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上、下)(2010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2010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是2010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俄)列夫·托爾斯泰,譯者是高惠群 / 傅石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娜·卡列尼娜(上、下)
  • 作者:(俄)列夫·托爾斯泰
  • 譯者:高惠群 / 傅石球
  • 出版時間:2010年7月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頁數:997 頁
  • ISBN:9787532749546
  • 定價:50.00 元
  • 裝幀:平裝
  • 譯者:高惠群
  • 叢書:托爾斯泰文集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文豪,《安娜·卡列尼娜》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冷漠和弗龍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臥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莊園主萊溫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部小說深受我國讀者喜愛,它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作者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最偉大的代表。 1828年8月28日生於莫斯科以南200公里的貴族莊園雅斯納斯·波良納。1844年求學於喀山大學,三年後退學回家經營莊園。1852年從軍高加索,同年發表處女作《童年》(與後來發表的《少年》、《青年》合成自傳體三部曲),開始文學活動。1856年發表《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開創了俄國文學描寫戰爭的現實主義傳統,為作者贏得了名聲。托爾斯泰的主要創作活動,是在從1861年農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國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期間進行的,這正是俄國社會大變動時期。1863—1869年,他完成了史詩性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1873—1877年完成了第二部著名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 1889—1899年完成了集中體現他晚年的思想和藝術特徵的長篇小說《復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