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畫 (2001—2005年)
- 地點:安徽省
- 文號:皖政〔2002〕30號
- 時間:二○○二年六月七日
通知,計畫,一、背景,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三、任務和措施,四、實施《計畫》的保證,
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畫》的通知
皖政〔2002〕30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現將《安徽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畫》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二年六月七日
計畫
安徽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畫(2001—2005年)
為促進我省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根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畫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和《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的精神,結合我省人口老齡化的實際,特制定《安徽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畫(2001—2005年)》(以下簡稱《計畫》)。
一、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老齡事業有了較快發展。1995年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省老齡委等14個部門聯合制定的《安徽省老齡工作發展規劃(1995—2000年)》,有力地推動了老齡事業的發展。老年人的經濟供養與醫療保障得到改善,老年福利、文化、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較快,老年人合法權益受到重視,敬老、養老、助老的社會氛圍逐步形成,老年人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老齡組織健康發展。但是,我省老齡事業總體上仍滯後於人口老齡化的要求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為,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老年設施、產品與服務短缺,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不夠豐富,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老齡事業發展機制尚待建立和完善。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老年人口上升的比重及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將進一步加快。1998年,我省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總人口的10%;2000年已達659萬,占總人口的10.5%,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446萬,占總人口的7.45%。今後一個時期,我省老年人口還將繼續增長,人口老齡化具有發展快、老年人口數量大、地區發展不平衡、超前於社會經濟發展等特點。老年人對經濟供養、醫療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長,必將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解決老齡問題,滿足老年人口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實現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公平和穩定,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從新世紀開始,我省將全面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經濟發展和綜合省力的增強將為解決老齡問題創造良好的物質基礎。預測未來,雖然老年扶養比開始上升,但少兒撫養比明顯降低,社會總撫養比持續下降,將為做好21世紀人口老齡化高峰前的準備提供有利條件。我們要抓住機遇,制定對策,有計畫、有步驟地推動全省老齡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老年人口上升的比重及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將進一步加快。1998年,我省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總人口的10%;2000年已達659萬,占總人口的10.5%,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446萬,占總人口的7.45%。今後一個時期,我省老年人口還將繼續增長,人口老齡化具有發展快、老年人口數量大、地區發展不平衡、超前於社會經濟發展等特點。老年人對經濟供養、醫療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長,必將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解決老齡問題,滿足老年人口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實現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公平和穩定,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從新世紀開始,我省將全面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經濟發展和綜合省力的增強將為解決老齡問題創造良好的物質基礎。預測未來,雖然老年扶養比開始上升,但少兒撫養比明顯降低,社會總撫養比持續下降,將為做好21世紀人口老齡化高峰前的準備提供有利條件。我們要抓住機遇,制定對策,有計畫、有步驟地推動全省老齡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精神,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人口老齡化的實際出發,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運用市場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充分調動廣大老年人自身積極性,有計畫、有步驟地推動我省老齡事業健康、有序、全面發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以下簡稱“六個老有”)的目標。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老齡事業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把老齡事業納入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增加老齡事業投入,使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增長相適應。
2、堅持老齡事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發展老齡事業要著眼於改革、創新,運用市場機制,推動老年服務業走社會化、產業化道路。
3、堅持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加快發展老年服務事業,同時繼續鼓勵和支持家庭養老,倡導個人的自我養老準備。
4、堅持用法制和道德的力量營造發展老齡事業的社會環境。加強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法律約束機制;完善道德規範,重視輿論引導,增進代際和諧。
5、堅持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在加強老年人口生活保障的同時,注意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重視老年人的價值,發揮老年人的作用,引導老年人自立自強、積極向上。
