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東橋又稱東洋橋,俗稱“東橋”,在晉江安海鎮東、金墩村南的東洋港灣。在公路未開前,是安海至東石的必經之路。
安平東橋與安平橋為姊妹橋,有詩曰:“安海城邊水若濛,一橋西跨一橋東。”“海畔雙橋碧草連,東西形勝鎖長川。”兩橋合為安海“雙橋跨海”景觀,是古安平八景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平東橋
- 別名:東洋橋
- 地址:晉江安海鎮東的東洋港灣
- 建成時間:1152
《清源舊志》載:“東洋橋,(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十一月,因安平橋成,父老復請於郡守趙令衿曰:‘鎮東南隅,渡名東洋,其港深闊,願復得橋。’趙公許之,乃由里人進士臨漳尹椽史進督建。”
紹興二十三年(1153)三月,東洋橋建成。東洋橋形制如安平橋,為石墩石樑橋,原長四百三十二丈,為安平橋的三分之二,寬一丈二尺余,釃水(橋墩)二百四十二道,橋上造東西二亭。
趙令衿寫了《東橋碑記》讚頌東洋橋,並寫下《詠東洋橋》詩: “為問安平道,驅車夜已分。人家無犬吠,門巷有爐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斷雲。梅花迎我笑,為報小東君。”
明嘉清三十六年(1557),為防倭寇侵擾,晉江縣令盧仲佃在安海築造石城,剛建到一半,倭寇悍然侵入燒掠而去。後來,安海鄉賢、安徽池州知府柯實卿繼續築造,拆東洋橋之石以作城基。東洋橋荒廢匿跡150多年,逮至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才由安海人施滔重建,後又廢。道光元年(1821),安海人蔡時昭、周益興合力再造。爾後雖有多次重修,到六十年代又拆毀以修水利,現僅存48米、橋墩20座,已失昔日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