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旌德梓陽學校

安徽省旌德梓陽學校

安徽省旌德梓陽學校,是旌德縣規模最大、設施最齊全的標準化九年一貫制學校,於2015年春季投入使用。

安徽省旌德梓陽學校占地112畝,建築面積2.95萬平方米,含國小部和國中部,建有完善的辦公樓、綜合樓、教學樓、學生公寓等;建有現代化的數位化實驗室、錄播室、理化生實驗室等;建有標準化的體育場館和運動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旌德梓陽學校
  • 簡稱:梓陽學校
  • 創辦時間:2013年
  • 類別:公立
  • 類型: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
  • 主管部門:旌德縣教體局
  • 現任領導:程靖
  • 地址: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環城北路
學校簡介,辦學歷史,辦學條件,硬體設施,辦學規模,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校領導,

學校簡介

旌德梓陽學校是旌德縣政府十大民生項目之一,工程項目投資1.1億元,由旌德二中和旌陽一小整體搬遷合併而成,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
學校於2015年春季投入使用。學校現規模為64個教學班,學生數3500人,占地112畝,建築面積2.95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有2.5萬平方米,其中小學生均面積有7.7平方米,國中生均面積有8.5平方米。學校運動場地面積有2.4萬平方米,其中小學生均運動場地面積有7.3平方米,國中生均運動場地面積有8.1平方米。我校現有實驗室5間,多媒體教室4間,圖書室2間,圖書達到7.5萬冊,其中小學生均圖書22.9冊,國中生均圖書25.2冊,計算機房5間,網際網路接入頻寬100M,教學光碟450課時,軟體資源90G,計算機546台,其中小學生機比為6.0:1,國中生機比為5.4:1。建有完善的辦公樓、綜合樓、教學樓、學生公寓等;建有現代化的數位化實驗室、錄播室、理化生實驗室等;建有標準化的體育場館和運動場。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25人,教師合格率為100%,其中音樂教師5人,美術教師4人,體育教師11人,信息技術教師6人,勞動技術課教師3人,科學課教師2人,心育課教師2人,書法課教師4人,另有一批兼職教師,基本滿足學校開齊開足課程的需要。我校中高級教師166人,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科研先進個人近40人。
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主線,全面推進辦學條件標準化、教師配備均衡化、學校管理規範化、教育質量優質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好招生宣傳工作,增加招生工作的透明度,確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開。
學校堅持“以生為本、以德為先、培養健康的人”的教育理念,確立了“知書達禮、自主合作、身心健康的人才”為培養目標,兌現“重在教育引導、踐行身正為范”的教學承諾,努力把梓陽建成人民滿意的特色學校。