6、堅持統籌規劃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相結合。重視農村老齡問題和農民的養老問題;解決好“老少窮”地區老年人的生活困難問題;加強高齡老人、殘疾老人、老年婦女、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和權益保障;把老齡工作的重心放在社區、基層。
(三)總體目標
加快我省老齡事業發展步伐,重點解決老齡事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全面貫徹落實“六個老有”目標,把我省老齡事業推向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初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體現城鄉不同特點的城市和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立以城鎮社區為基礎的老年人管理與服務體系。進一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建立老齡事業的正常投入機制。健全老齡工作體系。
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精神,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人口老齡化的實際出發,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運用市場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充分調動廣大老年人自身積極性,有計畫、有步驟地推動我省老齡事業健康、有序、全面發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以下簡稱“六個老有”)的目標。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老齡事業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把老齡事業納入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增加老齡事業投入,使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增長相適應。
2、堅持老齡事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發展老齡事業要著眼於改革、創新,運用市場機制,推動老年服務業走社會化、產業化道路。
3、堅持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加快發展老年服務事業,同時繼續鼓勵和支持家庭養老,倡導個人的自我養老準備。
4、堅持用法制和道德的力量營造發展老齡事業的社會環境。加強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法律約束機制;完善道德規範,重視輿論引導,增進代際和諧。
5、堅持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在加強老年人口生活保障的同時,注意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重視老年人的價值,發揮老年人的作用,引導老年人自立自強、積極向上。
6、堅持統籌規劃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相結合。重視農村老齡問題和農民的養老問題;解決好“老少窮”地區老年人的生活困難問題;加強高齡老人、殘疾老人、老年婦女、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和權益保障;把老齡工作的重心放在社區、基層。
(三)總體目標
加快我省老齡事業發展步伐,重點解決老齡事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全面貫徹落實“六個老有”目標,把我省老齡事業推向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初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體現城鄉不同特點的城市和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立以城鎮社區為基礎的老年人管理與服務體系。進一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建立老齡事業的正常投入機制。健全老齡工作體系。
三、任務和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經濟供養體系
1、任務:初步建立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相結合的經濟供養體系,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確保老年人口生活水平隨社會經濟發展逐步提高。
2、措施:在城鎮加快建立統一、規範、完善的養老保險體系,確保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全面實行社會化發放。依法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鼓勵企業開展補充養老保險,提倡發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保險。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金調整機制,隨著經濟發展和職工工資水平的提高,合理增加基本養老金,使離退休人員共享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果。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資金,增加儲備,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做好準備。
在農村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保障、家庭贍養和社會扶持相結合的農民養老保障體系。農民養老以家庭贍養為主,根據需要簽訂“家庭贍養協定”;鼓勵低齡健康老人提高自養能力;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者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或扶養能力的老年人,繼續完善以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為內容的“五保”供養制度,逐步提高供養水平;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對老年人的集體福利制度;根據情況逐步建立獨生子女戶和兩女戶的計畫生育養老保險制度;注意探索和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的老年人養老問題。
按照政府救濟和社會互助相結合的原則,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多項目的貧困老人救助體系。確保將符合條件的城鎮老年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並隨社會經濟發展相應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通過政府救濟和社會互助制度,多渠道籌集資金,對特殊困難的老人實行臨時性救助,大力倡導多種形式的扶老助困送溫暖活動。
(二)建立和完善老年人醫療保健體系
1、任務:努力滿足城鄉老年人的基本醫療需求。初步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老年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做好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工作,提高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健康教育普及率城市達到80%,農村達到50%。老年人體育健身參與率達到40—50%。
