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樅陽中學

安徽省樅陽中學

安徽省樅陽中學(Zongyang Middle School of Anhui)是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安徽省樅陽中學創立於1946年,初名為私立四毅初級中學。1951年,更名為“湖東縣樅陽初級中學”。1953年,改校名為“安徽省樅陽初級中學”。1953年,更名為“安徽省樅陽中學”。

據2016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新校區占地面積396畝,建築總面積8萬平方米,開設54個教學班,共有正式教職工227人、在校學生32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樅陽中學
  • 英文名:Zongyang Middle School of Anhui
  • 校訓:弘毅
  • 創辦時間:1946年
  • 所屬地區:中國·安徽·銅陵
  • 類別:公立高中
  • 學校屬性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2006年獲評)
  • 現任校長:周雪松
  • 知名校友:朱樅鵬 
  • 地址: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銀塘東路
  • 主管部門:樅陽縣教育局
  • 校歌:《美麗樅中,人才搖籃》
歷史沿革,建校初期,開拓發展,辦學條件,辦學規模,教學設施,師資力量,辦學成果,學生成績,教師成績,所獲榮譽,文化傳統,形象標識,文化精神,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建校初期

1946年,安徽省樅陽中學的前身——桐城縣私立四毅初級中學創辦。
1949年秋,根據桐廬縣人民政府決定,私立四毅初級中學與私立高甸初級中學合併,校名為桐廬縣私立樅陽初級中學。
1951年9月,湖東縣人民政府接辦私立樅陽初級中學,改私立為公立,更名為“湖東縣樅陽初級中學”。
1953年,改校名為“安徽省樅陽初級中學”。
1954-1955年,為擴大辦學規模,籌款約30萬元,選新址何家窪興建校舍,1955年遷入新校舍辦學。
1958年秋,學校增設高中部,改名為“安徽省樅陽中學”。至此,成為樅陽縣的一所完全中學。
1966年6月-1969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樅中許多師生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校產、儀器、圖書、檔案損失殆盡,國中部1966-1968年連續三年停招,高中部1966-1969年連續四年停招。
1969年-1970年11月,國中部和高中部先後恢復招生。

開拓發展

1978年4月,中共樅陽縣委確定樅中為縣重點中學。
1983年,學校具有400米跑道的標準操場建成,並成功地承辦了安慶地區田徑傳統項目運動會。
1986年,安徽省體委確定樅陽中學——安徽省體育運動傳統項目學校。
1989年,學校實行高、國中分離,國中部全部併到樅陽二中,至此,樅中成為樅陽縣一所高級中學。
1990年10月,“首屆安慶市數學教學研討會”在樅陽中學舉行。
1996年,“安慶市首屆教壇新星”數學科評審會在學校舉行;同年,獲安徽省全民健身運動先進單位。
1998年,樅陽中學正式參加“皖中地區重點中學聯誼會”。
2000年12月,通過市專家組評估驗收被批准為安慶市示範高中。
2006年3月,通過“省級示範高中”評估驗收。
2009年7月,縣委縣政府決定對樅陽中學實施整體搬遷。
2011年9月,學校整體搬遷入新校區。
2014年2月,學校實施分層走班教學。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據2016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位於樅陽縣城銀塘東路北側的樅陽中學新校區占地面積396畝,建築總面積8萬平方米,總投資達2億元,可容納120個教學班、6000名學生。學校開設5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200餘人。

教學設施

據2016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校區分為入口區、行政辦公區、教學區、生活區、中心觀湖區、運動區、教師居住區七個功能區。教學區由1幢藝術樓和6幢教學樓組成,教學樓每2幢樓連為一體,作為獨立單元;運動區建有一個400米標準跑道的田徑場;生活區由6幢宿舍樓和4間食堂組成;兩幢食堂建築總面積16000多平方米,內設學生餐廳3個,教師餐廳、師生浴室、開水房、超市各1個,可同時容納6000名學生用餐;一幢4層的藝術樓,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內有15間教室,可同時供800名學生學習;建有14000多平米的科教樓地上5層,內設各類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共70間,5樓為圖書館、圖書閱覽室,地下建有2000多平米的人防工程;行政樓一樓的報告廳可容納500人;投資一千多萬元的體育場包含有一個標準田徑場(鋪設塑膠跑道、草坪足球場、蓋有風雨看台)、12個籃球場、8個排球場、2個網球場。校園內各類建築均按抗震七度、防火二級標準設防,各類硬體配置均按照安徽省示範高中I類標準進行配套。

