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坐落於樅陽縣浮山南麓,是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學校始建於1924年的浮山圖書館附屬國小;1928年增設國中,更名為安徽省浮山公學;1930年更名為安徽省私立浮山中學;1946年高中部開始招生,更名為安徽省桐城縣私立浮山中學;1949年由私立改為公立,先後更名為皖北安慶行政區公立浮山中學、皖北區浮山中學、安徽省浮山中學;1957年更名為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據2016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占地面積180多畝,在校學生3400多人,教職工200餘人。2012年上半年,共有班級49個、教室59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 英文名:Anhui Fushan Middle School
  • 校訓:敬業、進德、見智、健體
  • 創辦時間:1924年
  • 所屬地區:中國安徽省銅陵市
  • 類別:公辦高中
  • 學校屬性: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2005年4月)
  • 現任校長:唐曉發
  • 知名校友黃鎮 汪旭光 陸大道 王福生 曹建國
  • 主管部門:樅陽縣教育局
  • 學校地址: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浮山鎮
辦學歷史,民國時期,建國初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辦學條件,師資力量,辦學規模,硬體設施,辦學成果,學生成績,教師成績,獲得榮譽,文化傳統,形象標識,文化精神,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

辦學歷史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年)夏,房秩五辭去蕪湖道尹後,住浮山寺中,與舊友動議浮山興學之事。8月,房秩五邀請發起人和浮山周圍的壽龍山保、石山保、柳子寺保、白湖保有關人士在浮山華嚴寺召開會議,建立籌建班子,商討辦學事宜。同年,逐步建成四合院校舍,開辦了圖書館。
房秩五房秩五
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年)1月,開始招生,校名定為浮山圖書館附屬國小。2月,國小開始正式上課。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國小師生集會,聲援上海工人,反對日本。
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4-6月,蔣汪合流,屠殺共產黨人,上海、安慶等地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轉移到浮山國小避難。同年,浮山國小第一屆高小學生29人畢業;首座大樓竣工,併購置圖書萬餘冊。
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開辦初級中學,成立校董會。2月,國中部開學上課,浮山圖書館附屬國小易名為安徽省浮山公學。3月,學校秘密建立了中共黨小組,屬桐城直屬支部領導。6月,浮山公學呈報省政府立案。同年,開辦了農民夜校、建造了“雙瞻閣”。
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10月,成立中共浮中區委,下轄了3個支部,黨員22人。
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2月,省教育廳訓令,改校名為安徽省私立浮山中學。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由於白色恐怖,浮中地下黨活動完全停止。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浮中校舍用作國軍營房,國中部下半年停辦;國小部遷至方家享堂(今浮山鎮雙花村)教學。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浮中駐軍,停辦,部分學生轉入省立二臨中(在桐城黃甲鋪)就讀。秋,學校複課。10月,重新建立了浮山支部。
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應戰區難童要求,浮中增招4個班。同年,浮中成立“中國童子軍二〇〇七團”,按《童子軍章程》辦事,實行軍事化管理。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中華民國三十年(1941年),將學生遷至金谷岩洞中上課。5月,校舍被日機炸三分之一。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浮中移到享堂沖開學上課。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浮中被炸校舍完全修復,抗戰接近勝利,學校從享堂沖遷回浮山。初夏,浮中向桐城縣政府申報增設高中班。7月,省教育廳以私立學校不能辦高中為由,予以批駁;後經房秩五多方交涉,始得批准。秋,浮中開始籌辦高中部工作。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夏,浮中籌辦高中工作基本結束,開始招考高一新生。秋,高中部開學上課,至此,浮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校名改為安徽省桐城縣私立浮山中學。
中華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浮中遷入桐城城內,借用原省立女子師範學校校舍進行教學。
1949年正月,解放軍進入桐城縣城。2月,浮中遵縣政府指示,按期在浮山開學上課。8月,皖北行署批准,浮山中學由私立改為公立,經費全部由政府負擔。9月,浮中廢除教師聘任制,改由縣人民政府統一分配,學校取消訓導制和“公民”、“童訓”、“軍訓”等課程。