2、措施:完善和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按照規定,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機構,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並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逐步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改善特困老人和高齡老人的醫療條件。
充分利用城市現有的衛生資源,大力發展社區老年衛生服務,以優質、便捷、經濟為原則,為老年人提供預防、醫療、護理和康復等衛生服務,逐步把老年人大部分的基本健康問題解決在社區。逐步完善縣、鄉(鎮)、村三級醫療衛生預防保健網,加快農村基層(鄉鎮、村)醫療衛生組織建設,努力改善老年人的醫療衛生條件。加強“老少窮”地區老年人的醫療保健工作,逐步改善其缺醫少藥的局面。重視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在青少年中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老年期常見疾病的發病率和致殘率;在老年人中普及衛生保健知識,增強自我保健能力;注意針對老年婦女的身心特點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努力提高健康預期壽命。逐步建立社區老年人口健康檔案。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監測。重視老年期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和康復研究,建立老年人口健康評價指標體系。
為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創造條件。縣(市)普遍設立老年體育指導站(點),加強對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的科學指導;城市社區和農村鄉村因地制宜地開闢老年人健身場所;逐步建立老年人體質監測站,開展老年人體質監測指導工作。
(三)構建老年社會照料服務網路
1、任務:初步建成養老設施網路。全省城鎮各種福利機構床位數達到2萬張,農村鄉鎮敬老院覆蓋率達到90%以上。初步形成以社區為依託的老年照料服務體系,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逐步建立健全社區為老年人服務的隊伍及有效管理體制。
2、措施:在充分利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增加對養老設施建設的投入,通過新建和改、擴建,辦好示範性的養老設施,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力量投資興辦以社區為基礎、不同檔次的養老服務設施,注意以需求為導向發展護理型養老設施。有條件的縣(市、區)建一所集養老、醫療、康復、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為老服務設施。進一步加強鄉(鎮)敬老院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服務範圍擴大到沿邊地區。
制定和完善各類老年設施的建設標準和設計規範。住宅、道路交通和公共設施建設逐步滿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凡新建的住宅小區,按《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和《老年人建築設計規範》建立老年活動室和為老服務配套設施。
大力發展社區老年照料服務。在社區建立綜合性、多功能的服務站,依託社區老年服務設施,採取上門服務、定點服務等形式,開展看護照料、精神慰籍、家務幫助等服務項目。有條件的地區逐步建立老年人緊急呼叫系統。充分利用家庭照料資源,積極探索支持家庭成員照料老年人的有效辦法,逐步最佳化支持老年人居家養老的社會和社區環境。
加強社區老年管理工作與服務人員的培訓,提高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建立管理人員定期培訓制度;服務人員培訓率達到60—80%以上,經過考核,持證上崗。重視整合和充分利用現有社區人力資源,大力發展社區志願服務組織,積極鼓勵在校學生以各種形式參加為老服務,形成專、兼職和志願者相結合的為老服務隊伍。
適應退休人員逐步由社區管理的新形勢,積極探索退休人員社區管理服務的新模式。逐步完善市、區、街道和居委會四級老年管理服務網路。充分發揮民眾組織在社區老齡工作中的作用。
(四)營造全社會敬老養老助老環境,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質量
1、任務:營造全社會尊重、理解、關心和幫助老年人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豐富老年人閒暇生活,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質量;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在校學員人數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倍;充分發揮老年人在社會生活中的積極作用。
2、措施:採取多種形式,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等大眾傳播媒體的宣傳教育和引導作用,加強老齡宣傳工作,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將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美德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將敬老教育納入中國小德育教育之中,結合社區實際開展敬老教育和活動;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對老齡事業中湧現出的先進單位、家庭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營造一個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重視老齡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加強老年活動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省老年活動中心,在有條件的市建立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老年活動中心。鼓勵並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建立老年文化和體育指導站。街道和鄉鎮設老年活動站,社區居委會和村根據條件開設老年活動室。在現有或新建的公益性文化設施中開闢老年人活動場所,同時鼓勵部門和單位管轄的文化活動場所向老年人開放。公園、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活動設施免費向老年人開放。
加強老年文化建設。廣播電台、電視台要辦好老年文化專題節目和老年欄目;文學、影視和戲劇界要積極創作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新聞出版部門要重視辦好老年報刊,出版面向老年人的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大力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社區文體活動,對各類專業性老年民眾文體組織給予支持和引導,有計畫地組織老年人開展文藝匯演、書畫展覽等活動。
建立老年教育網路。各級政府要合理安排老年教育的投入,同時動員社會力量,因地制宜辦好老年教育。省要進一步提高老年大學的辦學水平,有條件的市、縣(市、區)也要設立老年大學,街道和鄉(鎮)以及有條件的社區居委會,要加快建立供老年人休閒、學習等活動的場所;有條件的成人教育院校應積極開設老年班;發展老年電視大學、老年網上學校等多種形式的老年教育。重視做好老年教育教材的編寫工作。