辦學歷史

官立旌陽高等國小堂是清末維新以後我縣第一所新校。校址在小東門內今旌陽一小所在地。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由知縣沈祖懋與地方人士江志伊、江辛、曹成美(維翹)王昌期、王昌明(縮天)等就鳧山書院改設,以鳧山書院舊有“賓興”田租為常年經費。當年招生31名。經費歲入2380兩,歲出2340兩。三溪人王昌期為堂長。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王昌明繼任堂長勸學所總董江翰(江辛)兼教員。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七月,附設官立師範傳習所,(知縣張贊巽創辦)以教員宋昌搢兼傳習所主任教員。經費歲入553兩,歲出1050兩。
宣統三年(1911年)王伊任堂長。
民國元年(1912年)合併師範傳習所創辦“旌德縣中國小堂”。共四班:中學一班,國小三班。學生70餘人。教員7人,王伊兼齋務長。末幾改稱“官立兩等國小”。中學仍為師範傳習所,附設在國小內。又附設短期蠶桑講習所。民國三年(1914)下半年王伊任校長,民國四年(1915)下學期王伊任學監
民國七年(1918)稱“旌德縣立高等國小校”,程楠(又痴)任校長。省視學在視察旌德學校狀況報告中稱讚他“教授法研究尚深,辦學不無經驗”。“教員王伊、呂璜啟發學生多有方法,兼任管理亦頗周密,查閱各科成績國文、算術大致可觀……”。
民國八年(1919)勸學所長王伊兼任校長。二月,撤去兼職,委任三溪人姚文峻(硯圃)為校長。教員有汪承祖(易如)、汪震、徐道、譚鋆(志靖)等。縣視學在視察報告中反映該校的情況是:“該校高小學生共34人,國民(初小)學生共24人,房屋寬敞,頗可合用。學校園地布置雅潔,販賣部井井有條,校長姚文峻辦事切實,校訓取“勤樸”二字。默察校風,尚多適合。汪教員承祖,對於教育頗具熱忱。視察汪教員震,授高小國文,講解明了。徐教員道,授高小英文,音解明確。譚教員鋆,授國民國文,頗能利用啟發,成績均有可觀,抽問各生課本,多能答解”。
是年我國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縣立高等國小師生奮起回響,罷課上街示威遊行,在縣衙前高呼抵制日貨,嚴懲賣國賊等口號。
民國十年(1921)稱“縣立高等、國民國小校”。任由姚文峻任校長。是年學校建立童子軍,稱“中國童子軍安徽省第五十團”。譚鋆任教練員,汪承祖任副教練員。
民國十一年(1922)汪概(即汪承祖)任校長,青年教師有汪演(雪品)、譚鋆等。
民國十二年(1923)因很多人謀奪校長職位,汪概受到排擠,去職另創朱旺私立成志高級國小。校長一職由縣知事黎在符兼任,並派汪昂為校務主任,負責校務。教員紀書年兼訓育部主任,負責學生管理。
民國十五年(1926)因北兵(軍閥部隊)過境,校內迭次駐兵,校具、圖書損失殆盡,以致停辦。
民國十六年(1927)春,學校恢復。校名去“國民”,仍稱“縣立高等國小校”,程楠再任校長,除校舍外,一切如同初創。是年有學生118人。
民國十七年(1928)改稱“縣立高初級國小校”,王希翰任校長。是年五月,仕川農民自衛軍圍攻縣城,家住仕川而在城裡讀書的高小學生喻昌書、喻啟藩參加了攻城的行動,預先埋伏在城門附近,準備開城接應。失敗後二人均遭捕,喻昌書保釋,喻啟藩遇難。
民國十八年(1929)更名“縣立完全國小”汪禮先擔任校長。因安徽省將於民國十九年試行實驗國小制度,六月份便著手籌備改設實驗國小的工作,可師資、設備等條件均不具備,逐九月份改稱“縣立模範國小”。入學學生143人,設5班。學生課外活動有“新市民政府”組織。本年初創辦的縣立女子初級國小於10月停辦,併入本校。
民國十九年(1930)校長汪禮先,入學學生126人,是年四月頒布了“安徽省各縣市試行中心國小辦法大綱”,通令各縣遵行,下半年改稱“縣立中心國小”。
民國二十年(1931)縣立中心國小人數激增,校長汪禮先為擴班建校備嘗辛勤。下班年譚涵(培天)接任校長。次年譚涵辭職,汪禮先復任。
民國二十三年(1934)起至二十八年(1939)稱“縣立鳧山國小”。均由汪禮先(麗仙)任校長。民國二十四年鳧山國小學生達到160人,教師7人。
民國二十五年(1936)鳧山國小受教育廳委託舉辦藝友制短期國小師資訓練班。由優良教師胡德先、江泗、劉知皋負責培訓。計招藝友姚賢聲等13名,畢業後由教育廳發給藝友訓練結業證明書。
民國二十六年(1937)鳧山國小教師班子作了調整,除中師畢業的青年教師劉知皋、胡德先外,又增加王兆鏡、江震男(女)許祥麟等,陣容整齊。入學學生228人,設5班,教師8人。抗戰後,教員的流動面廣,大都是縣總動員委員會介紹來的外地逃難的愛國青年,借學校暫時棲身,一致數月即走。學生數雖然陡增,流動性也很大。為防止空襲,一日數次疏散隱蔽,警報頻繁,教學極不安定,故而有時不得不實行野外教學。在旌德縣戰地服務團的影響和帶動下,鳧山國小師生為抗日救亡運動做了不少宣傳工作。
民國二十八年(1939)實行所謂戰時的“政教衛合一”新體制,易名“旌陽鎮中心國小”。校長必須鎮長兼任。四月汪禮先以校長當選為旌陽鎮長。未滿一月汪辭職,由新任鎮長(原副職)呂佐堯兼任校長。