師資力量

據2016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共有正式教職工227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特級教師3人、省級教壇新星2人、省優秀教師1人、市級教壇新星5人、市級學科帶頭人4人,安慶市名師2人,縣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師德標兵等22人。95%的教師具有中、高級職稱,7位教師具有碩士學歷,100%的教師具有本科學歷。
全國優秀教師:何念
省特級教師:丁文楚、吳昭和、董寶平
省級教壇新星:吳昭和、徐毅克
省優秀教師:徐國發
市級教壇新星:吳長青、吳華龍、陳浩、章玲、方海根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 高考成績
2012年高考,學校共有986名學生(含99名二次擴招生)參加考試,本科一次達線710人。其中一本213人(含少年班2人);二本308人;三本189人。600分以上33人。
校園夜景校園夜景
2013年高考,學校共有1016人參加高考,本科一次性達線890人,本科達線率為88%。其中二本以上721人,一本以上331人,600分以上9人。理科第一名633分,文科第一名619分。理科787人參加考試,本科達線678人,達線率為86%,其中604班56人參加考試,本科達線53人,達線率95%;文科229人參加考試,本科達線210人,達線率91%。618班58人參加考試,本科達線56人,達線率97%,一本以上33人,600分以上2人。
2014年高考,該校本科一次性達線847人,其中一本248人,二本以上622人,600分以上10人。
2015年高考,該校本科一次性達線741人,其中理科597人,文科144人。理科最高分682分,文科一位同學以656分的成績獲全縣文科應屆第1名。
2016年高考,學校應屆畢業生參考人數1061人,600分以上18人;本科一次性達線793人,其中理科646人、文科147人;達一本線321人,達線率30.3%;達二本線623人,達線率58.7%;達三本線793人,達線率74.7%;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人。
  • 學科競賽
1988年,在全國數學聯賽中,1名學生獲二等獎。1993年,在全國數學聯賽中,1名學生獲二等獎。1999年,各有1名學生獲全國中學化學競賽一等獎、全國數學聯賽二等獎。
截至2008年10月,學校學生在生物化學競賽中,有20餘名學生分獲省級學科一、二、三等獎。截至2015年11月,學校學生在董寶平老師的指導下,有100多人次獲得奧林匹克化學競賽省獎和市獎。
在2015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安徽賽區)中,學校學生獲得三等獎2人。在2016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安徽賽區)中,學校學生獲得安徽賽區二等獎、三等獎各1人,獲得省三等獎1人,獲得市一等獎8人、市二等獎10人、市三等獎17人。
  • 其他競技
1979年,在安徽省四運會上,學校學生代表安慶地區隊破4×400米接力賽省記錄。1982年,在安徽省傳統項目運動會上,學校1名學生獲男子成年組800米、1500米第一名;1名學生獲女子成年組鉛球鐵餅第一名。1991年12月,1名學生獲全國少年寫作競賽二等獎。1998年,1名學生獲省青少年愛國讀書競賽特等獎,1名學生獲全國中學生讀書演講競賽特等獎。
2011年,學校學生在安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二等獎3項、三等獎6項。2013年、2016年,學校學生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各獲得三等獎1項。2015年10月,學校學生在樅陽縣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第四次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
截至2015年11月,學校學生在董寶平老師指導下,有5人發表了自己的小論文,有38個科技創新項目100多人次獲得省市科技創新競賽獎,有1人獲得國家專利。

教師成績

1995年,學校徐毅克老師獲安徽省首屆數學課堂教學評比大賽二等獎。
據學校官網的不完全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10月,學校語文組教師獲得市一等獎2項、市二等獎3項、市三等獎1項;生化教研組共7人獲得市級優質課評比一、二等獎,完成省市級課題3個,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200餘篇;數學教研組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截至2012年7月,學校共有6人分別受到國家級、省級表彰。2007年至2012年7月,樅陽中學教師共發表、獲獎各類論文76篇。截至2012年8月,學校老師董寶平老師在《化學教育》、《化學教學》等期刊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298篇,並有30多篇論文獲獎,出版教育科研專著《高中化學思維盲點點擊》等3部,完成教育科研課題3項,其中1項獲首屆中國教育學會獎三等獎,1項獲安慶市教育局優秀教育科研成果獎,1項被IUPAC第17屆國際化學教育大會收錄。
2013年,學校教師在樅陽縣第二屆中學數學青年教師解題競賽中,3人獲得高中組一等獎、2人獲得高中組二等獎、1人獲得高中組三等獎。2014年,學校教師在安慶市中學數學青年教師解題競賽中,2人獲得高中組三等獎。2015年9月,學校教師在安慶市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中獲得三等獎1項。

