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機場迎賓大道50號,沿革於黃山市博物館,新館於2008年1月8日正式開館,同年全面免費開放。該館是安徽省第二大綜合性博物館,中國唯一能全面體現徽州文化主題的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外參觀者50萬人次以上。

截至2015年,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收藏有陶瓷、硯台、徽墨、書畫、徽州三雕、青銅器、玉器、雜項、古籍圖書、徽州文書等各種文物近10萬件(冊),其中古籍書近50000冊,契約文書近30000份。館藏的歙硯、徽墨、新安書畫、徽州文獻是館內的特色藏品,其中宋墓出土的“文府墨”是中國發現最早的徽墨。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是第二批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安徽省青少年維權崗以及省、市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
  • 類別:綜合性博物館
  • 地點: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機場迎賓大道50號
  • 竣工時間:2008年1月8日
  • 開放時間:09:00—11:30 13:30—17:00;16:3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 館藏精品:徽墨,歙硯,新安書畫,徽州文獻,徽州三雕等。
  • 占地面積:157畝
  • 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
  • 門票價格:免費
  • 藏品數量:10萬件(2015年)
  • 級別:國家一級博物館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場館特色,館藏文物,文化活動,活動建設,學術研究,學術交流,所獲榮譽,作用價值,機構設定,參觀信息,參觀須知,交通線路,

歷史沿革

1963年,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前身徽州地區博物館成立,隸屬於徽州地區文化局,原館址設在屯溪老街,林蔭先生任第一任館。
1978年,徽州地區展覽館併入。
1987年,黃山市成立,徽州地區博物館更名為黃山市博物館,同年遷入屯溪區徽山路24號塢山腳下。
2008年1月8日,安徽省徽州文化博物館成立,原黃山市博物館和黃山市文物商店成建制併入安徽省徽州文化博物館。
2008年,根據四部委檔案精神和省文物局統一部署,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作為安徽省免費開放第一批試點館,於2008年3月26日實行免費開放。
2008年5月28日,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復函同意安徽省徽州文化博物館更名為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

建築布局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占地面積157畝,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展出面積6000平方米,庫房面積2000平方米,產業園區3000平方米,輔助功能區面積3000平方米。館舍外觀為殿宇式三層建築,鋼筋水泥結構融徽派建築風格。由陳列區、收藏區、文化產業區、辦公區組成。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為《徽州人與徽州文化》,分為:走進徽州、天下徽商、禮儀徽州、徽州建築、徽州藝術、徽州科技六個部分;內容有:新安大好山水、徽州與徽州人、明清徽商、徽州女人、東南鄒魯、程朱闕里、徽州宗族、新安醫學、科技之星、文房瑰寶、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州村落、徽州民居、徽州三雕等,是一座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博物館。

場館特色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為安徽省第二大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唯一全面體現徽州文化主題的博物館。館舍建築以天人合一為主導思想,以徽州文化為基本內容、徽州地理山水為背景、徽州建築風格為基調的一組多功能綜合建築及徽派風景園林。館舍地域開闊,周圍龍山平緩環繞,高低層次錯落有致。草木蔥蘢,環境優美,水景小品,點綴其間,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映成趣。

館藏文物

  • 綜述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館藏極為豐富,截至2015年,收藏有陶瓷、硯台、徽墨、書畫、徽州三雕、青銅器、玉器、雜項、古籍圖書、徽州文書等各種文物近10萬件(冊),其中其中一級文物34件,二級文物144件,三級文物3913件,古籍書近50000冊,契約文書近30000份。館藏的歙硯、徽墨、新安書畫、徽州文獻是館內的特色藏品,其中宋墓出土的“文府墨”是中國發現最早的徽墨。館藏的徽州文書成為研究徽學這一國際性顯學的重要資料,也引起世界範圍內的徽學專家的關注。
  • 主要文物
宋代“文府墨”:
1978年“文府墨”出土於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茶科所基建工地宋代墓葬中,由安徽省考古所組織發掘。由於墓葬區地下水豐沛,被發現時該墨已浸泡在積水中,出土時上端已殘,剩餘部斷為兩截,殘部整體呈扁長條狀,兩側弧邊。殘存部分長8.15厘米,寬2.75厘米,厚約0.9厘米,重18.2克。考古人員根據墨面的字跡勾描,正面殘留為楷書“文、府”二字,反面殘留為楷書“制”字。故定名“文府墨”。館藏一級文物。“文府墨”出土,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唐宋之交,中國制墨技藝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填補這一時期徽墨實物的空白。 
宋代文府墨宋代文府墨

