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天王廟碑

安天王廟碑

安王廟距今已有四千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2200-前2100年堯帝就來恆山即大茂山巡視。在天寶五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詔書封恆山神為安天王,北嶽廟隨即改為安天王廟,簡稱安王廟至今。古代的北嶽廟和後來的祭祀文化,僅帝王的祭祀和平民祭祀共長達4000多年的歷史,文化歷史底蘊深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天王廟碑
  • 年代:唐天寶7年(748)5月25日
  • 地點:河北省曲陽縣恆山
  • 拓片版本:清乾隆拓,額清嘉道拓
歷史,相關資料,

歷史

安王廟距今已有四千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2200-前2100年堯帝就來恆山即大茂山巡視。舜帝稱帝後,(舜帝和堯帝沒有血緣關係,堯帝的兒子叫本丹,由於他不爭氣,為保江山,堯把帝位傳給忠厚老實、能幹的舜。)巡狩四方,當視察到千畝台和大茂山處,見大茂山即恆山雄偉,森林茂密,遂即封恆山為北嶽。並敕賜即命令隨從和地方官在千畝台中央建立北嶽廟;正殿九間,兩廊廂房建廟,周圍牆垣,設立建塔,名曰:玄都觀。以此作為祭祀北嶽神之聖地。這種祭祀活動延續到漢朝,時間長達2000年,漢朝起,由於戰亂,道路不通,帝王們把祭祀北嶽神之地由千畝台北嶽遷至曲陽。
到唐朝時,北嶽廟重修改為四進院。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寶五年下詔書封恆山神為安天王,北嶽廟隨即改為安天王廟,簡稱安王廟至今。
不論是北嶽廟,還是安天王廟,這期間都是祭的道家神。五嶽都是道家文化,只是到唐朝後,佛教才進入安王廟。
在金朝以前即1193年前還沒有阜平縣,當時恆山即大茂山,屬曲陽管轄,北嶽的遷移屬縣內遷,用不著什麼周折,
曲陽北嶽下廟,從漢朝起到清朝初年作為祭祀北嶽神的聖地經歷3500年。清順治帝於1660年御批“移祀山西渾源縣”,到今不過350多年的歷史。

相關資料

責任者
(唐)李荃撰;(唐)戴千齡隸書並篆額;(唐)杜南金,韓休烈刻
拓片原物狀況
附刻
拓片描述
顧千里、瞿鏞藏拓
書體與行款
裝裱獲得方式
丁惠康捐贈
數目與尺寸
1張186×104+40×37(額)cm
題跋印記
鈐:“顧氏所收石墨”印
文種
undefined undefined
書目索引
關聯關係
拓片錄文
館藏信息
顧專521、52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