所獲榮譽

1996年,獲安徽省全民健身運動先進單位。
1999年,獲安徽省青少年愛國讀書活動特等獎。
2001年1月,獲安徽省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1年5月,獲安慶市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和先進教工之家稱號。
2001年11月,獲安慶市“三五”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
2002年3月,獲安慶市“花園式單位”。
2002年5月,榮獲安慶市校務公開先進集體。
2003年4月,獲樅陽縣2002年度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學校共獲得教育部表彰1次,被授予“教育科研示範校”稱號;獲得省級以上表彰5次;市級表彰6次,其中被安慶市總工會授予“先進單位”、被安慶市教育局授予“高中教學特色貢獻獎”等;縣級表彰11次,其中有中國小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全縣高中教育教學質量評估“培養優秀人才獎”等。
2016年6月,學校黨總支獲銅陵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學校校徽為圓形,上下為英文和漢字全稱。校徽上半部分以綠色為主色調,下半部分以藍色為主色調。數字1946代表樅陽中學創辦時間。
安徽省樅陽中學
校徽中間白色的部分代表長江,寓意學校位於沿江地區。上將上一輪朝日,長江中一片求學的帆船逆水行舟,寓意求學路上不進則退,要勇於拼搏。
  • 校歌
《美麗樅中,人才搖籃》
蓮湖畔長江濱我們成長,校園裡綠蔭中書聲浪浪。
肩負起父輩殷切期望,求真知求創新蔚成風尚。
愛祖國愛家鄉奮發圖強,聽懂了時代熱切呼喊,我們奉獻青春年華。
美麗樅中,人才搖籃,我們將成為祖國棟樑。