建國初期

1949年10-12月,根據桐廬縣人民政府指令,私立菁華中學、私立鷂石國中併入浮山中學,校名更改為“桐廬縣浮山中學”。同年,學校開始建立青年團組織。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1950年2月,學校更名為皖北安慶行政區公立浮山中學。9月,縣接辦學校,學校更名為皖北區浮山中學。
1951年秋,浮中高中班停止招生。是年,浮中成立了教育工會。
1952年9月,學校更名為安徽省浮山中學。
1954年9月,上級調陳達任副校長,此為浮中調配中共黨員校長之始。
1955年9月,浮中奉令撤銷高中部,高一停止招生,原高二、高三學生移至桐城中學就讀。是年,浮中被定為安慶地區重點國中。
1957年,校更名為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1958年9月,大煉鋼鐵開始,浮中在操場建小高樓4座,師生全部投入土法煉鐵之中,教學秩序被打亂。
1962年8月,安慶地區教育局確定浮中為安慶地區4所重點國中之一。

文革時期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浮中校園貼滿大字報。6月,縣委工作組進駐浮中。
1967年上半年,浮中回響國務院“複課鬧革命”的號召,學生陸續回校,成立各種名稱的“造反”組織,開展“大批判”活動。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1968年5月,浮中成立“革命委員會”。時校名全稱為樅陽縣浮山中學革命委員會。8月,貧下中農宣傳隊進駐浮中。9-12月,浮中開展“清理階級隊伍”運動。
1969年1月,教師回原籍,浮中交浮山公社管理,校名改為樅陽縣義津區浮山中學革命委員會。
1971年11月開始,浮中開展“批林批孔”整風運動。
1975年,浮中開展學習遼寧農學院朝陽分院的做法,大搞開門辦學。

改革開放

1978年7月,浮中重新定為安慶地區重點中學,時校名全稱為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撤銷學校革命委員會,領導成員恢復“文化大革命”前的名稱;撤銷“紅衛兵”組織。
1979年,浮中教育工會組織恢復活動;根據上級規定,學校開始實行班主任津貼制;平反冤假錯案;高中畢業班實行文理分科,浮中成立畢業班工作辦公室。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1988年9月,地市合併,浮中轉為安慶市重點中學。
1999年9月,浮中國中一年級停止招生。
2000年,學校重建明代“御碑亭”;落成“惜陰”雕塑。12月,被評為安慶市示範高中。
2005年4月,省教育廳批准浮中為安徽省示範高中。
2012年,學校被確立為“安慶市中國小班主任工作創新研究基地”。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據2016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共有教職工200餘人,其中安徽省特級教師4人,高級職稱教師76人,中級職稱教師53人,全國教育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安徽省優秀班主任1人、安徽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安徽省勞動模範1人、安徽省優秀教師1人。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安徽省特級教師:陳日新、唐錄義、章禮抗、汪學勤
全國教育先進工作者:吳問潮
全國優秀教師:鮑啟虎、方根明
全國模範教師:胡立新
安徽省優秀班主任:葉滌新
安徽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唐曉發
安徽省勞動模範:吳問潮
安徽省優秀教師:陳相林

辦學規模

據2016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占地面積180多畝,在校學生3400多人。2012年上半年,共有班級49個、教室59間。
孔子文化園孔子文化園