民國三十年(1941)八月呂佐堯辭去校長,由呂良松接充專職校長。是年教員增至13人,學生則成立了“中國童子軍4359團”。
民國三十三年(1944)改稱“旌陽鎮師範中心學校”。程之壁接替呂良松擔任校長。三十四年校長更換曹士模。是年教師增至15人。
民國三十五年(1946)曹士模調任教育科長,校長由呂良松再任。10月為蔣介石六十壽辰,改稱“縣立中正國小”上東門設第一分班,東門外設第二分班,連同本校共有8班,學生292人,教師14人。
民國三十六年(1947)學生增加到318人(包括兩所分班),尚附設幼稚班,收幼兒33人。
民國三十七年(1948)校長改委劉知皋。劉到任後增建“正風齋”教室兩座,修葺原鳧山書院傾塌部分。
民國三十八年(1949)四月,旌德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縣立中正國小,下半年改名“城廂國小”。
解放初期,儘管處於艱難階段,城廂國小仍比解放前有較大的發展。1949年上半年,人民政府剛接管過來,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只能保留原有的人員編制以維持現狀。學校工作也只能做到保障教師的生活和穩定教學秩序。從1949年下半年起,對教師加強了思想領導,對人員編制進行整頓,學校開始發展。1949年度就有學生349人,擴充到9個班,教職工15人。
解放前能進入縣城國小讀書的大多數是地主、富商以及公教人員的子弟。解放後貫徹執行了教育向工農開門的方針,很多工農子弟被動員入學,城廂國小學生家庭成份的比例也發生了變化。1952年已發展到11班,在校學生452人,其中工農成份的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52%。
為了學習蘇聯經驗,1952年秋季城廂國小奉命試辦“五年一貫制”,以新招一年級為試點班,通過試點總結經驗以便推廣。1953年又奉上級通知停止試辦。
從1953年至1955年,城廂國小連續三年高小畢業生升學率居全縣前列,1956年被定為徽州地區重點國小。
1956年經過肅反學習,校長劉知皋受降職處分,下放至朱旺國小任教導主任。1957年教導主任王同年被降職下放至三溪國小任教師。劉知皋、王同年是我縣知名的老教師,他們都畢業於後師,熟悉教學業務,富有辦學經驗,他們調出對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有一定影響。
1957年農業合作化高潮帶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城廂國小猛增至15班,入學學生627人,教職工也增至28人。
1958年是大躍進的一年,城廂國小有更大的發展。
1959年旌績合治,城廂國小改稱“旌陽國小”。
1961年旌陽國小開始了五年制的教改試點,從一年級開始試驗兩個班。以後逐年增加五年制班級。
1966年上半年進行“點”上的四清運動,因審查成分,年輕的副校長曹金第恐懼自殺。
1966年暑假開始了“文命”運動,旌陽國小陷入混亂之中,各種戰鬥隊紛紛組成,一些老教師和所謂家庭出身不好的教師迭遭批鬥,上街遊行示眾。學前班女教師汪麗生被迫害自殺。(曹、汪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均平反昭雪)。
1967年取消少先隊組織,成立“紅小兵團”。
1968年成立旌德縣旌陽國小革命委員會,以革委會正副主任取代正副校長行使職權。
1969年改六年制為五年制。
1970年為適應城區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劃出部分學生在上東門設立分部。本部附設國中班。以後分部單獨設校稱“衛東國小”,本部則改名“向陽國小”。
1972年向陽國小發展到24班,在校學生1107人,教職工42人。
打到“四人幫”後恢復了正常教學秩序,學校逐漸走上正軌。1978年向陽國小被定為縣重點國小。
1981年改稱“旌陽鎮第一國小”。開始了實行崗位責任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一小穩定在17個班左右,在校學生在700於900人之間。而教學質量和教師素質均在不斷提高。每年有3個班至四個班的學生從這裡畢業。從1979年至1986年中共有畢業生1417人,(其中大部分都升入國中)超過解放前四十五年畢業生的總和。
解放前一小的校舍是清代鳧山書院的殘餘部分,緊靠城牆、低矮陰暗潮濕,而且密集、錯落無致,聲音嘈雜,上課時相互干擾。抗日戰爭時期建築“忠烈祠”占用了一大片操場,學生課外活動的場地大大縮小。直到1958年旌德國中遷移東門外,部分校舍交國小使用範圍才有所擴大。從70年代後期起,舊校舍逐漸拆除,換上新的建築。到1986年已有新校舍3643平方米。