文化精神

  • 校訓
學校以“弘毅”為校訓。
樅陽中學老校區樅陽中學老校區
弘毅即樹立遠大的志向,並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去堅守。語出《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弘,大也,謂之抱負遠大;毅,韌也,謂之意志堅強。想要有所作為,二者缺一不可,即朱熹所謂“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
學校以“弘毅”為訓,意在激勵師生立鴻鵠之志,以百折不撓的堅韌毅力,踏實每一步,超越每一天,豐厚知識,完善品格。
  • 校風
博採成趣、日新成習
博採即廣泛涉獵,博採眾長。語出自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欲求士之賢愚,在於精覽博採而已。”日新,即日日更新,每天都有新的發現和收穫。語出《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
  • 教風
存養省察、教學相長
存養省察為朱熹的教育觀點,朱熹認為人都有氣質之偏和物慾之弊,需要以存養來發揚人的善性,所謂“聖賢千言萬語,只要人不失其本心。”存養要求教師去除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省察要求教師有高度的自覺性。
教學相長語出自《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學校倡導教師在育人的同時也獲得自身的提高。
  • 學風
詩書潤智、藝采揚長
學校堅持以生為本,秉承“對學生一生幸福負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承傳統文化之神韻、崇文重教之民風,構建文化校園,培養學生的學習樂趣,讓學生浸書香,潤智慧。
校園一角校園一角
學校重視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能力發展、健康成長和個性化發展,學校開展了多樣的藝體活動,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學生個性,充分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樂,學有所長,為未來的成功奠基。
  • 學校精神
尚和樂、競一流
“和樂”即和睦快樂,語出《詩經·小雅·常棣》“兄弟既翕和樂且湛”。“和”是中國哲學中的最高境界,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應該思維上互補,智慧上交融,工作上的合作,讓師生在工作和學習感受到生命的快樂和幸福。
學校倡導團結拼搏的精神,激勵師生力爭上遊,不斷超越。《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奮進文化
“奮進文化”,首先是它的核心價值指向,即奮鬥為了誰,向哪奮進。
“礪”是樅中校園文化的核心,礪者,磨刀石也。後引申為鑽研、磨練之意,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礪”是對吾鄉樅陽堅忍不拔、弘毅自強民俗民風的彰顯,樅陽素有“詩人之窟,文章之府,氣節之鄉”之美譽,鄉人倡學振教之風歷來盛行,士民皆以礪志向學為追求。“礪”是對吾校樅中如劍磨礪、若梅苦寒的辦學歷程的概括,學校從初期的私立四毅初級中學,到省級示範高中,其間雖歷經磨礪,然育人之志一直未變。
對於教師而言,“礪”是一個勤勉力行,做到最好的臻善過程,是一種見賢思齊,摒棄躁動浮華的道德指引。“礪”丈量著教師生命的韌性,展示著堅持的力量。對於學子而言,“礪”是一條成人成材的有效途徑,是一種點滴之間成就優良品性的成長期待。“礪”成就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指引著成功的道路。
這種“奮進文化”與學生的終身發展、一生幸福關聯在一起,就有了方向感、願景感。這樣的價值定位把“奮進文化”推到了文化價值的高度,成為凝聚全校教職工的旗幟,成為了不斷向前的動力源泉。
  • 《樅陽中學賦》
孔璋敬撰
樅陽古邑,建自皇漢。人文淵藪,史志典藏。漢武巡江,雄磯彎弓射蛟;陶令宰守,築亭惜陰運甓。以智博物,哲思地老天荒;休那精史,詩題枯藤樹倒。望溪義法,經緯道統程朱;田間詩易,論著合詁屈宋。海峰雄才,文章直承八家;惜抱訓纂,修集功成四庫。勉成國器,汝綸扶桑考察;收藏珍籍,蕭穆域外遐求。澹然狂生,安大講授通史;芝英俠女,鞠隱捐資創建。徵聘名師,李德膏創安徽公學;結交東渡,史益吾組西巢鴨派。
抗日勝利,邑學丕興。椎輪大輅,踵事增華。殘棟頹垣,張燕卿創四毅於陶公祠宇;高樓矮舍,何養性選樅中於蓮湖涯岸。堯天舜日,教育揭開新頁,春華秋實,文化新煥風光。六十餘載,荏苒時間。莘莘學子;汲汲智泉。理數奧賽,演題獨領風騷;柔道競賽,越洋強奪冠軍。國防科技,研發彈藥智慧型;文章鍛冶,綻放苑囿桃李.才人比肩,俊士踵立。濟濟多士,更僕難數。
盛世和諧,需才孔急。校區逼窄,教學擁擠。依託歷史文化背景,仰承國家經濟雄資。領導決策,高瞻遠矚。厥惟建設新區,度宏規而大起。
於是芒鞋筇杖,專家考察;壺漿簞食,士庶嚮導。登幕旗之絕頂,攬揚子之洪流。指點九華聖境,眺望宜城古塔。東指青山石屋,西鄰白鶴飛巒。蓮花湖面,荷苞綻艷;羹膾賽上,游魚唼喋。天光雲影,方塘鏡開;落霞孤鶩,碧宇齊飛。
爾乃夏家嶺頭,重重疊疊翠竹;通衢道畔,逶逶迤迤平原。天造地設,千畝校園。橫空出世,紫牆乃襁褓天驕;藝術佳構,瓊樓凝美妙樂章。山與湖其相繞,林與校其相連。極審美以怡性,探新知於芸編。入高聳之院門,步經緯之林蔭。環校觀覽,巡禮新境。長廊廣廡,溢彩流光。晴嵐凝紫,香霧迷津。點水蜻蜒款款,穿花蛺蝶深深。清溪瀉玉,石磴接雲。彩徹區明,落英灑徑;淨雅住舍,綠蔭映窗。柳堤虹橋,花林濕重。有地皆綠,無時不春。
洗墨池澄泉噴瀉,實驗樓紫幕靜恬。圖書館樓,典籍之府。繞舍萬樹泫綠,捲簾千山飛雨。教學大樓,層台疊榭。傳道授業,教學相長。厚德載物,下學上達。匯通古今學術,融貫中外文明。精研物質玄序,搜求微機信息。長晝書聲琅琅,喬木鳥鳴嚶嚶。夜幕降臨,讀書之燈萬點;天宇澄碧,繁星閃耀爭輝。
佳節盛會,師生鹹集。青歌遏雲,娥聲繞樑。高潮迭起,滿座沉醉。陶冶身心,弛張有紀。書畫長廊,抒發美感。顏肥柳瘦,韓牛戴馬,馳騁想像,妙合自然。
邃密群科,攀世界之高峰;發奮讀書,為中華之崛起。教學理念,增強素質。全面發展,德智體其並重;考核學業,文理美其並優。國器搖籃,杏壇振鐸。群策群力,建設一流名校;樹木樹人,培育曠代英才。著賦敲句,聊作史跡素描;新校落成,更創美好未來。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校長
周雪松
副校長
鮑官華
徐毅克
舒曉春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姓名任期
第一任
張燕卿
1946年秋至1949年9月
第二任
吳慶麟
1949年10月至1950年10月
第三任
章建中
1950年10月至1952年2月
第四任
劉一民
1952年3月至1956年6月
第五任
李振恆
1956年6月至1957年6月
第六任
周樂韶
1957年7月至1960年7月
第七任
王之一
1960年8月至1965年1月
第八任
趙志敏
1965年2月至1972年7月
第九任
張裕民
1972年8月至1981年7月
第十任
胡雄德
1981年8月至1984年9月
第十一任
孟繼光
1984年9月至1997年7月
第十二任
張啟中
1997年8月至2002年8月
第十三任
韓澤平
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
第十四任
周雪松
2006年8月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