公路安徽段、沿江高速公路以及東營至香港高速公路的交會點,是國家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橋的通車,使安慶這座歷史文化名域,打通了向北、向東以及向南出海通道,加強與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閩東南地區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聯繫,將為安慶發展開闢新的坦途。
該大橋建設創造了四項全國第一:從施工單位的選擇到首節鋼圍堰下水時間最短,僅用22天時間;從首節鋼圍堰下水到著岩封底時間最短,僅用80個工作日;鋼圍堰著岩精度最高(為1/660),超出設計規範的6.6倍;在全國同類大橋建設中,安全建設零事故記錄保持時間最久。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刷新了長江建橋史上鋼箱梁吊裝最快等多項紀錄。大橋主體工程由高架橋、立交橋、引橋、引道、主橋等部分組成,全長5985.66米。主橋為五跨連續雙塔雙索麵鋼箱斜拉橋樑,全長1040米。主跨長510米,列國內第七,世界第16位。主索塔呈倒“Y”形,高184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橋面淨寬26米,橋下最小通航淨空24米。大橋全線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橋樑標準建造並考慮到遠景六車道的運營要求。
安慶長江大橋建設創造了四項全國第一:從施工單位的選擇到2001年11月18日首節鋼圍堰下水時間最短,僅用22天時間;從首節鋼圍堰下水到著岩封底時間最短,僅用80個工作日;鋼圍堰著岩精度(為1/660)最高,超出設計規範的6.6倍;在全國同類大橋建設中,安全建設零事故記錄保持時間最久。而安慶長江公路大橋就是安慶的“東進序曲”,是安徽南下的平台和“橋頭堡”。它建成的重大意義不僅在於交通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安慶發展的戰略空間格局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加強了與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閩東南地區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聯繫,將為安慶發展開闢新的坦途。建成的大橋通車後,滬蓉高速、合安高速、京福高速、沿江高速將在此整和,隨著東香高速、合武高速公路的建設,安慶將成為安徽乃至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