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石台縣誌》記載,安凌鎮現時區域,明清兩代分屬石埭縣石埭鄉的八都琅田裡、九都長樂里。1931年屬四區,1936年屬三區,1943年屬雷凌鄉。1949年底屬沙區。1952年7月劃鄉建政,成立城安鄉和蘆荔鄉。1956年4月撤區並鄉,合併為安凌鄉。1958年成立安凌人民公社(包括雷湖、赤嶺二鄉),稱城這管理區。1959年3月22日,石埭縣正式撤銷,安凌鄉併入祁門縣。1961年10月,撤銷安凌公社,分建城安、雷湖、赤嶺3個公社,該鎮屬城安公社。1965年7月19日,國務院決定設立石台縣,安凌、雷湖、赤嶺三個公社劃入石台縣行政區域,屬池州專區(1971年3月,改專區為地區)。1965年8月9日,安徽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將劃入石台縣的祁門縣安凌、雷湖、赤嶺三個公社劃回祁門縣。1983年7月改社建鄉,稱城安鄉。1992年3月,城安、雷湖、赤嶺三鄉全並,成立安凌鎮。1994年,赤嶺、雷湖二鄉分立,原城安鄉仍以安凌鎮命名。2005年1月,雷湖、赤嶺、安凌兩鄉一鎮又並為現安凌鎮。
2014年06月26日《關於祁門縣村級規模調整情況的公告》將原16個行政村調整為12個行政村,現為(城安村、赤嶺村、雷湖村、琅豐村、王蒲村、五峰村、星星村、蘆荔村、星聯村、廣聯村、廣大村、廣樂村)
基礎建設
2000年來,社會公益事業發展較快,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小集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各項創建規劃逐步實施。1996年開通了有線電視,有800戶入戶。全鎮5個村,村村通電話。29個村民組,已有20個組使用自來水,農電網建設不斷加強,農電價已由95年1.13~1.20元降至0.8~0.9元。村級公路也有了較大程度的改善,村村都能通汽車,彩電、VCD、電冰櫃、機車在全鎮已開始普及,人民生活朝著小康水平邁進。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578
|
男
| 2349
|
女
| 2229
|
家庭戶戶數
| 1303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559
|
家庭戶男
| 2334
|
家庭戶女
| 2225
|
0-14歲(總)
| 1057
|
0-14歲男
| 526
|
0-14歲女
| 531
|
15-64歲(總)
| 3117
|
15-64歲男
| 1640
|
15-64歲女
| 1477
|
65歲及以上(總)
| 404
|
65歲及以上男
| 183
|
65歲及以上女
| 221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423
|
經濟狀況
由於地處牯牛降支脈,茶葉生產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安凌茶葉具有出芽早、葉片厚、汁水濃等特點,名優茶已大量銷往省內外幾十個地區。全年茶葉收入占農民人均總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安凌鎮林業用地面56037畝,林副產品的種類主要有香菇、木耳、竹筍、板栗、柿、中藥材等。安凌鎮1998年全鎮各業總產值1960.72萬元,第三產業1039.96萬元,農業產值576.76萬元。1998年全鎮財政收入69.4萬元,其中20%以上來自個體私營經濟。鎮所在地
城安村地處河谷盆地,四周山水環繞,有“城郭之安”美譽,擁有八大景觀。為:城子龍蟠、望江蟾照、官峰插漢、金竹長源、報勞祠堂、紫潭書院、歷岫晴嵐、屏墩晚翠。
旅遊資源
九龍池位於祁門縣安凌鎮倪村以南,所處的峽谷峭壁驚險,瑞草叢生,山谷幽靜,溪水碧綠澄澈,由九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九個水池連線而成,如珍珠翡翠散落在峽谷峭壁之間,有祈雨台、學堂基、中華石、坐禪大佛、臥獅、試劍石、三疊瀑布、龍女瑤池、曾國藩校軍坦等景點,是一個觀景探險、健身休閒的好去處。
牯牛降位於我縣與石台縣的交界處,距祁門縣城65公里,總面積6700公頃,主峰海拔1728米,為皖南三大高峰之一。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我省第一個國家級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是華東最大的自然保護區。2004年被國土資源部列入國家地質公園。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天然植被,生物資源極其豐富,被譽為“亞熱帶邊緣的綠色自然博物館”和“珍稀物種的天然基因庫”。先後被評為黃山市十大景區、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