硬體設施

在2010年、2011年的校安工程中,國家共投資2500萬元資金,先後建成一座教學樓、5幢學生公寓樓和一座4層樓的食堂,總面積達21307平方米。截至2012年12月,學校共興建男生公寓樓6幢,總面積13885平方米;女生公寓樓2幢,總面積2917平方米;興建教工宿舍樓4幢,153套,面積達16434平方米。
學校的儀器設備方面,據1980年統計,學校儀器設備總價值約5萬元。1991年,上海普陀區的師生,援助一套價值9萬元的語音教學設備;香港紅十字會捐獻一台價值港幣23萬元的淨化器;學校自購了數碼一體化印刷機2部、靜電複印機1部、攝影機1部,還先後建立了語音室、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語音設備可供56人同時使用;微機室配有微機80餘台。1998年,班班配有彩電、投影儀、收錄機、高頻音箱等電教設備;學校擁有衛星電視接收系統,開通了閉路電視。2003年,學校先後購置理化生實驗室設備和天文望遠鏡,總計價值60餘萬元。
2000年統計,學校擁有館藏圖書4萬餘冊,報刊100種;截至2012年12月,館藏圖書超過8萬冊。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 高考成績
1999年高考,學校學生奪得安徽省“文科狀元”桂冠;2001年高考,本科一次達線為374人;2002年高考,本科一次達線520人,學校學生奪得安慶市理科第一名;2003年高考,本科達線為258人(當年只有應屆生),學校學生奪得樅陽縣文科第一名;2004年高考,本科達線307人(當年只有應屆生)。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2006年高考,該校917人達本科線,600分以上的69人;2007年高考,達本科線1132人,600分以上的90人;2008年高考,達本科線的1170人,600分以上的137人;2009年高考,達本科線的1389人,600分以上的305人;2011年高考,達本科線的1854人,600分以上的有178人,學校學生獲得安徽省理科應屆生總分第一名、安慶市“文科狀元”。
2014年高考,該校獲得高考文、理科縣狀元。文科最高分635分(2人),全省排名第32名。理科最高分653分,全省排名第44名。一本達線人數為771人,二本以上達線人數為1075人,三本以上達線人數1161人。其中有3人進入全省前50名。達600分以上61人,約占全省的1/40。理科一本達線率為63.5%,文科一本達線率56.1%。文科600分以上有12人。全校一本達線率為62.6%。
2015年高考,全校一本達線799人,二本以上達線1157人,三本以上達線1285人。其中600分以上392人,680分以上約占全省1/30。高二學生報考科大少年班和創新班的14人中,達600分以上6人,最高分為680分。學校學生獲得樅陽縣理科狀元,並列安徽省第十二名(安慶市第二名)。
2016年高考,學校學生獲安慶市理科高考狀元(列安徽省理科第12名),獲樅陽縣文科高考狀元(同時列安慶市文科第二名,安徽省文科第19名);學校報名人數1034人,約占全省1/500,文科達600分以上有5人;理科達600分以上有199人,約占全省1/50,其中670分以上有9人。本科一批達線744人,本科二批以上達線928人,本科一次達線988人。全校本一達線率為72%,本二達線率為89.7%,本科達線率為95.6%。其中文科本一達線率為77.4%,本二達線率為96.2%,本科達線率為98.1%;理科本一達線率為71.3%,本二達線率為89.0%,本科達線率為95.3%。
  • 學科競賽
1981-2011年學校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者共有210餘人。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2013-2014學年度,學校學生在全國中學生化學學科競賽中8人獲得省級二等獎、15人獲得省級三等獎、8人獲得安慶市一等獎、17人獲得安慶市二等獎、43人獲得安慶市三等獎;學校在全國中學生物理學科競賽中4人獲得省級二等獎、7人獲得省級三等獎、10人獲得安慶市一等獎、42人獲得安慶市二等獎、20人獲得安慶市三等獎;在全國中學生數學學科競賽中2人獲得省級二等獎、1人獲得安慶市一等獎、27人獲得安慶市二等獎、6人獲得安慶市三等獎;在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科競賽中1人獲得全國二等獎、1人獲得全國三等獎、5人獲得省級二等獎、5人獲得省級三等獎、6人獲得安慶市二等獎、13人獲得安慶市三等獎。
2015年度,學校學生在全國高中數學高中數學聯賽中2人獲得省級二等獎、1人獲得省級三等獎。

