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是世界關注的話題,目前我國還不能實行安樂死。安寧死是尊嚴死,通過安寧護理可達到提高臨終生命質量的目的。社區醫護人員應了解安樂死與安寧死的概念和區別,儘早予以臨終關懷的安寧護理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寧死
- 外文名:Peaceful death
- 範圍:許多物種
- 定義:末期病人
- 起源:中國台灣
簡介,相關,
簡介
安寧死指對經診斷確定為“末期病人”的患者,經親屬簽署“終止心肺復甦術同意書”,醫師就可以移除呼吸器,儘可能免除病患痛苦,拒絕不必要心肺復甦術等急救,如插呼吸管、心臟電擊及打強心針等。台灣醫療界將它和“安樂死”區別開來,“安樂死”雖然同樣以減少病患痛苦為出發點,但是透過特定方式刻意提早結束病患生命,“安寧死”則是指讓疾病自然進行而死亡,不加工致死,也不強行延續生命
台灣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前天初審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草案,明訂病人經診斷確定為“末期病人”,且親屬也簽署“終止心肺復甦術同意書”,醫師就可以移除呼吸器,讓爭議多時的安寧臨終跨出制度化的一大步。
相關
安樂死作為一種特殊情況下人們對自己生命的自主選擇,它的出現對人們的傳統倫理道德特別是有關人的生死倫理問題造成強烈的衝擊。安樂死終究是一種非自然的死亡方式,因而涉及人們對自己生命利益處分基礎上的生命的剝奪。尊嚴死不同於安樂死,它不主動為患者提供致死的手段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