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氣象災害風險區劃方法與實踐

《安徽省氣象災害風險區劃方法與實踐》是2017年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圖書作者是田紅、謝五三、盧燕宇 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氣象災害風險區劃方法與實踐
  • 作者:田紅、謝五三、盧燕宇 等
  •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田紅 謝五三 盧燕宇 等
出 版 社:氣象出版社
ISBN編號:978-7-5029-6539-6
出版時間:2017年5月16日
版 次:1
頁 數:118
裝 幀: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自然災害風險分析原理,從致災因子、孕災環境、承災體和抗災能力等四個方面,系統地研究了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及區劃技術方法,並將該方法套用於安徽省,開展了全省暴雨洪澇、乾旱、颱風、高溫、低溫冷凍害、雷電、冰雹、大霧、電線覆冰等9種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

目錄

一、 引言
二、 研究思路
三、 風險評估方法和概念模型
四、 數據資料
五、氣象災害風險區劃方法研究
5.1 致災因子評估方法
5.1.1 極端氣候事件定量評估指標
5.1.1.1 暴雨過程強度指數
5.1.1.2 乾旱過程強度指數...
5.1.1.3 颱風風雨綜合指數...
5.1.1.4 高溫綜合強度指數...
5.1.1.5 低溫綜合強度指數...
5.1.1.6 雷電綜合強度指數...
5.1.1.7 風雹指數...
5.1.1.8 大霧等級劃分...
5.1.1.9 凍雨等級劃分...
5.1.2 指標等級劃分方法...
5.1.2.1 百分位數法...
5.1.2.2 重現期等級分析方法...
5.1.3 危險度的定量評估...
5.1.3.1 專家打分法...
5.1.3.2 主成分分析法...
5.1.3.3 加權綜合法...
5.2 孕災環境評估方法...
5.2.1 孕災環境因子識別...
5.2.2 空間分析技術...
5.2.2.1 聚類分析...
5.2.2.2 鄰域分析...
5.2.2.3 緩衝區分析...
5.2.2.4 密度分析...
5.3 承災體與抗災能力評估方法...
5.4 綜合風險評估方法...
5.4.1 多種數據的空間匹配方案...
5.4.2 因子層的疊置綜合...
5.4.3 分級與區劃方法...
六、 安徽省主要氣象災害風險區劃...
6.1 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區劃...
6.1.1 技術路線...
6.1.2 致災因子危險性評估和區劃...
6.1.3 孕災環境敏感性評估與區劃...
6.1.4 承災體易損性評估與區劃...
6.1.5 抗災能力評估和區劃...
6.1.6 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區劃...
6.1.7 區劃結果驗證...
6.1.8 安徽省暴雨山洪災害風險區劃...
6.1.8.1 致災因子危險性評估與區劃...
6.1.8.2 孕災環境敏感性評估與區劃...
6.1.8.3 承災體易損性評估與區劃...
6.1.8.4 抗災能力評估與區劃...
6.1.8.5 山洪災害風險區劃...
6.2 乾旱災害風險區劃...
6.2.1 技術路線...
6.2.2 致災因子危險性評估與區劃...
6.2.3 孕災環境敏感性評估與區劃...
6.2.4 承災體易損性評估與區劃...
6.2.5 抗災能力評估與區劃...
6.2.6 乾旱災害風險區劃...
6.2.7 區劃結果驗證...
6.3 颱風災害風險區劃...
6.3.1 技術路線...
6.3.2 致災因子危險性評估與區劃...
6.3.3 孕災環境敏感性評估和區劃...
6.3.4承災體易損性評估與區劃...
6.3.5 抗災能力評估和區劃...
6.3.6 颱風災害風險區劃...
6.3.7 區劃結果驗證...
6.4 高溫災害風險區劃...
6.4.1 技術路線...
6.4.2 致災因子危險性評估和區劃...
6.4.3 孕災環境敏感性評估與區劃...
6.4.4 承災體易損性評估與區劃...
6.4.5 抗災能力評估與區劃...
6.4.6 高溫災害風險區劃...
6.4.7 區劃結果驗證...
6.5 低溫冷凍災害風險區劃
6.5.1 技術路線...
6.5.2 致災因子危險性評估和區劃...
6.5.3 孕災環境敏感性評估和區劃...
6.5.4 承災體易損性評估與區劃...
6.5.5 抗災能力評估與區劃...
6.5.6 低溫冷凍害風險區劃...
6.5.7 區劃結果驗證...
6.6 雷電災害風險區劃...
6.6.1 技術路線...
6.6.2 致災因子危險性評估與區劃...
6.6.3 孕災環境敏感性評估和區劃...
6.6.4 承災體易損性評估與區劃...
6.6.5 雷電災害風險區劃...
6.6.6 區劃結果驗證...
6.7 冰雹災害風險區劃...
6.7.1 技術路線...
6.7.2 安徽省冰雹災害風險區劃資料庫及案例庫建設...
6.7.3 致災因子危險性評估與區劃...
6.7.4 孕災環境敏感性評估與區劃...
6.7.5 承災體易損性評估與區劃...
6.7.6 抗災能力評估和區劃...
6.7.7 冰雹災害風險區劃...
6.7.8 區劃結果驗證...
6.7.8.1 基於災情的區劃結果驗證...
6.7.8.2 基於對流雲合併的區劃結果驗證...
6.8 大霧災害風險區劃...
6.8.1 技術路線...
6.8.2 致災因子危險性評估與區劃...
6.8.3 承災體易損性評估與區劃...
6.8.4 抗災能力評估和區劃...
6.8.5 大霧災害風險區劃...
6.8.6 區劃結果驗證...
6.9 冰凍災害風險區劃...
6.9.1 技術路線...
6.9.2安徽省冰凍災害風險區劃資料庫及案例庫建設...
6.9.3 致災因子(雨凇、霧凇、電線積冰)的氣候區劃...
6.9.3.1 電線積冰觀測及資料說明...
6.9.3.2 標準冰厚的計算...
6.9.3.3 雨、霧凇日數的時間演變及空間分布...
6.9.3.4 雨、霧凇出現頻率的空間分布...
6.9.3.5 電線積冰出現頻率的空間分布...
6.9.3.6 積冰強度的空間分布...
6.9.4 凍雨危險性區劃...
6.9.5 電線積冰高影響天氣分析及冰災潛勢區劃...
6.9.6 標準冰厚的氣象估算模型建立...
6.9.6.1 建模方案設計...
6.9.6.2 試驗誤差分析...
6.9.6.3 最優模型確定...
6.9.6.4 非觀冰站標準冰厚推算...
6.9.7 標準冰厚重現期計算及區劃...
6.9.7.1 標準冰厚重現期計算方法介紹...
6.9.7.2 標準冰厚重現期計算結果分析...
6.9.7.3 標準冰厚多年一遇分布...
6.9.7.4 基於GIS的覆冰模型建立及重現期區劃...
6.9.8 冰凍災害風險區劃...
6.9.9 區劃結果驗證...
6.10 氣象災害綜合風險區劃...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