教師成績

2000年,學校教師張輝勤獲得安徽省數學優質課評比三等獎、樅陽縣數學優質課評比一等獎;學校教師吳平獲得樅陽縣第一屆數學優質課評比一等獎、第二屆數學優質課評比二等獎。
2008年,學校教師王士銀獲得安慶市地理新課程教學大賽二等獎;學校教師陳相林獲得安慶市地理新課程教學大賽三等獎、全國地理科技大賽“百名先進個人獎”。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2011年11月,學校申報的省級重點立項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經過專家組綜合審核,成功結題並獲二等獎。
截至2013年8月,學校教職工有14人受到縣以上表彰,有5人當選為省、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1人在省優質競賽中獲獎,有16人在縣以上優質課等競賽中獲獎;有近200篇論文在各級各類報刊雜誌發表或在市級以上教研會上交流,擁有國家級課題(《多讀多寫,讀寫感悟,學會作文與做人》)1個,省級科研課題2個,市級科研課4個,校級科研課題10個。
截至2014年8月,學校科研課題已結題的有國家級的課題1個,省級課題3個,市級課題4個。在優質課競賽中,獲得省獎的2人,獲縣市獎勵的44人。在有關報刊上發表、在市級以上教研會上交流的論文有300多篇。2010年5月,學校編輯出版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課題實驗成果彙編》共3冊,內收錄80餘篇研究論文,大約40萬字。據統計1992-2011年,教師獲獎論文共有150餘篇。

獲得榮譽

1965年,被評為“安徽省體育先進單位”。
1991年,被市教委評為“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1994年底,被安慶市人民政府評為“花園式單位”稱號。
浮山中學浮山中學
1995年,樅陽縣委、縣政府授予浮山中學為“1994年度國防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1996年,被評為“樅陽縣文明單位”。
1997年,被評為省電化教育設備一類達標學校、省電化教育設備先進單位。
1999年12月,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級花園式單位”牌匾。
2000年,被評為安慶市文明單位,學校“逸夫樓"獲教育部優秀工程獎。
2002年,被省教育廳評為“全省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先進集體”稱號;被省教育廳、省環保局評為“安徽省綠色學校”稱號。
2003年,被縣教育局授予“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先進單位”榮譽獲得安徽省首屆中學校報校刊評比二等獎。
2006年,被安慶市委、市政府評為“安慶市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
2009年,被安慶市教育局、人事局評為“安慶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2013年11月,被中國科技大學授予優秀生源基地稱號。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校徽是以白色的圖案和綠色的底色構成的圓形標識。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 校歌
《浮山中學校歌》
詞:方曉庵
曲:史佩慧
嶈嶈的名山,湯湯的湖水,我們日處其間,怎樣感覺不易,感覺不易。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這竟存的潮流,還要具備勇毅,勇毅,德的修養,知地獲取。
  • 名人題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將軍、外交家、藝術家、著名校友黃鎮為學校親題校名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中國書法研究所所長、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為學校題寫校名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前新華社社長穆青來學校視察並題字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

文化精神

  • 校訓
敬業、進德、見智、健體
敬業:愛崗敬業,從事業出發,以事業為重,為事業奉獻
進德:師以德為重,生以德為先,品德素質,日進月長
見智:教學相長,見仁見智,勤于思考,敏而好學
健體:培養健體意識,健全心理素質,鍛鍊健壯體魄
  • 教風
言教、身教、勤教、善教
  • 學風
求勤、求誠、求精、求真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校長
唐曉發
黨總支書記、副校長
王友明
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工會主席
胡章友
副校長
王立新、方友生

歷任領導

職務姓名任期
創辦人
房秩五
--------
董事長
房秩五
1928-1935
第一任校長
房堃甫
1925-1927
第二任校長
朱伯健
1928
第三任校長
孫聞園
1928
第四任校長
周新民
1929
第五任校長
黃仿石
1930-1931
第六任校長
姚慎思
1932-1934
第七任校長
張屏臣(家翰)
1934-1935
第八任校長
周捷飛
1935-1938
董事長
光明甫
1935-1941
第九任校長
史浩然(磊冰)
1938-1941
代理董事長
孫聞園
1941
第十任校長
方曉庵
1943-1944
第十一任校長
徐慎之
1944-1947
第十二任校長
周捷飛
1947.8-1947.11
第十四任校長
朱伯健
1947.11-1953.7
第十五任校長
周捷飛
1953.9-1956
第十六任校長
夏植棠
1956-1957
第十七任校長
胡適宜
1957.1-1957.12
第十八任校長
周樹東
1957.12-1958.2
第十九任校長
張裕民
1958.2-1958.8
第二十任校長
李善之
1958.8-1961.9
第二十一任校長
吳根友
1961.9-1962.7
第二十二任校長
李善之
1962.7-1968
第二十三任校長
王霄雲(“革委會”主任)
1968.5
第二十四任校長
錢繼堯(“革委會”主任)
1970.2-1978.6
第二十五任校長
李善之
1978.7-1979
第二十六任校長
夏植棠
1979.8-1981.8
第二十七任校長
徐志彬
1981.9-1982.7
第二十八任校長
許正發
1983.8-1984.8
第二十九任校長
陳新苗
1984.9-1988.7
第三十任校長
張燮銚
1988.8-1992.8
第三十一任校長
占德祥
1992.9-1997.7
第三十二任校長
王一平
1997.8-2002.8
第三十三任校長
吳問潮
2002.8-2009.8
第三十四任校長
2009.9至今