而現今的旌陽一小,相繼新建逸夫樓、宿舍樓,增添教學設備。近年來,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關於學校危房改造要求,我校又新建了綜合樓和“金匯”教學樓,建成了標準微機室和多功能報告廳以及語音室、音樂美術室、圖書室。學校占地8057平方米,建築面積8458平方米。學校有3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666人,教職工88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人,國小高級教師78人,教師均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本科學歷12人,占13.6%。學校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其中市級骨幹教師5人,縣級學科帶頭人2人,縣級骨幹教師12人,縣級教壇新星3人,電教設備達國家Ⅰ類標準,是我縣規模最大、管理規範、人民滿意的一所示範性、科研性的視窗國小。
近年來,學校秉承“以人為本,以德立校,科研興教、質量強校”的辦學理念,明確以“辦學條件優良,育人環境優美,教師隊伍最佳化,教學質量優異,打造特色教育”為辦學目標,積極採取措施強化內部管理,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有一項國家級子課題、九項市、縣級科研課題正在實施中;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生桌球興趣小組在全縣競技比賽中連連奪冠,曾代表縣代表隊參加全市比賽榮獲前三名;音樂、美術、數學等學科教師代表全市參加省級優質課大賽取得二、三等獎;2010至2011年學校連續兩年在全市小學生漢字錄入大賽中榮獲團體第一、二名的好成績。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先後獲得“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廉政文化進校園示範學校”、“安徽省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先進單位”、“宣城市文明單位”、“宣城市體育衛生先進集體”、“宣城市中國小日常行為規範示範學校”、“宣城市平安校園”、“宣城市衛生學校”、“旌德縣素質教育管理優秀學校”等系列殊榮,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不斷提高,學校已經成為社會認可,家長滿意,學生嚮往的龍頭學校。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學校占地112畝,建築面積2.95萬平方米。現有實驗室5間,多媒體教室4間,圖書室2間,圖書達到7.5萬冊,其中小學生均圖書22.9冊,國中生均圖書25.2冊,計算機房5間,網際網路接入頻寬100M,教學光碟450課時,軟體資源90G,計算機546台,其中小學生機比為6.0:1,國中生機比為5.4:1。建有完善的辦公樓、綜合樓、教學樓、學生公寓等;建有現代化的數位化實驗室、錄播室、理化生實驗室等;建有標準化的體育場館和運動場。
安徽省旌德梓陽學校

辦學規模

校舍建築面積有2.5萬平方米,其中小學生均面積有7.7平方米,國中生均面積有8.5平方米。學校運動場地面積有2.4萬平方米,其中小學生均運動場地面積有7.3平方米,國中生均運動場地面積有8.1平方米。

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225人,教師合格率為100%,其中音樂教師5人,美術教師4人,體育教師11人,信息技術教師6人,勞動技術課教師3人,科學課教師2人,心育課教師2人,書法課教師4人,另有一批兼職教師,基本滿足學校開齊開足課程的需要。我校中高級教師166人,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科研先進個人近40人。

教學建設

學校堅持“以生為本、以德為先、培養健康的人”的教育理念,確立了“知書達禮、自主合作、身心健康的人才”為培養目標,兌現“重在教育引導、踐行身正為范”的教學承諾。以實現教育公平為導向,以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為基礎,以全面落實並進一步提高辦學條件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主線,全面推進辦學條件標準化、教師配備均衡化、學校管理規範化、教育質量優質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五四紅旗團支部五四紅旗團支部

學校領導

職務
姓名
黨總支書記
程靖
校長
程靖
副校長
胡勁松
副校長
李小忠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