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簡介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自組建以來,在學院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對人才培養模式和專業建設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師資隊伍等方面的改革與建設,在各個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初步建立以企業工作任務為導向、以產品為載體的“工學結合—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校企雙方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通過協商,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畫)及人才培養的實施方案,充分利用校企雙方的教育資源,實施培養和管理;積極推進引入式校企合作,構建“學校專業+企業車間”的專業建設模式,建設具有真實工作環境並能實現工作 過程的實習實訓基地,推進工學結合,實現學校、企業一體化;走專兼職結合、培養和引進並舉之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初步形成一支結構較為合理、綜合素質優良的教學團隊。
機械工程系現有專兼職教師50多人,其中,省級專業帶頭人2人,校級專業帶頭人5人,骨幹教師15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14人,“雙師”素質教師30多人,研究生以上學歷30人,正在攻讀碩士學位5人,另外還有一批來自生產一線的機械類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形成專業結構合理、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較高,教學過程嚴謹、並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教師們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主持或參加教科研課題總計20多項;主編教材、專著50餘部,發表論文100餘篇;獲市以上表彰6人次,獲學院“教科研積極分子”稱號8人次,被評為水利廳及學院“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黨員”等20多人次。
機械工程系現有數控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機械製造與自動化等5個專業,在校生人數1200多人。各專業通過多輪改革,重構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立了以崗位能力為本位、工藝流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不斷最佳化。在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時,充分考慮機械專業的最新技術發展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核心課程的建設,課程設定重點考慮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技術套用能力,同時還考慮專業的延伸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以適應行業對機械技術套用人才的需求。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通過頂崗實習、現場教學、仿真教學、任務教學、環境薰陶、情景體驗等手段開展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教育。由於畢業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強,畢業生深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合肥鍛壓工具機有限公司、安徽昌河汽車有限公司等單位的青睞,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總之,成功與輝煌屬於過去,機械工程系全體師生將在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開拓創新,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為學院美好的明天做出更大的貢獻!
精品課程
機械製圖本課程由國家級“教學名師”孫敬華教授(右)主持建設,系國家級精品課程。目前,“網路課程”中已上網的教學資源有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計畫、電子
教材、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複習思考題與練習題(含參考答案)、綜合作業題、網路自測題、實訓任務與指導、仿真教學課件、網路課程、線上交流平台、常用數據信息表、常見名詞術語英漢對照表、計算機繪圖(AutoCAD)教學課件、參考文獻、相關網站與期刊雜誌快速檢索、部分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錄像等。機械設計基礎 本課程由安徽省“省級教學名師”孫敬華副教授(右)主持建設,系省級精品課程。目前,“網路課程”中已上網的教學資源有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計畫、電子教材、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複習思考、綜合試題、單元自測、實訓任務與指導、實體仿真、網路課程、線上交流平台、常見名詞術語英漢對照表、教學課件、參考文獻、相關網站與期刊雜誌快速檢索、部分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錄像等
就業情況
2010屆機械工程系畢業生就業情況簡報
機械工程系系2010屆畢業生總人數277人,其中數控技術:129人、機制專業:74人、汽車檢測專業:74人 開學以來系領導十分重視就業工作,多次召開專項會議,精心組織,落實責任人。通過全系同志的共同努力,我系截止到2010年3月15日共有205人落實了就業單位,就業率為74%,位居全院第二機械工程系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為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在2009年12月份就開展學生就業的“暖冬行動”計畫,廣泛動員所有的教職員工和校友的力量,利用一切資源為畢業生提供更充分、更客觀、更具針對性的單位招聘信息。分別聯繫了昌河汽車廠、江淮汽車集團、全柴動力蕪湖有限公司、長源液壓有限公司、合肥江南機械廠、日立家用電器、合肥潤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用人單位,落實就業崗位。在就業寒冬中為畢業生送上一片暖流。
此外,我系注重在就業基地建設工作中下功夫,與企業互相支持,相互合作。進一步加強與畢業生所在單位的聯繫,對單位的企業文化、用人理念、發展概況以及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進行了全面了解,為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不斷為畢業生提供較為穩定的就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