校園環境

  • 御碑亭
原為康熙年間無可禪師(即方以智)的大徒弟、華嚴寺住持山足和尚所建,亭在華嚴寺山門內(今浮山中學逸夫樓西頭),亭中立有明神宗聖旨刻碑,該亭早毀,2000年10月重建。
御碑亭御碑亭
御碑亭坐落在教學大樓前廣場上,亭為鋼混結構、仿古園林建築。截至2014年8月,御碑亭占地面積8.64平方米。亭周有6柱上頂,頂為單層6角,檐懸掛落;底座呈6邊形,周邊有凳相連,南北方向有出口,與石級路相通;亭中立“聖旨碑”,碑高2.45米,寬1米,厚0.18米;石料為花崗岩,碑帽及碑周刻有龍紋圖案,碑文為楷書。
  • 房秩五墓
該墓建於1984年5月,坐落在浮山中學校園內,背倚飛來、回龍二峰。截至2014年8月,該墓占地64平方米;墓冢為圓錐形,高1.8米,直徑3.1米,墓冢周圍為水泥欄板;墓前有拜台和台階,墓欄外環有竹木;冢前立有一大理石墓碑,碑高1.58米,寬0.75米;碑正面中間刻“房秩五先生之墓”七個大字,字為原安徽省政協主席、書法家張愷帆所書;背面為房秩五生平簡介,字型為隸書。
  • 黃鎮紀念室
該室設在中大樓二樓東室,展品以照片為主,另有黃鎮部分遺物。
截至2014年8月,該室照片共93幅,其中最早的照片是民國14年(1925年)黃鎮在上海求學時拍攝的,其餘照片均為黃鎮參加革命後拍攝的。照片內容主要是反映各個歷史時期黃鎮的革命活動和外交生涯;另一部分是黃鎮逝世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其遺體告別儀式、舉行弔唁活動等有關方面的照片。
截至2014年8月,該室實物有黃鎮著作:《長征畫集》2本,《黃鎮書畫選集》1本。黃鎮遺物:皮鞋1雙、半筒膠靴1雙、布鞋1雙、牡丹牌微型收音機1部、熱水杯1隻、皮帶1根、有檐單帽2頂、無檐紗線帽1頂、公文包1隻。
  • 中大樓
中大樓建成於民國16年(1927年),羅馬式建築風格。截至2014年8月,中大樓共上下兩層,面積858平方米。小青瓦屋面,青磚牆體,為“洋灰”水磨石地坪。南邊走廊外側有水泥預製欄桿,中堂左右有通道,架有木質樓梯。東西樓梯外側上下兩層為舊時教室,樓上中堂為舊時圖書館,樓下中堂為舊時教務處,已改作他用。該樓於1941年曾遭日機轟炸,東西兩角可見修補痕跡。
2012年12月2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中大樓為第七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房秩五全身立式銅像
截至2014年8月,房秩五全身立式銅像坐落在中大樓前,像高2.2米,基腳高0.6米,由中國雕塑院青年創作中心雕塑家、南京大學雕塑藝術研究所理論部主任、教授——尚榮博士設計。
銅像2012年10月8日落成,由浮山中學82屆校友捐助。
  • 院士半身銅像
坐落在文化牆前。為校友、工程院士汪旭光和科學院士陸大道胸像塑雕。2013年初鑄成。
  • 師恩亭
坐落在景觀大道西北側。2011年8月動工,11月竣工。系80屆校友捐建。
  • “孺子牛”雕塑
坐落在景觀大道東側。2010年10月8日動工,12月8日竣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