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甘露寺

安徽甘露寺

甘露寺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位於安徽省九華山北路的半山定心石下,是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甘露寺坐落在化城峰腰,與祗園寺、東崖寺、百歲宮同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清康熙六年(1667年),洞安和尚建寺。

基本介紹

人文歷史,建築布局,寺院活動,

人文歷史

傳說動工前夜,滿山松針盡掛甘露,人稱奇蹟,又因《法華經·藥草喻品》上寫道:釋迦說:我為大眾說甘露淨法。阿彌陀有“甘露如來”、“甘露王”的稱號,他化身說法時就有“澍甘露之雨”的話,遂定名甘露寺。
甘露寺地處山腰,又是北路朝山必經之地,廟宇寬宏,佛像眾多,茂林修竹,環境十分優雅。因此,香火旺盛。洞安在此兩度登壇說戒後,仍歸伏虎洞。乾隆間住持僧優曇開壇傳戒,成為叢林。道光十六年(1836年)住持僧青蓮擴建。鹹豐三年(1853年)住持僧聖傳,時寺道兵燹。八年(1858年)住持僧恩浩重修。同治三年(1864年)復遭兵燹,次年住持僧法源等重修。光緒二十年(1894年)住持僧大航募修,入京請回《藏經》一部。
1956年、1983年兩次重修,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85年重塑佛像上並上漆貼金。今存大雄寶殿、配殿;寮房、鐘鼓、碑刻等文物古蹟。全寺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今住持尼大幸法師。

建築布局

全寺由3組民居式建築與宮殿式大雄寶殿組合。該寺為不規整布局,北面的韋馱殿和知客堂兩組建築布置在高2.5米的台基上,3層閣樓,其中知客堂牆上開4層窗戶,實際只有3層,開設頂層窗戶,增加了層次感。韋馱殿南面高15米的大雄寶殿,前有半廊,殿身築在高6.8米的台基上,寬17米,深15.5米。大殿東為兩層走馬通樓,內天井,進深22米,寬15米,樓層上下分別為祖師殿、方丈察、撣堂和客房。行人進入大門後,從山門的側門出外,轉向上坡十數級台階,再從側面進入大殿,給人以明顯的空間層次感和明暗變化的效果。寺內有3個天井、上百個外窗,屋面為硬山兩落水或四落水,而大殿為歇山頂。全寺殿宇寬宏,樓閣整齊,背倚青山,前有流水,極富詩情畫意。古人宿此寺中,曾有“屋角泉聲落,床頭嵐氣過”;“到此禪關宿,方知山色多”的詩句。寺前路旁有石砌冰紋通花欄桿,可在古木蔭下憑欄遠眺,一覽山色。九華山諸寺一貫注重僧伽教育。中國佛學院九華山執事修班、安徽省九華山佛學院就設在甘露寺。早在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華嚴學者月霞(1858一1917年)偕楚僧普照等來九華。1898年月霞在翠峰寺創辦“華嚴道場”(又稱“華嚴大學”),“講華嚴,造大經”。“華嚴道場”學制3年,當時就讀的學僧共32名,其中有後來成為近代名僧的虛雲、心堅等人。“華嚴道場”開創了中國僧伽教育史上辦佛學院的先例,受到高度評價。

寺院活動

1990年9月19日,安徽省九華山佛學院在甘露寺舉行了開學典禮。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專程蒞臨九華,出席開學典禮,並發表了熱情而充滿殷切期待的講話,他指出,九華山佛學院的開辦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的結果,這一切,都應感謝黨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趙朴初接著指出,人傑才能地靈,辦佛學院的宗旨就是要培養佛教事業的接班人。最後,他殷切勉勵年輕的學僧們,要發揚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和“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偉大獻身精神,為佛教事業和人類的和平事業而努力奮鬥,興起度盡眾生的大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