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烈士紀念館

安慶烈士紀念館

安慶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坐落於安慶市宜秀區大龍山鎮新新村的君山嶺,它的前身為君山嶺烈士墓,原址位於陵園的東南側。在那裡,168位解放安慶和渡江戰士曾長眠了五十多個春秋。時光追溯到六十年前的一九四九年,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節節勝利,國民黨賴以維持反動統治和進行反革命內戰的軍事主力已基本上歸於消滅,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的基礎已根本上動搖,全國已處於革命勝利的前夜,為適應戰爭的發展和迅速奪取全國勝利的要求,一九四九年三月,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和第五兵團分別在陳錫聯和楊勇司令員的率領下,先後自桐城南下,在集賢關、海口洲、廣濟圩一帶集結,準備橫渡長江,直驅盤踞在南京的蔣家王朝,渡江前線指揮部設在懷寧縣洪埠,並將戰前醫院設在原總鋪鄉(大龍山鎮新新村的胡家老屋。

基本介紹

紀念館介紹,歷史貢獻,現代延續,地圖信息,

紀念館介紹

安慶對江一線之敵,為國民黨“京滬杭警備總部”湯恩伯指揮的劉汝明部之55軍、68軍、96軍,並附有敵海軍第二艦隊的艦艇和南京空軍的戰鬥飛機;駐守在安慶北郊集賢關、洪埠的頑敵,也妄圖憑藉精良的武器裝備,有利的戰略地勢和堅固的工事進行負隅頑抗,形式十分嚴峻。
4月21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劉伯承、鄧小平等首長連夜從桐城指揮部趕到懷寧縣洪埠渡江前線指揮部,指揮主力大部隊渡江。解放安慶的江北我軍,在“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統一號令下,位於安慶東西二線的炮兵群,萬炮齊發,一齊射向對岸早已鎖定好的敵軍江防工事和軍事設施。與此同時,為掩護主力渡江,消滅盤踞在安慶城內及周邊守敵,由十軍28師及88團於4月21日組織小部隊四面襲擊,並用炮火封鎖江面,以防敵艦東逃。22日晚,解放安慶總攻開始了,由84團攻西門,88團直向江邊楔入,82團攻北門,83團先取棋盤山,再向東北攻擊前進,終於取得戰鬥的勝利。
懷寧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領導下,從人力、物力、財力上支援了渡江戰役。他們自發地組織擔架隊,冒著槍林彈雨將傷員陸續抬下火線,送往戰前醫院。由於戰時條件艱苦,缺醫少藥,仍有一部分重傷員為國捐軀了。飽受苦難的當地人民默默地整理著烈士的遺物,懷著沉痛的心情掩埋好烈士的遺物。解放初,曾有30餘名(37)山東籍烈士被迎移回原籍。3名有名姓(一名營長兩名排長,當年有石碑)和無名姓(當時是木片碑)共168名渡江戰士長眠於此。“青山有幸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令他們含笑九泉的是,經過人民解放大軍兩晝夜的奮戰,4月23日懷寧全境宣告解放。

歷史貢獻

先烈們用寶貴的生命贏得了祖國的解放,換來了人民的自由,用血肉之軀築起了擎天的精神豐碑,鼓舞激勵著無數中華英豪奮戰於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

現代延續

為了進一步弘揚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和獻身精神,安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烈士紀念館的建設。2006年,市民政部門在君山嶺征地200餘畝,籌備建設革命烈士紀念館。2007年7月,安慶市革命烈士陵園在各方人士的支持建成。2007年7月24日上午,大龍山群山起敬、蒼松肅立,安慶市革命烈士安葬奠禮在君山嶺隆重舉行。原君山嶺烈士墓烈士移葬在現陵園東側山嶺上,合稱“無名烈士墓”。安葬於現烈士陵園的烈士有:解放安慶烈士,渡江烈士,抗美援朝烈士,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烈士,抗洪搶險烈士。有名的烈士有五十名,無名烈士三百五十六名,總共安葬烈士四百零六名。
自此,君山嶺烈士墓被更名為安慶市革命烈士紀念館,被定為安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慶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周邊的中小學生和民眾每年清明都到這兒為烈士們掃墓,緬懷先烈們的豐功偉績。

地圖信息

地址: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中醫院西南300米(老街路西)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