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教育活動,幫助老年人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別重視加強老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城市舉辦各種講座、學習班、報告會,就近就地開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的老年思想教育活動,幫助老年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在農村,積極組織引導老年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農業技術,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移風易俗。重視發揮基層黨支部在老年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老幹部、老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鼓勵老年人繼續參與社會發展。根據社會需要和自願量力的原則,創造條件,積極發揮老年人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重視老年人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社區逐步建立老年人才檔案,為他們參與社區服務提供信息、牽線搭橋,引導老年人從事教育、科研、諮詢以及維護社會治安、開展社區服務等社會公益活動;在農村鼓勵健康老人從事種植、養殖、加工業和發展庭院經濟。支持老年人自助互助。注意充分發揮城鄉老年人在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
(五)逐步建立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保障體系
1、任務:加強立法、執法工作,初步形成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保障體系;加強普法教育工作。城市普法教育普及率不低於80%,農村不低於60%。
2、措施:加大執法力度,依法處理和打擊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逐步建立較為完善的老年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組織網路。基層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機構應設立老年人合法權益維護崗,社區設立法律服務網點,保證老年人就地就近、及時有效地得到法律服務。對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老年人,按有關規定提供法律援助,給予緩交、減交或免交服務費用的優待。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的宣傳力度,強化全社會維護老年人權益的法制觀念。幫助老年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加強法律監督。各級老齡工作機構應嚴格履行職責,督促和協調各部門依法行政,積極配合和協助司法行政部門,做好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工作。有關部門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的貫徹執行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嚴格執行和認真落實有關對老年人的優待條款。同時,抓緊制定有關老年人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法規和政策檔案。
1、任務:初步建立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相結合的經濟供養體系,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確保老年人口生活水平隨社會經濟發展逐步提高。
2、措施:在城鎮加快建立統一、規範、完善的養老保險體系,確保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全面實行社會化發放。依法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鼓勵企業開展補充養老保險,提倡發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保險。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金調整機制,隨著經濟發展和職工工資水平的提高,合理增加基本養老金,使離退休人員共享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果。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資金,增加儲備,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做好準備。
在農村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保障、家庭贍養和社會扶持相結合的農民養老保障體系。農民養老以家庭贍養為主,根據需要簽訂“家庭贍養協定”;鼓勵低齡健康老人提高自養能力;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者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或扶養能力的老年人,繼續完善以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為內容的“五保”供養制度,逐步提高供養水平;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對老年人的集體福利制度;根據情況逐步建立獨生子女戶和兩女戶的計畫生育養老保險制度;注意探索和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的老年人養老問題。
按照政府救濟和社會互助相結合的原則,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多項目的貧困老人救助體系。確保將符合條件的城鎮老年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並隨社會經濟發展相應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通過政府救濟和社會互助制度,多渠道籌集資金,對特殊困難的老人實行臨時性救助,大力倡導多種形式的扶老助困送溫暖活動。
(二)建立和完善老年人醫療保健體系
1、任務:努力滿足城鄉老年人的基本醫療需求。初步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老年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做好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工作,提高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健康教育普及率城市達到80%,農村達到50%。老年人體育健身參與率達到40—50%。
2、措施:完善和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按照規定,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機構,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並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逐步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改善特困老人和高齡老人的醫療條件。
充分利用城市現有的衛生資源,大力發展社區老年衛生服務,以優質、便捷、經濟為原則,為老年人提供預防、醫療、護理和康復等衛生服務,逐步把老年人大部分的基本健康問題解決在社區。逐步完善縣、鄉(鎮)、村三級醫療衛生預防保健網,加快農村基層(鄉鎮、村)醫療衛生組織建設,努力改善老年人的醫療衛生條件。加強“老少窮”地區老年人的醫療保健工作,逐步改善其缺醫少藥的局面。重視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在青少年中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老年期常見疾病的發病率和致殘率;在老年人中普及衛生保健知識,增強自我保健能力;注意針對老年婦女的身心特點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努力提高健康預期壽命。逐步建立社區老年人口健康檔案。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監測。重視老年期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和康復研究,建立老年人口健康評價指標體系。