法華三彩荷葉形瓷枕:
明代。瓷枕造型格外別致、生動。分兩部分,上部呈荷葉狀,底座長方形,荷葉由兩山石支撐,間以荷花裝飾。胎體厚重,有裂紋,通體施黃綠紫釉法華三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明代法華三彩荷葉形瓷枕明代法華三彩荷葉形瓷枕

徽墨:
生產於唐末,由墨工奚超、奚廷王圭父子創製,因質高受到南唐李煜賞識,封奚廷王圭為墨務官,並賜國姓李。徽墨使用動物膽、純皮膠、植物油煙、純金銀箔、突然麝香、大梅片、公丁香等十幾種貴重藥材精製而成,整個生產過程有十餘道工序。徽墨“堅如玉,紋如犀,色如漆”。書畫家們公認徽墨“落紙如漆,萬載存真”。
徽墨徽墨

歙硯:
因主要生產製作地在歙縣而稱歙硯。早在漢、晉時期,已有歙硯名品問世。至唐代,歙硯名聲日盛。唐末,被作為御製品,並在歙州設“硯務”。宋以後,歙硯品種增多,製造更精。其名色之多、質地之細、雕鏤之工,為諸硯之冠。 徽墨和歙硯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與保存曾經作出了重要貢獻,其製做工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歙硯歙硯

元代龍泉窯刻花蓋罐:
龍泉窯荷葉蓋罐,通高32厘米,口徑25.2厘米,底徑19厘米,腹圍102厘米。罐身圓潤,胎體厚重,胎質灰白,色澤明亮,製作規整。此罐造型別致,口沿、底足露胎處有火石紅,外施梅子青釉,短頸、圓肩、鼓腹,腹部刻纏枝蓮花以及“美酒清香”四字,蓋中央隆起,有瓜蒂形鈕,邊沿平緩起伏成荷葉捲曲狀。龍泉窯荷葉蓋罐雖承宋風,而又有新意,從造型和紋飾都體現一種時代風格。此件藏品保存完好,曾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展出。館藏一級文物。
  
  
  
元代龍泉窯刻花蓋罐元代龍泉窯刻花蓋罐

明代三松款《荷蟹圖》竹雕筆筒
三松款《荷蟹圖》竹雕筆筒,口徑12.7厘米,底足12.7厘米,高14.8厘米。為一段竹節雕成,呈圓筒狀,平口,直壁。外表皮殼色似栗皮、光潤。筒壁上以淺浮雕手法刻出荷葉、荷花、水鳥、螃蟹等圖案。作品布局巧妙,層次豐富,刀法簡練,體現了作者高超的構圖技巧和審美功力,款鐫“三松”。館藏一級文物。
明代朱三松款荷葉紋筆筒明代朱三松款荷葉紋筆筒

文化活動

活動建設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根據青少年群體的特點,結合博物館資源,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計畫,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組織有針對性的參觀與講解。曾與黃山市教育局共同下發了《關於組織全市中小學生開展“體驗徽文化,感受新黃山”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制定了各學校參觀日程安排表,並組織實施,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認識徽州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培養他們牢固樹立熱愛家鄉、建設祖國的觀念。同時,還與黃山市武警支隊駐看守所中隊、黃山市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進行軍警民共建。利用報刊、雜誌、電視、網路等普及文物知識,極大地發揮了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建館以來,館內相繼舉辦過《館藏孤雁展》、《館藏古陶瓷展》、《徽州文房四寶展》、《徽州明清容像展》、《名人書畫展》、《黃賓虹、汪采白書畫展》、《古代畫家筆下的黃山畫展》、《黃山市中共黨史資料展》、《徽州雕刻藝術展》、《兵馬俑展》、《館藏楹聯墨跡展》、《黃山市館藏文物精品展》、《徽州契約文書展》等,多方面展示了館藏文物濃厚的地方特色。也曾經舉辦過《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圖片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四十周年黨史展》、《太平湖恐龍化石展》、《“新四軍抗日烽火”專題展》;配合黃山國際旅遊節舉辦過《黃山市二十年成就展》和《台北故宮博物館院長江兆申先生書畫展》以及《黃山市書、畫家作品展》、《大風堂弟子游三輝書畫展》、《古近代畫展》、《新安畫派書畫展》、《張啟聰攝影展》、《黃山山中人——黃賓虹書畫精品展》、《黃山市博物館藏黃士陵書畫展》和《徽派三雕藝術陳列》等文物專題展覽。
2017年6月29日,由內蒙古包頭博物館與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聯袂主辦的《草原古韻·塞外風情—內蒙古包頭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展》在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開展,展期二個月。

