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校園占地總面積195.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7.27萬平方米,學校現有用於教學科研的儀器設備台件數3.7511萬件,總值2.00753億元,其中800元以上設備2.6918萬件,總值1.9709億元;10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266件,總值0.7981億元。目前,校本部校舍面積增至87.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增至12.5億元,圖書館藏書增至295.6萬冊,建設和發展水平處於省內高校先進行列。
圖書館藏書豐富,種類齊全,現有文獻總量290.5萬冊,古籍善本600多種,其中《
洪武正韻 》為國內唯一全本、元刻明遞修《
通志 》、明嘉靖刻本《
李太白全集 》、《
杜工部集 》均為海內珍本,還擁有國內外主要網路資源及資料庫,館藏資源基本實現了數位化。
學校一貫重視教學工作,始終堅持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倡導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建校以來,累計為國家培養全日制高等專門人才17萬餘名,畢業生遍及安徽及全國各地的教育、經濟、文化、科技、管理等領域,一大批已成為所在行業領域的中堅骨幹力量。
教學 學校現有學校已經形成了
博士 ——
碩士 ——
學士 教育等不同層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學生教育等不同類型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已發展成為一所融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等學科門類於一體,師範與非師範並舉,在
安徽 乃至全國有較大影響、被安徽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優先建設的
綜合性大學 。
學校現有7個博士點、4個博士後流動站、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2個碩士點、4個專業學位授權點、60個本科專業專任教師1381人,其中,正高級202人,副高級420人,現有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名師,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教學名師,6個省級教壇新秀,2個省級創新團隊,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人事部“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4人、
教育部 “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人選5人。各類在籍學生32449人,其中,博士生132人,各類碩士生4263人,普通本科生22481人,留學生138人,成人本專科生5435人。
學科建設 學校現有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文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中心),18個省級重點學科(含安徽省A類重中之重學科1個)。現有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教改示範專業;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門國家級精品課程,39門省級精品課程。學校還編輯出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高校輔導員學刊》、《學語文》、《中學生化學》、《安徽師大報》等多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和報紙。
海外交流 學校是全國首批獲準招收公費留學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漢語國際推廣中心。學校先後接收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長短期留學生3000多人次,並與美國、英國、德國、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係。
培訓基地 學校還是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國小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國家體育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體育文化研究基地、安徽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安徽省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幹部培訓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幹教師培訓基地。
發展前景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學校在“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明確了新的發展目標,努力把安徽師範大學建成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積極為“科教興國”、“科教興皖”戰略的實施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該校在教育部學位中心2009全國學科排名中地理學名列第15,教育學名列第25,歷史學名列第25,中國語言文學名列第28,哲學名列第28,馬克思主義名列第38,生物學名列第50。在2010年最新的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中,該校在全國大學綜合排名為第96位,在安徽居於第三,僅次於中國科技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2009中國大學評價》編制的2009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43,綜合排名為142名。安徽師範大學分為三個校區,分別是赭山校區,花津校區和皖江學院。其中花津校區占地2200多畝,是最大的校區。赭山校區占地800多畝,皖江學院占地300多畝。 目前師大在安徽省內為一本招生,省外正努力推廣中。
地圖信息 地址: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北京東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