為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創造條件。縣(市)普遍設立老年體育指導站(點),加強對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的科學指導;城市社區和農村鄉村因地制宜地開闢老年人健身場所;逐步建立老年人體質監測站,開展老年人體質監測指導工作。
(三)構建老年社會照料服務網路
1、任務:初步建成養老設施網路。全省城鎮各種福利機構床位數達到2萬張,農村鄉鎮敬老院覆蓋率達到90%以上。初步形成以社區為依託的老年照料服務體系,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逐步建立健全社區為老年人服務的隊伍及有效管理體制。
2、措施:在充分利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增加對養老設施建設的投入,通過新建和改、擴建,辦好示範性的養老設施,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力量投資興辦以社區為基礎、不同檔次的養老服務設施,注意以需求為導向發展護理型養老設施。有條件的縣(市、區)建一所集養老、醫療、康復、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為老服務設施。進一步加強鄉(鎮)敬老院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服務範圍擴大到沿邊地區。
制定和完善各類老年設施的建設標準和設計規範。住宅、道路交通和公共設施建設逐步滿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凡新建的住宅小區,按《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和《老年人建築設計規範》建立老年活動室和為老服務配套設施。
大力發展社區老年照料服務。在社區建立綜合性、多功能的服務站,依託社區老年服務設施,採取上門服務、定點服務等形式,開展看護照料、精神慰籍、家務幫助等服務項目。有條件的地區逐步建立老年人緊急呼叫系統。充分利用家庭照料資源,積極探索支持家庭成員照料老年人的有效辦法,逐步最佳化支持老年人居家養老的社會和社區環境。
加強社區老年管理工作與服務人員的培訓,提高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建立管理人員定期培訓制度;服務人員培訓率達到60—80%以上,經過考核,持證上崗。重視整合和充分利用現有社區人力資源,大力發展社區志願服務組織,積極鼓勵在校學生以各種形式參加為老服務,形成專、兼職和志願者相結合的為老服務隊伍。
適應退休人員逐步由社區管理的新形勢,積極探索退休人員社區管理服務的新模式。逐步完善市、區、街道和居委會四級老年管理服務網路。充分發揮民眾組織在社區老齡工作中的作用。
(四)營造全社會敬老養老助老環境,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質量
1、任務:營造全社會尊重、理解、關心和幫助老年人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豐富老年人閒暇生活,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質量;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在校學員人數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倍;充分發揮老年人在社會生活中的積極作用。
2、措施:採取多種形式,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等大眾傳播媒體的宣傳教育和引導作用,加強老齡宣傳工作,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將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美德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將敬老教育納入中國小德育教育之中,結合社區實際開展敬老教育和活動;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對老齡事業中湧現出的先進單位、家庭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營造一個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重視老齡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加強老年活動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省老年活動中心,在有條件的市建立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老年活動中心。鼓勵並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建立老年文化和體育指導站。街道和鄉鎮設老年活動站,社區居委會和村根據條件開設老年活動室。在現有或新建的公益性文化設施中開闢老年人活動場所,同時鼓勵部門和單位管轄的文化活動場所向老年人開放。公園、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活動設施免費向老年人開放。
加強老年文化建設。廣播電台、電視台要辦好老年文化專題節目和老年欄目;文學、影視和戲劇界要積極創作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新聞出版部門要重視辦好老年報刊,出版面向老年人的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大力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社區文體活動,對各類專業性老年民眾文體組織給予支持和引導,有計畫地組織老年人開展文藝匯演、書畫展覽等活動。
建立老年教育網路。各級政府要合理安排老年教育的投入,同時動員社會力量,因地制宜辦好老年教育。省要進一步提高老年大學的辦學水平,有條件的市、縣(市、區)也要設立老年大學,街道和鄉(鎮)以及有條件的社區居委會,要加快建立供老年人休閒、學習等活動的場所;有條件的成人教育院校應積極開設老年班;發展老年電視大學、老年網上學校等多種形式的老年教育。重視做好老年教育教材的編寫工作。
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教育活動,幫助老年人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別重視加強老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城市舉辦各種講座、學習班、報告會,就近就地開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的老年思想教育活動,幫助老年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在農村,積極組織引導老年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農業技術,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移風易俗。重視發揮基層黨支部在老年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老幹部、老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鼓勵老年人繼續參與社會發展。根據社會需要和自願量力的原則,創造條件,積極發揮老年人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重視老年人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社區逐步建立老年人才檔案,為他們參與社區服務提供信息、牽線搭橋,引導老年人從事教育、科研、諮詢以及維護社會治安、開展社區服務等社會公益活動;在農村鼓勵健康老人從事種植、養殖、加工業和發展庭院經濟。支持老年人自助互助。注意充分發揮城鄉老年人在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
(五)逐步建立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保障體系
1、任務:加強立法、執法工作,初步形成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保障體系;加強普法教育工作。城市普法教育普及率不低於80%,農村不低於60%。
