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刺黃柏(中藥)

安徽刺黃柏(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安徽刺黃柏,中藥名。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rendt的莖枝。分布於安徽、浙江、湖北等地。莖枝入藥,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濕熱痢疾,泄瀉,黃疸,淋濁,帶下,瘡瘍,咽喉腫痛,目赤腫痛。

基本介紹

  • 別名:黃柏、刺黃柏、三顆針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毛茛目
  • 小檗科
  • :小檗屬
  • :安徽小檗
  • 分布區域:安徽、浙江、湖北
  • 中文學名:安徽刺黃柏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 量:10-15g,外用適量
生理特性,產 地,採集加工,入藥部位,藥材性狀,性 味,歸 經,功 能,主 治,用法用量,

生理特性

落葉灌木,高1-2米。小枝稍有稜角,老枝黃色或暗棕色,具條棱,有少數黑色疣點,刺單生或3叉,長1-1.5厘米。葉薄紙質,近圓形或寬橢圓形,葉片長2-6厘米,寬1.5-3厘米,先端圓鈍,基部楔形,下延,上面深綠色,中脈和側脈隆起,背面淡綠色,中脈和側脈明顯隆起,兩面網脈顯著,無毛,葉緣平展,每邊具15-40刺齒;葉柄長5-15毫米。總狀花序具10-27朵花,長3-7.5厘米,包括總梗長1-1.5厘米,無毛;花梗長4-7毫米,無毛;苞片長約1毫米;花黃色;小苞片卵形,長約1毫米;萼片2輪,外萼片長圓形,長2.5-3毫米,寬1.3-1.5毫米,內萼片倒卵形,長約4.5毫米,寬約3毫米;花瓣橢圓形,長4.8-5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全緣,基部楔形,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約3毫米,藥隔不延伸,先端平截;胚珠2枚。漿果橢圓形或倒卵形,長約9毫米,直徑約6毫米,紅色,頂端不具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產 地

安徽、浙江、湖北。生於山地灌叢中、林中、路旁或山頂。海拔400-1800米。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莖枝,去葉,洗淨,曬乾。

入藥部位

莖枝。

藥材性狀

莖枝圓柱形,稍直,多分枝,直徑1-5mm,長短不一。表面黑褐或棕黑色,具縱皺紋,針刺多單一,稀三叉。質硬,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懷;橫切麵皮部淡黃色,木部黃色,有較密放射狀紋理,髓部較小,黃白色。氣微,味苦。以莖枝粗壯、斷面色黃者為佳。

性 味

苦,寒。

歸 經

肝、胃、大腸經。

功 能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主 治

濕熱痢疾,泄瀉,黃疸,淋濁,帶下,瘡瘍,咽喉腫痛,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