考坑大峽谷縱深近20公里,一直延伸至牯牛降腹部,幽深曲折,景色奇絕。因峽谷內有天然石頭群“石猴拜佛”如西遊記中唐僧師徒,而又得“西遊峽”之名。
整個峽谷一分為二,下部為觀溪、觀石之佳處。其上則林茂草深,坡陡崖險,但景色更加瑰麗雄奇,是探險旅遊的好去處。這裡群峰如聚,怪石絕壁,千姿百態;樹木茂密,蒼松翠柏,矯夭遒勁;雲霧繚繞,氣象萬千。古人有《歷峰巔曉日》詩:“朝陽漸麗滿天紅,共照高峰色倍工。石竅全開青霧散,松枝畢露絳紗籠。泉光皎潔如垂練,龍窟氤氳若帶紅。攜酒來登巔上坐,文章滿目妙無窮”,生動描繪其迷人的風光。
未進峽谷,先游古戰場。峽谷所在的山腳下,有一片平坦開闊的谷地,就是著名的曾國藩演兵場。當年,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駐紮在祁門,與太平軍展開激戰,在此操練湘軍。谷地前面有座低坡,據說是曾國藩點將台。時光流逝,物換星移,往日的金戈鐵馬,俱已灰飛煙滅,如今這裡成了人們覓古的好地方。
峽谷中還有一處與軍隊有關的地方,半山的崖壁上有一個山洞,洞口不大,洞身比較開闊,可容納幾十人。有山民在洞裡找到陶罐、陶片和兩把繡刀,這個洞被傳說成紅巾軍藏寶洞。相傳元朝末年,劉福通紅巾軍起義,皖贛邊境的祁門便成了軍事要地。一天和元軍激戰的紅巾軍被逼進考坑,被迫攀上了懸崖中的山洞,為防止元軍偷襲,紅巾軍將洞口唯一的通道一棵碗口粗的紫藤砍斷,被困死在山洞中。當地人傳說,紅巾軍困死的山洞,有許多隨身帶去的金銀財寶。幾百年來這個謎,一直吸引著一些探寶者前往。
傳說讓人神往,峽谷的自然風光更讓人陶醉。峽谷內奇峰競秀,怪石遍布,溪瀑相連。這裡峰之險、石之奇、水之秀、瀑之多,令人驚嘆。從山腳沿溪而上,峽谷內古樹參天,松樹、杉樹、株樹、楓樹漫山遍野,春去秋來,樹葉綠了變紅,紅了變黃,色彩斑駁鮮艷,如同油畫般美麗。溪水碧綠,隨山澗起伏,或湍急,或舒緩。入山不遠有一石壩,截住溪水成一人工瀑布,清澈的溪水漫過石壩飛瀉而下,濺珠漱玉,山風輕拂,水汽如煙,水聲如歌。壩內為一狹長的小水庫,水清澈得難以置信,水底細石粒粒可數。此後逾上逾美,溪水奔流,每遇石凹處,則形成一個個清水潭,或大或小,如碧玉,似翡翠,神奇瑰麗。
更吸引人的是溪中、山邊的石頭,大大小小,千奇百怪,天然成趣。或圓潤滑溜,或粗礪嶙峋,有的象珍禽異獸,如雄獅擺首、金龜孵蛋;有的如神仙高人,如十八羅漢、濟公醉臥,無不神似。“天印石”渾厚端正,就象一枚巨大的印章;在一塊橫臥溪邊的大石上,有一列規則整齊的淺坑,如同人工鑿就,真是一處難解的“謎跡”,令人讚嘆不已。
黨員制度
安凌鎮黨委在抓農村黨建工作中不斷創新機制,採用推廣“三制”,著力集聚農村廣大黨員正能量,助推農村經濟發展。
例會學習制
各黨總支、支部將每周星期二作為例會學習日,主要學習黨的十八大輔導教材,結合黨的民眾路線教育活動和“三嚴三實”活動的開展實際情況,該鎮黨委還邀請鎮領導班子成員、分工村幹部為全鎮廣大黨員上黨課,及時總結黨員、支部活動情況,布置下周具體工作及民主評議工作。
民主評議制
該鎮利用鎮黨委會和村“兩委”會,對黨員支部、支部成員及每位黨員進行民主評議。該鎮就對各黨總支、支部書記進行民主評議2次,民主評議不僅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還架起了乾群連心橋。
公開承諾制
該鎮實行黨員公開承諾制,向黨員和民眾作出為民辦事、代理服務等承諾。黨員公開承諾,進一步增強了廣大黨員的黨性觀念、服務意識,努力實現“中國夢”。
線上學習
為營造機關濃厚的學習氛圍,安凌鎮結合正在開展民眾路線教育活動,以幹部教育線上學習為抓手,提升黨員幹部綜合素質,轉變工作作風,努力打造出一支學習型幹部隊伍。
早安排部署
線上學習一開始,鎮黨委辦就及時提醒領導班子成員及早登錄學習,按時完成各項課程學習任務,保證學習完成率。我鎮線上學習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明學習任務
要求各線上學習人員每人每年至少學滿50學分,每周學習時長不少於5小時。在學習課程中,要注重選擇十八大精神相關課程和聯繫基層工作實際的課程,特別要結合當前黨的民眾教育學習實踐活動,做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習的指導性和實用性。
強督查通報
將幹部線上學習工作納入崗制考核,每月通報一次。對影響單位學習進度的人員,實行約談,切實提高線上學習效果。
革命歷史
安凌地處三縣交界,自古為兵家爭戰之地。清代鹹同年間(1851-1874),曾國藩曾屯兵於此。解放前夕,駐守城安的石埭縣自衛隊第一中隊,在隊長方培芝的率領下,將橫渡聯防區主任何霞村騙至城安擊斃,宣布起義。
在近代,安凌鎮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1934年6月,中共皖南工委在八都李建立特別支部。7月,中共太平中心縣委又在菖蒲建立石埭縣委,二、三區委分駐雷湖和荷花街。8月,雷湖地區的革命民眾參加了太平中心縣委領導的柯村暴動。在其後國民黨軍隊對柯村圍剿中,設在新棚、孫家和城頭塢的皖南紅軍總醫院被焚毀,70多名紅軍傷員遇難,一批蘇區幹部、民兵和民眾英勇犧牲。