2、措施:加大執法力度,依法處理和打擊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逐步建立較為完善的老年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組織網路。基層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機構應設立老年人合法權益維護崗,社區設立法律服務網點,保證老年人就地就近、及時有效地得到法律服務。對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老年人,按有關規定提供法律援助,給予緩交、減交或免交服務費用的優待。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的宣傳力度,強化全社會維護老年人權益的法制觀念。幫助老年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加強法律監督。各級老齡工作機構應嚴格履行職責,督促和協調各部門依法行政,積極配合和協助司法行政部門,做好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工作。有關部門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的貫徹執行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嚴格執行和認真落實有關對老年人的優待條款。同時,抓緊制定有關老年人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法規和政策檔案。
四、實施《計畫》的保證
(一)加強對老齡工作的領導。各級政府要把老齡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議程,及時研究和解決老齡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組織實施老齡事業發展計畫。儘快建立和完善各級老齡工作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明確任務和職責,核定編制,配備幹部,保證必要的工作經費和工作條件。加強老齡工作隊伍建設,選拔優秀幹部充實老齡工作隊伍,採取多種形式,對老齡工作幹部進行有計畫地培訓,提高政治和業務素質。
(二)加大對老齡事業的投入。將老齡事業納入各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規模,根據需要和可能,增加對老齡事業經費的投入,用於補充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老年服務設施建設、科學研究和老年教育等方面,逐步形成制度化的財力投入機制。同時,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多元化的老齡事業投入機制。
(三)加快體制創新,推動老年福利事業和服務產業的發展。大力推進老年福利事業社會化、產業化和法制化進程。在堅持政府主導,加大對老年福利事業投入的同時,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動員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計畫、財政、工商、稅務、物價、國土、建設、規劃和民政等部門,要制定優惠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私營企業和國內外人士投資老齡事業,發展老年產業,滿足不斷增長的老年群體對設施、產品與服務的需求。
對政府辦的老年福利事業引入市場機制,參與競爭,並積極探索公辦民營等委託運作形式。同時,改革內部管理體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對社會辦的老年福利事業進行必要的調控、規範、指導和監督,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和巨觀管理、社會中介組織經辦運作、福利機構自主經營的管理體制。
(四)重視老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訓。加強老齡問題基礎理論和套用研究。密切注視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關注老年人口狀況,建立老齡事業統計指標體系。形成統計工作制度,為科學規劃和科學決策服務。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借鑑國際經驗,不斷提高老齡科研水平。
大力培養發展老齡事業的各類專門人才。在有條件的綜合性大學開設社會老年學專業或課程,在醫學和護理院校增加老年醫學、老年護理學教學內容。有條件的院校可設立碩士、博士學位,培養老年學高級專門人才。大力開展老年教育和老年醫學研究。
(五)建立督查和評估機制。《計畫》由安徽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負責協調並督促實施。各地、各部門要根據《計畫》的要求,結合實際和職責範圍,制定本地、本部門的具體實施方案。開展以圍繞《計畫》實施為主要內容的爭先創優活動,對做出突出成績的地方和部門給予表彰,形成老齡事業發展的激勵機制。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要會同省直有關部門,組織力量,定期對《綱要》、《計畫》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2005年對《綱要》、《計畫》的執行情況進行全面評審。
(二)加大對老齡事業的投入。將老齡事業納入各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規模,根據需要和可能,增加對老齡事業經費的投入,用於補充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老年服務設施建設、科學研究和老年教育等方面,逐步形成制度化的財力投入機制。同時,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多元化的老齡事業投入機制。
(三)加快體制創新,推動老年福利事業和服務產業的發展。大力推進老年福利事業社會化、產業化和法制化進程。在堅持政府主導,加大對老年福利事業投入的同時,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動員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計畫、財政、工商、稅務、物價、國土、建設、規劃和民政等部門,要制定優惠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私營企業和國內外人士投資老齡事業,發展老年產業,滿足不斷增長的老年群體對設施、產品與服務的需求。
對政府辦的老年福利事業引入市場機制,參與競爭,並積極探索公辦民營等委託運作形式。同時,改革內部管理體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對社會辦的老年福利事業進行必要的調控、規範、指導和監督,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和巨觀管理、社會中介組織經辦運作、福利機構自主經營的管理體制。
(四)重視老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訓。加強老齡問題基礎理論和套用研究。密切注視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關注老年人口狀況,建立老齡事業統計指標體系。形成統計工作制度,為科學規劃和科學決策服務。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借鑑國際經驗,不斷提高老齡科研水平。
大力培養發展老齡事業的各類專門人才。在有條件的綜合性大學開設社會老年學專業或課程,在醫學和護理院校增加老年醫學、老年護理學教學內容。有條件的院校可設立碩士、博士學位,培養老年學高級專門人才。大力開展老年教育和老年醫學研究。
(五)建立督查和評估機制。《計畫》由安徽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負責協調並督促實施。各地、各部門要根據《計畫》的要求,結合實際和職責範圍,制定本地、本部門的具體實施方案。開展以圍繞《計畫》實施為主要內容的爭先創優活動,對做出突出成績的地方和部門給予表彰,形成老齡事業發展的激勵機制。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要會同省直有關部門,組織力量,定期對《綱要》、《計畫》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2005年對《綱要》、《計畫》的執行情況進行全面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