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作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作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依託於安徽農業大學作物學,生物學兩個一級博士學科點以及博士後流動站和安徽省作物遺傳育種,作物耕作栽培學,遺傳學,生物物理學等省級重點學科於2008年10月被批准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作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 研究人員:48人
  • 教授:22人
  • 副教授:14人
一·基本情況簡介,二·具體研究方向,

一·基本情況簡介

蓋均益院士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農業部玉米專家組成員,安徽省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安徽省玉米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安徽省玉米遺傳改良以及產業化技術研究“115”創新團隊帶頭人程備久教授任實驗室主任,現有固定研究人員48人,其中教授(研究員)22人,副教授14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36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博士,教授為主體的作物遺傳育種和產業化研發隊伍。
安徽省作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重點圍繞“作物分子生物學”,“作物種質創新和品種改良”,“作物生理生態”等三大方向開展研究工作。近年來,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轉基因重大專項,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成果轉化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0餘項,省級以及各類攻關計畫項目30多項,獲得省部以上獎勵15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選育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等主要農作物新品種21個,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60多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SCI論文50多篇。為安徽省“三大糧食行動”,糧食增產計畫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和人才支撐。

二·具體研究方向

1.玉米基因組學研究和小麥優質、高產、抗逆等重要性狀的分子基礎研究:
重點研究玉米全基因組的結構,功能,進化,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玉米基因家族的特點,為玉米基因家族功能分析研究和新基因的發掘提供依據。研究了130個基因家族的15000個基因的特點,建立了資料庫,開展玉米全基因組基因家族生物信息與進化研究,分析了玉米NBS基因、WRKY基因、HSFs基因等120多個基因家族一萬餘個基因的特徵、分類、染色體定位和表達模式,以及與近緣物種高粱、水稻等比較基因組學和進化,發現了玉米基因家族的進化特點。已發表SCI論文20餘篇。
針對黃淮麥區南片及長江中下游麥區的生態特點,以優質、高產、多抗、高效等為研究重點開展相關生理生化機制、分子機制的研究,發掘相關功能基因,開發有效的基因標記用於分子育種和種質材料創新。
2.玉米分子育種和小麥優質、高產、抗逆育種材料篩選及種質創新:
率先在國內建立了玉米原位轉化、低能離子束轉基因新技術,提出了低能離子束介導的棉花轉基因技術,選育了一批新的棉花基因型材料和品系。開展了玉米、水稻澱粉、抗病、木質素和纖維素等代謝調控的轉基因研究,獲得高直鏈澱粉、低木質素和抗病毒等重要的玉米、水稻轉基因材料。利用低能離子束誘變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創建了一批高澱粉、高直鏈澱粉和甜糯玉米新種質,選育高澱粉和優質甜糯玉米新品種8個。建立了完善的高效簡便的玉米IN PLANTA 轉化體系。
安徽省作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利用生理選擇技術、抗性鑑定技術、品質分析技術、養分利用分析技術和分子標記技術,常規育種方法與分子育種手段相結合,開展優質、高產、抗逆、高效小麥新品種選育研究,培育出適合於我省淮北麥區及長江中下游麥區大面積種植的小麥新品種。同時,育種過程中積極開展先進育種理論的研究,促進現代小麥育種理論的突破。
3.玉米新品種的選育和小麥新品種選育及育種理論創新:
高澱粉玉米組合安隆4號,推廣種植50萬畝,產生經濟效益5億元;3個甜玉米品種,推廣種植6.59萬畝,直接經濟效益1.62億元;利用傳統育種結合生物技術選育出三個各具特點的優質、高產、多抗甜玉米新組合。皖玉10—早熟、多抗(抗旱、耐澇、抗大小斑病)優質、高產, 雙穗多穗率較高,適宜於鮮棒、凍粒和筍加工。皖玉14--早熟、多抗(抗倒、抗逆、抗小斑病和玉米螟)優質、高產、大粒型,適宜於凍粒和凍棒加工。皖玉15--優質高產多抗型加強甜玉米組合,適宜凍棒加工。是安徽省近年來自育並率先審定的甜玉米新品種,在品質、抗逆適應性、早熟性和鮮粒加工特性上優於目前安徽生產上推廣品種。
同時,建立了三個組合雜交種高產制種的良種繁育技術體系;形成了甜玉米新品種無公害安全栽培技術規程;建立了甜玉米種子質量和品質鑑定技術;研製出以甜玉米芯以芯代木培養香菇培養基配方和培養平菇的培養技術;建立了鮮棒保鮮技術和凍粒凍棒加工工藝並開發出凍粒凍棒新產品。
皖玉系列甜糯玉米新品種平均畝產鮮穗900公斤,生育期短約80天左右,各類可溶性多糖、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營養成份含量豐富,可作為是一種優質的“水果玉米”和健康食品開發利用。目前,在安徽境內示範推廣面積超過10萬畝,直接經濟效益達4億元以上。
培育小麥新品種7個,分別為安農92484(國審)、皖麥33、皖麥41、皖麥42、皖麥48(國審)、皖麥49、安農0305。其中皖麥48、皖麥49獲得國家新品種保護。篩選和創製了一批小麥優異育種材料,目前申報新品種省級區試及國家預試7個,分別為安農0807、安農0818、安農0822、安農0826、安農0849、安農0850和安農0711,4個品種進入生產試驗。
安徽省作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4.玉米高產高效生產關鍵工程技術和新品種高效栽培技術體系研發:
緊緊圍繞安徽省玉米振興計畫和“四良工程”,加強產品和技術的研發。提出了三大農機農藝相結合的技術,研製的相關產品,並進行了推廣和示範。
根據新品種農藝性狀、適應性、抗逆性、產量水平等特點,研發高效的配套技術體系,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研究,並進行推廣和套用,提高新品種的生產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