學術研究

  • 考古發掘與研究
1959年,徽州地區博物館參與發掘屯溪弈棋土墩墓,對出土的100多件銅器進行分析,判斷土墩墓年代可能晚至春秋時期,出土的部分銅器確有西周時期的風格,鳳紋方鼎、幾何變形獸紋簋、鏤孔瓿形器、雲紋五柱器等器物形制、紋飾特異,為其他地方所未見,具有地方特色。
1978年,在祁門縣城茶科所基建工地發現了一座北宋古墓,限於當時條件,徽州地區博物館職工參與進行了保護性挖掘,現存有一口金絲楠木棺、一錠“文府”墨、一枚“崇寧重寶”大錢,兩枚“太平通寶”小平錢及一把木尺。其中一枚“太平通寶”小平錢鋸有五個淺齒。以上文物現均藏於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
2002年黃山市博物館職工配合安徽省博物館古脊椎動物學專家發掘歙縣雞母山侏羅紀時代恐龍活動遺址,除此之外,館內技術人員還參與了歙縣新洲新石器遺址、祁門下風堂新石器遺址等考古發掘工作。
  • 出版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建館以來,館內職工相繼編撰出版《館藏古籍徽州地方資料目錄》、《館藏徽州家譜目錄》、《徽版古籍刻工姓名錄》、《黃士陵書畫集》、《徽州文化》等。
  • 信息技術
2006年起,黃山市博物館對館藏進行摸底調查,並同步展開文物藏品的數據化採集工作,以便為新館的數位化、科學化管理及展覽奠定基礎,已基本完成硯台、瓷器類文物的數位化建檔工作。
2008年,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在規劃、建設、維護本館的信息網路和通信網路系統的基礎上,建立文物信息管理系統,文博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多的成果,能獨立完成了信息化、多媒體展覽的規劃、設計。

學術交流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在日本辦文房四寶展覽,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館藏文府墨代表中國墨業的執牛耳者,作為唯一入選的墨赴日展出。
2004年底,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挑選文物參加由安徽省文物局組織的徽州文物赴香港展出活動,並有木雕隔扇門等文物10件入選參展。
2006年4月,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與中國印學博物館聯合主辦了《黃山市博物館藏黃士陵書畫展》,於杭州西泠印社成功展出,並同時舉辦了《黃山市博物館館藏黃士陵書畫集》的首發式,進行了為期一月的展覽。

所獲榮譽

1995年,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前身黃山市博物館被確定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1年,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6年,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入選徽州三雕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
2009年5月14日,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被列入第二批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2010年,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榮獲首屆全省博物館陳列展覽六大精品獎。
2013年,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被評為安徽省社會科學知識普及基地。
2014年,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被評為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2017年1月,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7年10月,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被評為第十二屆黃山市文明單位。
2018年3月,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被評為黃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8年8月,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入選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截至2019年,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藏品總數和珍貴文物在安徽省均居第2名,僅次於安徽博物院。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被評為黃山市百個亮點、黃山市百佳攝影點。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被評為黃山市首批少先隊校外活動基地。

作用價值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是安徽省“861”行動計畫和黃山市“443”行動計畫的重點項目,文化產業區是黃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的文化產業項目,集旅遊、觀光、購物、娛樂、休閒為一體綜合園區。

機構設定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為副縣級全額事業單位,設辦公室、陳列研究部、保衛部、保管徵集部、財務部、信息產業部等6個部門,附設工會、圖書閱覽室、博物館商店。全館職工90%以上具備大專以上學歷,40%以上具備中級以上專業職稱,其中高級職稱占3%。中青年占全館職工總數70%以上。大部分職工為專業技術人員,主要從事考古學的發掘研究、文物保護技術研究、文物研究、古代藝術研究、民俗文化研究、陳列展覽、對外交流等業務工作。
統計時間截至2015年7月,參考資料

參觀信息

參觀須知

  • 開放時間
09:00—11:30,13:30—17:00;16:3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 門票價格
    免費開放

交通線路

  • 地址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機場迎賓大道50號。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
  • 交通
公交
乘坐黃山市公交11、15路即可直達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